•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唐寅詩歌中的佛教思想

      2020-11-11 03:18吳波
      傳播力研究 2020年20期
      關(guān)鍵詞:及時行樂唐寅佛教

      吳波

      摘 要:唐寅的詩歌在明代獨樹一幟,本文著眼于文本,試圖通過對唐寅詩歌的梳理和探究,剖析詩歌中的佛教思想,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佛教中“人生即苦”的思想對其心態(tài)產(chǎn)生的影響;“時光易逝、諸行無?!钡乃枷肱c他的及時行樂的生活方式的契合;“淡泊名利、清閑是?!钡姆鸾趟枷雽λ膫€性及人生觀形成的影響。

      關(guān)鍵詞:佛教;唐寅;及時行樂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0-00-02

      唐寅,號“六如居士”,此名即取自《金剛經(j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語。他不僅經(jīng)常與佛教高僧談佛論道,而且還經(jīng)常以詩歌的形式來解釋佛教思想,在仕途受挫以后,他選擇了依靠佛教來平和自己的內(nèi)心,強調(diào)及時行樂,知足常樂??梢姡鸾痰奶摶煤涂諢o思想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在他的詩歌中都有體現(xiàn)。[1]

      一、“人生即苦”的思想

      佛教的基本宗旨是普渡眾生,前提即認為“一切皆苦”,人生有二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認為人只要生于塵世,就會自始至終處于現(xiàn)實的“苦難”之中,即便“樂”也僅僅是“苦”的一種變相形式,只有一心向佛,才能脫離苦海,佛教的這種人生觀道出了現(xiàn)世的愁苦,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唐寅一生十分坎坷,因為科場所遭受的冤獄,他需要上下打點,家里的財產(chǎn)早已花完了,家中的喪事也接二連三,加之書畫市場不景氣,一家數(shù)口難以維持生計。唐寅有時甚至衣不御寒,食不果腹。飽受生活之苦。他曾作《愛菜詞》:

      “我愛菜!我愛菜!做珍饈,欺鼎鐤。多吃也無妨,少吃也無奈。......我愛菜,人愛肉。肉不多入賢人腹。廚中有碗齏粥,三生自有清閑福?!盵2]

      詩人以狂熱片面的語言鼓吹愛菜,但我們可以從“多吃也無妨,少吃也無奈”這段詩句中了解到詩人當時的生活十分清貧。雖然他對生活無奈,對自己命運無奈。但他認為人生下來就是苦的,他不去掙扎,而是欣然接受“苦”的生活。

      再如《漫興》,充滿著對落魄人生的失意和傷痛?!奥淦怯厥枳钥蓱z,棋為日月酒為年。蘇秦捫頰猶存舌,趙壹探囊已沒錢。滿腹有文難罵鬼,措身無地反憂天。多愁多感多傷壽,且酌深杯看月圓。”[2](《漫興》之七)詩中真實地記錄了詩人晚年的生活:厭棄爭奪、貧病交集、落魄無奈。無一字不動情,無一字不悲傷。雖然生活艱辛、痛苦,但詩人還是堅強地活著,因為他知道人生來就是痛苦的?!叭松纯唷钡乃枷肷钌畹赜绊懼埔T谔埔磳㈦x開人世時,他提筆寫下:“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無妨。陽間地府俱形似,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保ā督^筆詩》)此詩語言直白,前兩句告訴人們,人終究有一死,到另外一個世界去有什么不好呢?[2]也許詩人以為此生實在痛苦,死反而是最好的解脫方式。唐寅一生命途坎坷,窮困不達,如果沒有“人生即苦”的思想觀念,可以設想,他也許是無法支撐下去的。

      二、“時光易逝、諸行無常”的思想

      原始佛教為了論證人生無常,提出了三個命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苦,是為‘三法印”。[3]佛教的觀點認為,世間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包括所有物質(zhì)、人類的所有心理活動,這就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異、滅,世界有成、住、壞、空。諸法無常,人的一生由許多苦難所組成,這是無法改變的,從而便讓人產(chǎn)生了種種痛苦,這種無常變化的思想在唐寅詩歌中有所體現(xiàn)。如《清江引》詞:

      “春去春來,白頭空自挨,花開花落,朱顏容易衰;世事等浮埃,光陰如過客......人生過百年,便是超三界......北邙路兒人怎逃?”[2]

      詩人抒發(fā)了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感嘆,顯示出唐寅看破世間的生活態(tài)度。唐寅曾因為陷入科場舞弊案而入獄,這些曲子是他從出獄后的作品。詩人重新領(lǐng)悟人生,表示向過去告別,重新選擇人生道路。唐寅這樣的思想行為,很可能與他的坎坷經(jīng)歷有關(guān)。他的坎坷經(jīng)歷使他看破人世,于是形成了他在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人生、對生活的“無?!钡膽B(tài)度。這首詞就是對人生無常和時光易失的感嘆。唐寅認為時光似流水般迅速,不知不覺之間,時光就已經(jīng)流逝了。又如《花下的酌酒歌》中所說: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開能給日,世上人生能幾何。好花難種不常開,好年易過不重來。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盵2]

      唐寅在這首詩中表達出了對人生無常和時光易逝的無奈。首句用了夸張的手法,表達了生命的短暫,接著又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人生的美好時光。最后用擬人的手法告訴人們,應該時時快樂,不然連花都會嘲笑的。

      在《一世歌》中,唐寅也同樣寫出了對人生無常和時光易逝的嘆息:

      “人生七十古來稀,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草里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度無人掃?!盵2]

      這首詩歌以生動的比喻和詳細的例子描述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短暫,詩人勸誡我們要看清世事,不要為外境所困擾,過好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生活,活出人生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又如《醉時歌》中所說:“地水火風成假合,合色聲香味觸法。世人癡呆認做我,惹起塵勞如海闊。念嗔癡作殺盜淫,因緣妄想入無明……”詩中以佛教術(shù)語解釋了生命之本然。以“嗔癡”“因緣”“修行”“諸行無?!薄岸U”等佛教術(shù)語貫穿全詩,說明世事無常、時光易逝的佛教思想。晚年的唐寅經(jīng)常與僧人談論禪理佛境,用佛理寄托人生?!耙淮绻怅幉粫簰仯綖榘儆嬁嗵搫?。觀生如客豈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保ā秶@世》之一)詩中詩人將人生視為虛無空幻,詩歌用平易淺顯的語言抒寫了詩人對人生、對富貴的看法,體現(xiàn)了人生苦短,應少用機巧,順其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對生命苦短的感嘆是這兩首詩歌的主要思想所在,充滿了空看時光逝去、人生卻無作為的焦慮與惆悵,體現(xiàn)了佛教文化對唐寅思想的影響?!杜汲伞吩疲骸笆朗聼羟皯颍松吓??!盵2]由于唐寅“飽受屈辱、失望、沮喪、坎坷、艱辛、悲憤地折磨,使他低吟著‘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老后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的悲歌”,默默地走向“半醒半醉”的暮年,以“無念無生,滅生滅死”的心態(tài)對待生死,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解脫。[5]

      佛教從根本上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虛幻的、無常的、萬事萬物皆由因緣而成,均為瞬間萬變的幻象。佛教也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有生滅的,是緣起法,不是本來就有的”。唐寅人生的大起大落使唐寅認為人生是虛無空幻的?!杜汲伞贰秶@世》等詩歌體現(xiàn)了唐寅透悟了世情百態(tài)、諸行無常。詩中以佛教術(shù)語闡述了時光易逝、諸行無常的佛理,認為無念無生就會獲得心靈上的解脫。

      三、“淡泊名利、清閑是?!钡乃枷?/p>

      佛教認為修行者必須看清世間的功名利祿,不能追求世間的名利,佛教教徒所要做的就是清凈無為,這樣才能在清凈的心態(tài)中專注于道業(yè)的修行成就。這種佛教思想在唐寅的詩歌中時有體現(xiàn)。“遙望黃塵道中客,富貴于我如云煙”(《詠漁家樂》)這兩句是說:遠遠看著那些為了名利而奔波的人們,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如同天空中飄過的浮云一樣。這兩句寫出了歷代困擾人們功名利祿的都是夢幻泡影,人生那么虛幻無常,何必去追求一些“空”的東西呢?那些都是毫無意義的。詩中不僅寫出了漁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同時也寫出了詩人寧愿貧賤簡樸、不求富貴顯達,寄托了詩人淡泊名利富貴,只求簡單快樂的人生態(tài)度。又如《睡起》中所說“……殘睡無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沒心情。世人多被雞催起,自不由身為利名?!盵2]詩人最后兩句是說世上的人大都是雞鳴即起,勞碌奔波,身不由己,都是為了功名利祿。作品一方面體現(xiàn)了詩人的慵懶閑適,另一方面卻又體現(xiàn)了詩人看清世事的心態(tài),同時也傳達出此時詩人心境的淡泊閑適。

      再如這首:“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福悠悠。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各自回頭看后頭”。(《警示》之二)詩人說,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不必去苦苦追求。喝上幾杯酒后不可亂來,一帆風順后便可收帆了。強調(diào)了人生在世應該見好就收。詩中的思想與佛教苦樂觀相契合。佛教的“苦”“空”觀念使遭受了許多磨難的唐寅參透了人生中的生與死,看淡了世間的功名利祿。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會很快消逝,還不如及時行樂。于是自建“桃花庵”,招朋聚友,放浪形骸,每日飲酒作詩,認為清閑是福。

      《桃花庵歌》就是他安貧守志、不求富貴的人生操守的寫照:“……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qū)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盵2]詩中勾畫出一位超凡脫俗的桃花仙人形象,他日日沉溺于美酒桃花,生活悠然自在。詩人又指出他喜愛桃花美酒的原因是他不喜歡為世俗的功名利祿而折腰,最后詩人告誡人們:人世間一切都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逝,還不如放下眼前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尋求真正的快樂。唐寅以“自慰”“自適”的行動來面對人生中的無奈。這種不被外界所束縛的生活才是自由自在的,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感恩知足眼下的生活,才能不為眼前的事物而煩惱,也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梢?,佛教的“忍辱處世,知足常樂”的思想在唐寅詩歌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唐寅作為一代才子,歷經(jīng)坎坷,性情放浪,佛教思想令他在經(jīng)歷失親之痛與仕途挫折之后,表現(xiàn)出心靈的寧靜與豁達,也使得他的詩歌雖語言淺俗,卻透露出看破世情的深刻之美。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91%E5%88%9A%E8%88%AC%E8%8B%A5%E6%B3%A2%E7%BD%97%E8%9C%9C%E7%BB%8F/305909?fr=Aladdin.

      [2](明)唐寅:周道振,張月尊輯校.唐伯虎全集[M].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02.

      [3]王曉輝.唐寅生命意識的解讀[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60-62.

      [4]沈麗萍.論唐寅詩歌與明代中葉吳地市民文化之關(guān)系[J].文學界(理論版),2011(8):155+166.

      [5]顯密文庫.唐寅詩詞中的佛教思想(遠塵)[EB/OL].http://fowap.goodweb.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8821.

      猜你喜歡
      及時行樂唐寅佛教
      佛教藝術(shù)
      裝瘋賣傻的唐寅
      唐寅: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詩經(jīng)·唐風·山有樞》研究
      電子煙鼻祖Juul:一個“及時行樂”的公司
      論王梵志詩生死觀緣由及現(xiàn)實意義
      唐寅繪畫專題
      論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中“及時行樂”主題
      看中國·在浙江
      五代兩宋佛教雕塑的佛學內(nèi)涵
      山阴县| 四会市| 凉城县| 定结县| 临江市| 西吉县| 寻甸| 德庆县| 内黄县| 清镇市| 安泽县| 南开区| 胶州市| 儋州市| 新竹县| 海盐县| 磴口县| 高密市| 裕民县| 栾城县| 岳西县| 怀安县| 五指山市| 赞皇县| 丘北县| 泰和县| 宜川县| 涟水县| 兴宁市| 肥乡县| 上饶市| 大竹县| 湟源县| 容城县| 渑池县| 青川县| 曲麻莱县| 锡林郭勒盟| 囊谦县| 岑巩县|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