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專門設置了習作單元,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中讀寫結(jié)合訓練分散的狀態(tài),通過嚴謹?shù)目茖W編排,習作從激發(fā)學生興趣、教給習作策略、指導習作方法入手,達成“以讀促寫”,學生習作能力循序漸進的目標。
教材中三至六年級的習作單元,在編寫體例上呈現(xiàn)出一個穩(wěn)定的格局:都是由兩篇精讀課文、一個交流平臺、一個初試身手、兩篇習作例文、一個專項習作訓練這樣5個板塊組成。它們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教學任務,為本單元的習作做好方法上和語言上的鋪墊。下面就以五年級習作《太陽》一課為例,說說習作單元中精讀課文的教學。
五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所設置的單元語文要素:把一種事物介紹清楚。圍繞著這個中心,指出說明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說明白為核心。下面提出單元目標: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收集資料,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這段話就提出了如下幾個要求:(1)什么是說明性文章?(2)有哪些說明方法?(3)如何介紹清楚?
一、確定教學目標是展開教學的依據(jù)
《太陽》是本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設計教學之前,首先我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集中解讀文本,這是備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認真研讀教學用書等資料,這些資料能讓我們準確地把握教材,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指明方向;分析課文后面思考題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統(tǒng)編教材的課后習題將聽、說、讀、寫等知識點和能力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凸顯了語文要素,構建了知識體系。根據(jù)課堂需求合理開發(fā)和利用課后習題資源,充分發(fā)揮課后習題讓課前預習更加有效,讓語文要素得以落實,使教學目標有所依據(jù),使活動設計有了抓手,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
從《太陽》《松鼠》兩課的課后習題中,我們明確了這兩篇精讀課文所要進行的訓練重點。
寫作方法指導:
《太陽》課后習題: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太陽?太陽對人類有哪些作用?這屬于閱讀教學的效果檢測環(huán)節(jié),也為下面寫作訓練所需要的基礎知識提供一個基礎性鋪墊,側(cè)重于“怎么寫”。
《松鼠》課后習題:自由默讀課文,將描寫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這一道題鋪墊的是寫作素材收集與整理的策略,側(cè)重于“寫什么”。
可以發(fā)現(xiàn),充分解讀并挖掘這兩道習題背后所蘊藏的教學價值,就能為后面的教學導航。
確定了兩篇課文在教學中所承載的不同的教學任務也就是模仿訓練的側(cè)重點。
《太陽》這篇課文就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了解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領悟作者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說清楚的。
4.通過品讀說明文的語言文字,進一步了解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能結(jié)合具體語句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5.了解不同的舉例子的方法。
二、依據(jù)目標展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復習回顧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
老師的兩個問題:這篇說明文說明了什么事物?圍繞太陽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緊接著一個小結(jié)過渡:原來,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介紹清楚的。
這既是對第一課時的回顧,又是對文章一個整體框架的認識,還是對說明文的要求的認知。學生在明白了這幾個問題以后,也就明白了我們要寫一篇說明文,首先要確定說明的對象,然后介紹說明對象的特點,同時要想盡辦法把特點說清楚。
2.整體感知太陽的三大特點,認識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各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前面部分關于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的認識,主要引導學生認識作者使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介紹清楚太陽的特點,通過品讀相關詞句,讓學生感悟使用這些說明方法能將事物的特點說得清楚、具體,還能說得生動、形象。
3.領悟如何從多角度舉例子
太陽和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的部分,重點是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么舉例子來說明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
作者概括地列舉了地球上的動、植物,吃的、用的這些都和太陽有密切的關系;又具體地列舉了云、雨、雪這些和太陽有密切關系的自然現(xiàn)象。
通過這個部分的教學,讓學生不但明白本部分寫了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作者多角度“概括的舉例子”和“具體的舉例子”,以此來說清楚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
4.拓展運用
運用適當?shù)恼f明方法,把句子寫具體:
列數(shù)字:這些樹真高,( ? ? ? ? ? ?)。
作比較:這些樹真高,( ? ? ? ? ? ?)。
打比方:這些樹真高,( ? ? ? ? ? ?)。
舉例子:這些樹真高,( ? ? ? ? ? ?)。
5.總結(jié)延伸
縱觀整個教學設計,雖然沒有讓學生動筆模仿文章的段落進行寫話,但是意在讓學生弄清楚:作者說明的是什么?抓什么特點來說?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學生對說明文的基本結(jié)構、說明文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寫作、說明文的要求已經(jīng)有了很深的認識,為后面的寫作做好了方法上的鋪墊。讓《太陽》這篇習作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在單元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寫作示范作用,是讀寫結(jié)合的典范。
需要說明的是:習作專項訓練單元的閱讀依然是閱讀課,我們也要上出閱讀課文的味道,課堂要流暢,教學設計也要具有趣味性。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本x課文中經(jīng)典、精彩的語段蘊藏著豐富的教學價值點,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言結(jié)構上的示范性功能,引導學生關注“寫什么”時,洞察作者精心選擇素材的意識,從關注“怎么寫”中,解構言語密碼中所蘊藏的教學價值,在仿寫練筆中達成讀寫之間的初步遷移和交融。
作者簡介:王曉燕(1977—),女,漢族,四川綿陽人,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學校教研組組長,一直致力于小學課堂讀與寫有效結(jié)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