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荒樹
袍哥是舊中國三大民間幫會組織之一,亦稱哥老會。據(jù)稱取《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義而命名。袍哥會(哥老會)發(fā)端于清朝初期,盛行于民國時期,在四川、重慶存在了100多年,最多時曾擁有1700萬會眾,成為一股巨大的社會潛勢力,在四川近代史上具有獨特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被取締。
作為百年沿襲發(fā)展的大幫會,自然會有其特有的信奉理念、組織架構、行為規(guī)則以及語言習慣,長此以往,形成了袍哥文化。
有人稱,袍哥是游民生活的產物。袍哥文化是“袍哥組織及其成員因其游民化”的生活狀況和行為方式形成的“反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袍哥文化傳承的是背離正統(tǒng)、主流文化的“小傳統(tǒng)”,其核心理念是無原則的義氣至上。縱覽袍哥的百年發(fā)展史,不無道理。
袍哥是社會邊緣角落游民自救、互救的產物,不被主流社會所承認。其以“講豪俠、重義氣、解衣推食、急人之急”相號召,以私力救助對抗主流社會。同許多幫會一樣,其初始階段往往正能量多些,一旦做大,則負能量漸漸顯現(xiàn)。
袍哥在與主流社會對抗的過程中,分化成兩種不同的袍哥——清水袍哥和渾水袍哥。清水袍哥大都有正當職業(yè),“奉公守法、講義知禮”是基本條件,以開明士紳、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居多,一般扮演扶危濟困、維持秩序的角色。渾水袍哥則成分復雜,惡霸、土匪、強盜、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是職業(yè)土匪。
有學者研究后稱,“清水者皆有恒業(yè),頗具名望。官紳子弟,亦有側其間者,不過籍以聯(lián)絡征逐。渾水者則殺人越貨,直是盜賊,然不敢入城。城內皆清水一種,豪霸者有之,無從搶劫不軌之舉”?!扒逅ふ?,樹黨結盟,自雄鄉(xiāng)里,專尚交游,不事劫掠”,“渾水皮則良莠不齊,大率藏垢納污,敢于觸法犯禁”。
實質上,這只是清水、渾水行為方式的不同,“袍哥”本質是一致的。渾水袍哥打打殺殺,獨霸一方,橫行鄉(xiāng)里。清水袍哥勾勾搭搭,用的卻是軟刀子,穿州入府、賄賂公行、包庇違法、包攬詞訟,貌似清流,為害尤甚。
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睂ε鄹?,破城外渾水袍哥易,破城中清水袍哥亦不難——山堂關閉了、香火熄滅了、碼頭查禁了、會眾遣散了、首惡鎮(zhèn)壓了。但破心中的袍哥卻難——袍哥意識猶在,袍哥文化潛存,如跗骨之疽,陰魂不散,一有機會就沉渣泛起。君不見,周永康自立山頭、培植黨羽,儼然龍頭大哥,流毒甚廣;君不見,蒲波拉幫結伙、圈子盛行、勾勾搭搭、沆瀣一氣,視黨紀國法于不顧,遺害極深;又不見,結干親、拜干爹、拜把子、相互勾兌、政治攀附、行幫習氣、江湖作派,烏煙瘴氣,禁而不止,嚴重影響政治生態(tài)……可見袍哥文化的危害。
對袍哥盛行時的表現(xiàn)特征,有學者在《袍哥文化、碼頭文化、江湖習氣的流變與影響》一文作過深刻的分析:一是強烈的反社會性。為了團伙利益,可以破壞一切社會規(guī)范,“唯恐天下不亂”以便于亂中求勝是其突出特征;二是謀私的團伙性。拉幫結派,義氣至上,表面上似乎是“利他”,究其實,團伙內的相互維護最終仍是為了確保一己私利;三是黑暗的宗法性。崇尚無法無天的自由,卻又自定苛酷的團伙規(guī)則;標榜“哥不大,弟不小”的平等,實則推行效忠“龍頭老大”的家長制。它將流氓精神與帝王意識這兩種最黑暗的因素揉成了一體;四是野蠻的破壞性。在政治與社會斗爭中,它最具主動的攻擊性和破壞性,而且極其殘暴和野蠻。
袍哥被禁絕后,其文化遺毒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筆者認為至少有四點:漠視主流的反體制性、喪失原則的團伙性、敗壞風氣的腐蝕性、無視法治的破壞性。在今天而言,袍哥是害黨害國、危害社會的潛流、濁流、逆流。習近平總書記痛斥的“七個有之”,“袍哥”文化侵蝕之地,一個不少。
堅信黨的領導。廟堂不及之處才會藏污納垢,才會有江湖,才會有暗世界。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發(fā)展經濟、健全法治、保障民生、倡導民主,“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有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無須靠私力相互救助,更不許搞山頭結黨營私。
確立法治的權威。良法之治,人人平等,規(guī)則既立,人人遵行。完備的法律體系是疏而不漏的網(wǎng),規(guī)范著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法治社會無法外之地,它讓潛規(guī)無所遁形,讓畏法者快樂、奉法者光榮,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上沒有權威。任何挑戰(zhàn)法律、玩弄規(guī)則、操縱公器者,必身敗名裂,受到法律的懲處。
推進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理念,以“自治、德治、法治”為遵循,以“保持社會穩(wěn)定、維護國家安全”為目標,以“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為切入點,以“提高領導干部社會治理能力”為保障,讓社會沒有棄之不顧的邊緣,沒有陽光不能照射的角落,讓“拔劍而起、勾聯(lián)做勢”的散漫豪俠沒有市場。
精神價值的正向引領。五千年傳承的民族文化精華要大力地繼承、發(fā)揚。充分發(fā)掘文化經典、歷史遺存、文物古跡承載的豐厚道德資源,弘揚古圣先賢、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讓中華文化基因更好地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深入挖掘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tǒng)美德,并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充分彰顯其時代價值和永恒魅力,使之與現(xiàn)代文化、現(xiàn)實生活相融相通,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主流文化的滔滔清流,蕩盡沉渣泛起的文化糟粕。
生活、工作方式的激濁揚清。要移風易俗,切斷不良文化的傳播途徑,凈化網(wǎng)絡空間,清除民風民俗中的不良文化因子,凈化語言環(huán)境。整治官場的低俗文化現(xiàn)象,凈化官場風氣——尊重而不是攀附領導,溝通工作不是勾兌,講團結不是講勾結,接地氣不是接匪氣,親如兄弟不是稱兄道弟,革命同志不是江湖同道,敢于擔當不是出于江湖義氣,對朋友負責不能不顧黨規(guī)黨紀。要根除紅包、酒局、段子“三件套”,根除結干親、拜干爹“兩扳手”。依法懲治與正向激勵相結合,形成上下同志、政商親清的正當關系,營造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和健康向上的社會生活。
袍哥文化是落后、腐朽的文化,與法治精神水火不容,與德治要求南轅北轍,與自治主旨背道而馳,與黨的事業(yè)格格不入,必須予以遏制、清除。
袍哥形成之初,正能量可能多一些。隨后,負能量漸漸顯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