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們逐漸認識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欠缺之處,并試圖通過各項舉措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達到新課改要求。文章主要圍繞初中語文,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如何構建高效優(yōu)質課堂,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課堂;策略
一、 引言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關系學生價值觀的樹立、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老師教學的重點。新課程改革需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即自學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和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眼光放長遠,實現高質量素質教育。但對比新課改的理想目標,現階段的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反思和解決。
二、 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灌輸式教學,學生主動性不足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上,主要是老師一味傳遞知識,給出解答,學生積極性不高。一方面,老師自己缺乏創(chuàng)新,課堂內容不足以吸引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學生自己習慣被動接收,不會也不想主動學習。就提問來看,語文課堂上老師提問后,自愿回答的同學往往寥寥無幾,一片沉默,久而久之,老師也會主動減少提問頻率,直接教學知識。
(二)應試思維嚴重,忽視語文綜合素質培養(yǎng)
應試是整個中學階段的最終任務,如何讓學生拿到更高的分數是老師關心的重點。教學時,老師習慣性地突出考試點,而忽略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導致部分學生呈現考試分數高、語文素養(yǎng)低的情況。例如,部分學生經過長期訓練,再結合老師教授的應試技巧可以做對所有的病句選擇題,但是學生在自己的作文和日常表達中卻病句頻出,語意不通。
(三)教學觀念落后,新課改理念沒有落實到課堂
縱使新課程改革概念已經提出許久,每一位初中語文老師都已知道國家整體的教育方向,但實際上大部分老師沒有付諸行動,將新理念新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仍舊是模式化備課教學;仍舊以板書形式教學;仍舊被桎梏于課本,缺乏創(chuàng)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完全沒有展現,與新課改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背道而馳。
三、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意識到問題,就需要反思并尋求解決之道。新課程改革意義重大,他意味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模式的突破,老師和學生都可以積極思考怎樣才能擺脫束縛,幫助構建高效有趣的語文課堂。
(一)轉變課堂主體身份,學生為本老師為輔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里,老師是絕對的課堂主體,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和發(fā)言的機會較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轉變自身角色,做一個教學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
1. 激勵學生踴躍發(fā)言提問
學貴有疑,學生要學會發(fā)現問題,主動請教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發(fā)問,大膽地質疑問難,在解答時把握分寸,最好只做適當引導盡可能地由學生自己去解答疑惑;鼓勵學生同教師辯論,讓學生表明自己新鮮而獨到的見解。老師也要注意自己解答學生問題時的態(tài)度,不能焦躁不耐,讓學生難為情,打擊學生提問熱情。例如設置發(fā)問給獎勵等形式,給課堂上積極提問的同學一些小禮品,讓更多學生參與提問,活躍語文課堂氣氛。
2. 采用學生自主教學方式
打破定式思維,不一定每一堂課都要老師來講,學生也可自主教學。每堂課選定一名基礎較好的同學,讓他提前學習準備,老師在其備課過程中給予輔助,最后由學生自己給同學上課。老師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中淡化自己的存在,讓同學們跟著一名學生共同學習,同輩之間距離感弱,大家會更有課堂參與積極性。例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老師可以提前教課學生提前預習課本,幫助他梳理課堂教學大綱等,同時也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想出適合同學們且能引發(fā)大家興趣的點,例如角色扮演等。學生自主教學其實也是同學們共同學習的過程,用更貼近學生興趣和心理的方式學習課文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印象更深刻。
3. 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讓小組成員提前預習課文,在這個基礎上對每個小組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小組成員共同學習,在課堂上互動討論,各自發(fā)表意見和看法;學習小組也能互相批改作文,交互閱讀各自的文章,并做相應的評語,提高自己閱讀能力;另外小組模式還適用于試卷分析,學生通過討論找到錯誤的原因。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課堂生動起來
語文課堂如果只對課文本身進行文字解析,往往會讓學生感覺枯燥無聊,適當引入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方式。多媒體信息資源包括Word、PPT、H5、視頻和圖片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為教師節(jié)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聲像同步的學習情境。
例如,在講《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老師首先可以引入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這一集的小片段,吸引學生興趣;PPT課案中放入一些吸睛劇照,對應文章描寫,讓學生由文字到圖,將想象具體化。另外還可以考慮紅樓夢主題曲、混剪視頻這些媒體形式,加強學生對紅樓夢這一名著的印象,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變得更多樣化。又如教學《春》一文時,在講授課程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風景圖,搭配表現春天的詩句,然后在聲畫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讀錄像。聲畫同步,讓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機勃發(fā)的景象和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從而達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動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語文興趣
1. 鼓勵課外閱讀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專門的課外閱讀書目推薦,他們大都是精挑細選的名著,能夠傳遞給學生某些人生哲理或崇高品德。老師應當利用好這些書目,鼓勵學生自行閱讀,并適當給予補充介紹。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名著的相關背景做一些介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在課時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安排幾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靜下心來品讀書籍。同時也可布置一些讀書筆記,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記下名言、優(yōu)美句子等,這些筆記也將成為學生作文及表達的基礎。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語文老師可以用幾分鐘的時間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結合歷史知識去閱讀,并制定學習目標,如下堂課抽查學生的讀書體悟、印象最深刻的情節(jié)等。
2. 開展寫作比賽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縝密的邏輯、優(yōu)美的遣詞造句、打動人心的情感或者高遠深刻的立意。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寫多練,可以是命題作文也可以是自由選題,且并不一定要像考試一般限制題材。順應學生愛好,議論文、小說、詩歌等形式皆可,給學生充足的寫作空間,自由地表達自己。除了日常的寫作任務外,學??梢越M織開展寫作比賽,給予優(yōu)秀學生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后再講優(yōu)秀作品拿到課堂中展示講解,互相交流學習。
3. 學生辯論賽
辯論文化源遠流長,它能夠讓正反兩方充分表達,實現思想的自由交流,互相拓展眼界與思維。初中課堂也可以引入辯論賽的形式,對某一問題展開辯論,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辯論也可以是學生與老師間的辯論。辯論選題豐富多彩,可以是課文內容延伸出的問題,也可以是與課文相關的時事熱點議題。如“逆境比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長嗎?”“理解應該是雙向的”等。學生以互相討論、互相補充的方式,吸納他人有意義的觀點,并從中產生新的理解。
(四)語文課堂中融入德育教學,實現新課改目標
新課程改革的培養(yǎng)目標中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其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要有社會責任感,努力在以后的人生中為人民服務;傳遞民主法制意識,使其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人。
我們發(fā)現,要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語文教學。語文與德育教學緊密相連,初中語文老師在教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是在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初中語文課文由編委會精心挑選,具備較高的學習價值,能夠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德育觀。如課文《我愛這土地》,學習詩人艾青的拳拳愛國情;讀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習要居安思危的人生哲理;學習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一文,培養(yǎng)為人民奉獻服務的雷鋒精神;讀朱自清《背影》,感悟厚重如山的父愛,懂得感恩父母。
(五)改革成績評價體系,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比重
教師的成績評價標準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向。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只需要背熟要考的課本內容,掌握古詩文默寫、病句選擇題,和文章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就可獲得高分。但是如此,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不到鍛煉,需要提倡探究自主學習方式,突出自主學習成果的價值。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將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換算為分值,占最后成績的一部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自主學習的甜頭,重視這種學習方式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自覺主動地廣泛閱讀,勤加練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
(六)教師樹立創(chuàng)新觀念,打造新穎高效課堂
教師自己要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不能墨守成規(guī)。老師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人,必須及時轉變個人觀念和思維。首先自覺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理解新時代下需要培養(yǎng)怎樣的學生;其次,從理論到實踐,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大綱,逐步轉變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四、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通過引入多媒體資源、開展課外活動、融入德育教學,改革評價體系和樹立創(chuàng)新觀念等策略構建高效有趣的語文課堂,吸引學生熱愛語文,主動了解語文。但這一過程中老師也應當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活躍而忽視基礎,不過分重視討論探索而忽視背誦積累。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追求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并不意味著不再重視基礎知識,高效課堂從來都立足于課文內容本身,由此不斷延伸拓展,多種形式協作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生元.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223.
[2]田建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法新探[J].名師在線,2019(36):42-43.
[3]張耀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J].名師在線,2019(29):64-65.
[4]宋影.簡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57-58.
[5]魏月改.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研究[J].學周刊,2015(2):131.
[6]韓賀.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5(24):65.
作者簡介:
溫偉權,廣東省珠海市,珠海市金海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