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學界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美關系、鄉(xiāng)村振興等年度重大時事政治與毛澤東思想有機結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年度研究成果。同時,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研究,毛澤東的現(xiàn)代化、哲學、黨建、革命等思想以及海外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也在本年度持續(xù)深化和拓展。當前和今后,需要進一步強化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時代視野和問題意識,促進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精細化和學術空間的建構,著力于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方法創(chuàng)新。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新時代;年度特色;述評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20)04-0021-10
[收稿日期]2020-05-10
[作者簡介]魏泳安(1986—),男,甘肅會寧人,博士,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程思政視閾下的中國體驗研究”(立項批準號:19YJC710077)、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資博士后基金項目(立項批準號:SQ2019-MY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9年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既呈現(xiàn)出鮮明的年度特色,又表現(xiàn)出對原有研究成果的深化和拓展。具體而言,學者們注重將毛澤東思想研究與2019年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相結合。概括而言,2019年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更加注重“新時代視野下的毛澤東思想”,強調毛澤東思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價值觀照。
一、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年度特色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fā)100周年,同時隨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全面實施,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影響,使得2019年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更加具有現(xiàn)實導向性,致力于從毛澤東思想中發(fā)掘有助于解決當前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一)毛澤東思想與新中國成立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項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明確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所做出的奠基性貢獻。從新中國的創(chuàng)建來看,有學者總結毛澤東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四部曲”,即,指揮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國民黨反動政府覆滅;在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宣告中國人民站立起來;在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式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開國大典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這“四部曲”既相互區(qū)別又有序遞進,體現(xiàn)著新中國創(chuàng)立的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性。[1]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穩(wěn)定來看,有學者從三個方面總結了毛澤東穩(wěn)定社會局面的舉措,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并充分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到新中國建設當中,發(fā)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二是在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的作風;三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能夠根據(jù)新中國建設的新情況,及時調整戰(zhàn)略舉措。[2]也有學者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城市社會穩(wěn)定方面,指出毛澤東及時提出工作重心轉移、迅速恢復社會生產、重點解決城市中嚴重社會問題、構建全新的城市社會管理體制等舉措,為新中國城市社會穩(wěn)定及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基礎。[3]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發(fā)展來看,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毛澤東對經濟建設的奠基性貢獻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實現(xiàn)國內統(tǒng)一,為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通過政協(xié)會議,確立了保障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制度;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接管城市、實現(xiàn)南北“三通”、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經濟建設思路,從而使新中國經濟在極短時間內恢復和發(fā)展。[4]此外,也有學者從新中國成立的理論準備視角,分析了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歷史必然性、新政權的大政方針、工作重心轉移、執(zhí)政黨建設等重要論述,總結了毛澤東對于新中國成立的理論貢獻。[5]
(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這個初心和使命凝聚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與堅守。2019年隨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學界注重從毛澤東思想和實踐的不同方面來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有學者圍繞毛澤東的奮斗心跡,從“為什么出發(fā)”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毛澤東救國救民的初心和使命,從“風雨兼程的奮斗”的角度分析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從“光輝的未來”的角度闡述了當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探索的時代價值。[6]有學者從毛澤東成長階段的視角,考察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初心與道路探索,認為毛澤東青年時代所確立的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振興、為世界謀改造的初心,是他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內在動力,同時,正確道路的探索又為他踐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方法與路徑。[7]有學者從毛澤東的詩詞中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認為毛澤東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厚愛國情懷、頑強奮斗精神、博大天下情懷、執(zhí)著理想信念、深沉憂患意識、勇敢責任擔當?shù)绕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8]也有學者著力研究毛澤東情懷中所包含的共產黨人初心,指出毛澤東對黨的純潔性的追求、對人民的樸素情懷、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將黨性、人民性和自我要求有機統(tǒng)一,使共產黨人的初心在毛澤東的知與行中很好地彰顯。[9]還有學者基于毛澤東憲法思想的考察,認為毛澤東對國家機構、政權運行、人民權利保障等問題的思考與實踐,最終形成人民民主專政的憲法思想,其集中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屬性、社會主義主體屬性和民主集中屬性,毛澤東憲法思想內在地體現(xiàn)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10]此外,還有學者專門考察了1912年至1921年毛澤東人民性思想的形成,指出這一時期毛澤東由“國民”這一泛指底層民眾的整體概念向“人民”這一以階級為標準、以區(qū)分敵我為功能的現(xiàn)代政治概念轉變,體現(xiàn)著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身份確立,并找尋到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最大力量源泉。[11]
(三)毛澤東思想與五四運動
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為契機,2019年學者們致力于從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歷程中發(fā)掘五四運動的時代價值,主要圍繞著毛澤東關于五四運動總的論述、專門著作、功能表達和道路探索等四個方面來展開。首先,對毛澤東關于五四運動總的論述的研究,有學者從五個方面作出了總結,即中國民主革命新階段的到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大革命的爆發(fā)、中國文化的深刻變革、中國人民思想覺醒和精神由被動向主動的變化。[12]能夠看出,這一研究的思路是按照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的歷史脈絡對毛澤東的論述進行總結,也有學者按照五四運動爆發(fā)前后社會性質的轉變邏輯進行總結,認為毛澤東對五四運動的主要論述包括:五四運動改變近代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方向;馬克思主義在五四運動后的廣泛傳播;新文化性質所發(fā)生的根本變化;五四運動形成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潮流;中國青年的先鋒隊作用,以及青年運動和工農運動相結合的新的革命方向。[13]還有學者與上述觀點基本一致,需要補充的是,該研究對毛澤東關于五四運動是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的論述進行了分析。[14]其次,有學者對毛澤東的《“五四”運動》和《青年運動的方向》兩篇文章進行了專門的文本研究,分析了毛澤東五四運動思想中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化黨的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等觀點,指出這兩篇文章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覺、組織自覺、群眾自覺、實踐自覺。[15]第三,從五四運動的功能表達來看,毛澤東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解釋五四運動的話語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五四愛國主義精神、科學和民主精神、奮斗和進步精神的弘揚;二是基于五四運動對實事求是原則、群眾史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表達等進行詮釋;三是以紀念五四來強化群眾動員、情感動員和堅持黨的領導,由此彰顯出五四運動獨特的價值功能。[16]此外,從五四運動的道路探索來看,有學者認為五四時期毛澤東的思想實現(xiàn)了由“精神之個人主義”向“民眾聯(lián)合的力量最強”、由“呼聲革命”到“俄國式的革命”的轉變,由此毛澤東堅定地走向了追求馬克思主義的道路。[17]
(四)毛澤東外交思想與中美關系
2019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及所帶來的影響,使得毛澤東對中美關系的認識和反霸權主義思想成為熱點問題。學者們對毛澤東反霸權主義思想的研究較多,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毛澤東反霸權主義思想主要包括了“是什么”和“怎么辦”兩個部分,從霸權主義“是什么”來看,其本質就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以霸為業(yè)”;從反霸權主義“怎么辦”來看,舉道義之旗,依靠人民,持久奮斗,不稱霸,要備戰(zhàn),要團結,要避免兩面作戰(zhàn),要發(fā)展,是毛澤東提出的主要策略。[18]對于毛澤東反霸權主義的歷史經驗,有學者從敢于斗爭、掌握戰(zhàn)略主動、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制定正確的斗爭策略等四個方面總結了毛澤東反霸權主義的斗爭規(guī)律和斗爭方法。[19]也有學者著眼于毛澤東應對美國霸權的具體策略變化,指出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不同時期,毛澤東對美國對華政策采取了不同應對方式,具體而言,對抗時期采取堅決斗爭的方式;隔絕時期利用中美大使級會談,采取“談而不速、談而不破”的方式;接近時期,巧妙運用“乒乓外交”開啟中美關系正?;?。這對于當前中美關系而言,就需要注重戰(zhàn)略預見,將堅決斗爭置于首位,抓住關鍵問題,拓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底線思維,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tǒng)一。[20]還有學者對毛澤東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持久勝敵”“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面對點線”等軍事思想,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獨立自主”“中間地帶”“三個世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戰(zhàn)略思想進行了分析,從中發(fā)掘應對當前美國霸權主義的基本方法。[21]此外,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針對美國政府發(fā)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寫下了五篇批駁文章,有學者對此專門進行了研究,指出毛澤東從理論上批駁了白皮書的謬誤,在實踐層面上揭穿了帝國主義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凝聚了黨內外思想共識,這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好了思想準備、政治準備和外交準備,其“把握基調、主動作為、著眼全局”的應對思路對當前處理中美關系具有重要意義。[22]
(五)毛澤東農民思想與鄉(xiāng)村振興
2019年,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面實施的背景下,從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農民思想中總結經驗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研究的視角來看,主要有文化考察的視角、文本考察的視角和具體歷史階段考察的視角三個方面。首先,從文化考察的研究視角來看,有學者專門就延安時期毛澤東的鄉(xiāng)村文化建設經驗進行了研究,認為戰(zhàn)爭條件下的鄉(xiāng)村文化動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鄉(xiāng)文化失衡的問題,更難以使革命文化扎根鄉(xiāng)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毛澤東以群眾路線的方式實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知識群體與基層群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對鄉(xiāng)村文化的整合效能。[23]也有學者對毛澤東的農民文化現(xiàn)代化進行了研究,認為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培育農民現(xiàn)代文化性格是毛澤東提出的農民文化現(xiàn)代化的基本路徑。對接當前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就需要明確農民文化在現(xiàn)代文化體系中的獨特價值和地位,在傳承農耕文明的同時也要反對復古主義,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在鄉(xiāng)村文化振興過程中的主心骨作用。[24]其次,從文本考察的研究視角來看,有學者專門對毛澤東主持編輯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問題進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肯定和發(fā)揮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主體作用;大力發(fā)展合作社及集體事業(yè);在尊重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土文化的同時積極引導其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強化農村地區(qū)基層黨組織和少數(shù)民族干部隊伍建設。[25]第三,從具體歷史階段的研究視角來看,有學者就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的農民思想進行了研究,認為這一時期毛澤東充分肯定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關鍵作用、將實現(xiàn)農民物質利益作為革命動員的主要抓手、注重農民教育工作等舉措,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基礎,也為新時代貫徹落實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提供了有益借鑒。[26]二、毛澤東思想研究持續(xù)深化
2019年,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毛澤東思想研究持續(xù)深化和拓展,這其中,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毛澤東的現(xiàn)代化思想、毛澤東的黨建思想、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毛澤東的革命思想、海外毛澤東思想等領域的研究相對集中,成果豐富,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
自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來,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關聯(lián)便成為聚焦點。2019年,學界在持續(xù)關注二者之間總的關聯(lián)的同時,更加側重于從具體的領域中來探究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細節(jié),這是研究持續(xù)深化的必然和表現(xiàn)。從二者總的關聯(lián)來看,代表性的觀點是“五方面說”,即,從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到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防止黨和國家顏色改變到全面從嚴治黨;從以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tài)高地到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從構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7]也有學者提出了“三維說”,認為從理論之維來看,二者具有理論同質性;從歷史之維來看,二者具有歷史傳導性,統(tǒng)一于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從理論創(chuàng)新的主體之維來看,具有主體代際關系,同屬于中國共產黨的理論體系。[28]還有學者專門論述了毛澤東思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意義,認為毛澤東思想開啟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由理論向實踐轉化的歷史征程,確立了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辯證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理論方法,并在現(xiàn)實意義上提供了有益的實踐敘述框架。[29]此外,還有學者從毛澤東《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文本視角,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馬克思主義科學思維方法等賦予了新時代的內涵。[30]
從具體領域中的內在關聯(lián)來看,學者們主要是圍繞著政治品格、人民觀、話語建構、黨建思想、社會矛盾觀等方面來展開研究。在政治品格的繼承與發(fā)展方面,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在政治品格依托上實現(xiàn)了從“舍我”到“無我”,政治品格超越性維度上實現(xiàn)了從“批評與自我批評”到“自我革命”,政治品格靈魂向度上實現(xiàn)了從“堅守共產主義理想”到“不忘初心”,習近平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的政治品格,并賦予了新的內涵和價值。[31]在人民觀的繼承與發(fā)展方面,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在堅持人民群眾主體性、人民群眾歷史創(chuàng)造者地位、矛盾辯證法的哲學思維等方面繼承了毛澤東的人民觀,在為人民謀幸福的新課題和新思路、群眾路線的新認識和新方法方面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毛澤東的人民觀。[32]在話語建構方面,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從革命話語建構到改革話語建構,在這一過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話語建構的歷史邏輯,探尋不同階段問題的破解之道是話語建構的實踐邏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是話語建構的價值邏輯。[33]在黨建思想方面,習近平基于新時代的歷史發(fā)展,從思想建黨、民主集中制、黨風建設等方面繼承了毛澤東的黨建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在權力制約、黨的制度、反腐倡廉、思想建設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34]在對社會矛盾的分析方面,習近平繼承了毛澤東的人民內部矛盾理論和方法,科學判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并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不忘初心為價值導引,以化解黨群、干群矛盾為切入點,著力于脫貧攻堅,促進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從而實現(xiàn)了毛澤東社會主義矛盾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35]
(二)毛澤東的哲學思想
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2019年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熱點話題,研究成果較多且富有研究深度,這意味著學界已經上升到哲學層面凝練和總結毛澤東思想的經驗和價值,是毛澤東思想研究日臻成熟的重要標志。概括而言,2019年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中,毛澤東的現(xiàn)代性思想和總的毛澤東哲學思想受到的關注較多,并能夠對一些否定毛澤東哲學思想的觀點展開批駁與回應。同時,毛澤東的自覺能動性思想、哲學話語體系、教育哲學、政治哲學等具體哲學思想,也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首先,對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的研究主要從生成意識、觀測視角、內在的批判與超越維度,以及留下的三重開放性問題而展開。有學者就毛澤東現(xiàn)代性生成意識指出: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白紙論”是毛澤東重構現(xiàn)代性心理意識;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變是重構現(xiàn)代性的愿景意識;將社會主義與現(xiàn)代性有機結合是重構現(xiàn)代性的理論意識。[36]也有學者提出觀測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的“雙位視角”,即,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轉型的宏大背景與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微觀歷史進程,由此出發(fā)來透視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37]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的批判與超越維度的研究認為,毛澤東對官僚科層制所帶來的平民與精英的矛盾始終保持警惕和批判,并力圖構建出符合中國實際的主體性哲學。[38]還有學者聚焦于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的學術生長空間,指出毛澤東的現(xiàn)代性思想如何實現(xiàn)當前全球資本主義和西方話語霸權的理論突圍,如何在后發(fā)民族國家處理現(xiàn)代性的“共相”與“殊相”的張力;如何在后革命時代安置理想主義的激情,是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在當前所要面對的三重開放性問題。[39]
其次,2019年對整體性的毛澤東哲學的研究,主要表現(xiàn)為對一些錯誤觀點的駁論。例如,針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實質和核心是“斗爭哲學”的觀點,有學者主要從三個方面予以駁斥,即,中國共產黨哲學的實質并不是斗爭哲學,而是實事求是;妄稱毛澤東哲學是斗爭哲學的觀點存在著自相矛盾、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錯誤;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并非僅強調斗爭,社會主義建設思想更不是以斗爭哲學為基礎的。[40]也有學者就否定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功績的觀點進行了批駁,指出有人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時間定在改革開放以后,從而否定了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史貢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毛澤東哲學研究的關鍵在于“真理再評”和“價值重估”,其中,“真理再評”即回顧毛澤東哲學的文本史,明晰其邏輯架構,確認毛澤東哲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奠基作用;“價值重估”即厘清毛澤東哲學價值的體現(xiàn)和接受實踐考驗的過程,明確毛澤東哲學作為政治實踐的哲學意蘊和作為學術思想的哲學意蘊。[41]除了對錯誤觀點的學術回應外,也有學者提出了新時代毛澤東哲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研究和版本考據(jù)法、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題研究法、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視野法、對話研究法和面向世界的歷史主義研究法。[42]還有一種研究思路就是探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辯證思維、實事求是、知行觀等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了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43]
此外,對毛澤東自覺能動性思想的研究認為,毛澤東這一思想的形成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由“自覺能動性的正確發(fā)揮”到“自覺能動性的片面張揚”,進而實現(xiàn)“自覺能動性的理性回歸”。[44]也有學者分析了毛澤東自覺能動性思想的途徑和目標,即,改造主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45]對毛澤東哲學話語體系的研究,有學者聚焦于毛澤東話語體系中的黑格爾思想,認為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是青年毛澤東改造國民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革命年代毛澤東理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批判黨內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思想武器,同時也是晚年毛澤東外交戰(zhàn)略的思想來源之一。[46]對毛澤東政治哲學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維度,指出毛澤東對“虛假共同體”及“正義”觀念進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以人民為主體的政治倫理,這是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斗爭的思想基礎,為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方法。[47]對毛澤東教育哲學的研究,有學者聚焦于延安時期,指出毛澤東以終身教育、全民教育及“無字之書”(實踐教育)來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以思想改造和“五育”(德、智、體、美、勞)來促進人的解放,以實事求是、“他育”與“自育”相結合來促進教育思想與實踐相結合,這三個方面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教育哲學意蘊。[48]
(三)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思想
如何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是2019年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經濟現(xiàn)代化作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關鍵指標,受到較多學者的關注。除此之外,毛澤東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思想的形成過程、戰(zhàn)略構想、價值追求、人的現(xiàn)代化等方面也是學者們的聚焦點,從而形成了既有研究側重、又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格局。從毛澤東的經濟現(xiàn)代化思想來看,有學者對《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進行了文本研究,提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思想奠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礎,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改造及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思想奠定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制度基礎,關于科技、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等方面的思想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49]也有學者對按勞分配制度進行了研究,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對按勞分配進行了初步實踐,新中國成立后,按勞分配主要受到中國傳統(tǒng)平均主義思想和蘇聯(lián)按勞分配實踐的影響,這種變遷是和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特殊歷史階段相適應的,為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發(fā)揮了巨大作用。[50]
對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形成過程的研究認為,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xiàn):五四運動后,毛澤東就開始確立“以工立國”的現(xiàn)代化思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建立一個工業(yè)化的新民主主義國家是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路的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由“以蘇為師”向“以蘇為鑒”轉變,并提出“一化三改”和“趕超戰(zhàn)略”的現(xiàn)代化思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毛澤東系統(tǒng)提出“四個現(xiàn)代化”和“兩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思想的縱深推進。[51]有學者總結指出,毛澤東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構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四個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二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兩步走”的戰(zhàn)略設想;三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趕超戰(zhàn)略。新中國的建設歷程始終都是圍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而展開。[52]從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的價值追求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國家層面上“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生活層面上的“富裕和社會主義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政治民主層面上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社會公正層面上的“為著大多數(shù)人民的利益”。[53]此外,也有學者對毛澤東的人的現(xiàn)代化思想進行了分析,認為毛澤東關于人的現(xiàn)代化思想的形成經歷了兩個階段,即,由追求人的政治解放階段向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階段轉變。德、智、體是人的現(xiàn)代化的判別標準,這其中,德是人的現(xiàn)代化的靈魂,智是人的現(xiàn)代化的主要內容,體是人的現(xiàn)代化的直接支撐,這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的現(xiàn)代化進行了有益探索。[54]
(四)毛澤東的黨建思想
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下,從毛澤東的黨建思想中發(fā)掘管黨治黨的政治智慧和歷史經驗,是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2019年,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學界重點圍繞毛澤東黨建思想中的黨風建設、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三個方面來展開,其中,對于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研究相對集中。具體而言,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主要是從管黨治黨思想、防范執(zhí)政風險思想和政黨學習思想三個方面來展開。對毛澤東管黨治黨的歷史經驗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毛澤東注重思想建黨、注重從嚴治黨、注重以身作則的經驗和做法,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要不斷強化制度建設、健全制約與監(jiān)督體系、注重思想教育、注重常抓不懈。[55]也有學者對毛澤東中央蘇區(qū)的廉政思想進行研究,指出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廉政建設的初心、堅持反貪污浪費反官僚主義、懲處腐敗分子、推行制度反腐、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反腐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等,是毛澤東廉政思想的主要表現(xiàn);[56]對毛澤東防范執(zhí)政風險思想的研究認為,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奠定了防范執(zhí)政風險的思想基礎;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奠定了防范執(zhí)政風險的物質基礎;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了防范執(zhí)政風險的群眾基礎;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形成了防范執(zhí)政風險的政治基礎。[57]此外,對毛澤東政黨學習觀的研究聚焦于延安時期,指出毛澤東強調了政黨學習是中國革命和黨內自身狀況的必然要求、學習馬克思主義是根本、倡導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黨的歷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等,這些思想有助于建設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58]
對毛澤東關于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的研究認為,政治建設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根本性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強化政治信仰建設,堅持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二是強化政治能力建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培育黨員干部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將政治標準作為干部選拔的第一標準;三是強化政治生活建設,以批評與自我批評化解黨內矛盾,強化政治紀律維護黨的權威,并提出“黨內生活政治化”的命題。[59]對毛澤東關于黨的組織建設的研究聚焦于蘇區(qū)時期,這一時期,針對紅四軍黨內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毛澤東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黨的組織建設進行了探索,即,推行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員紀律,從而解決黨內民主建設問題;嚴格黨員選拔和評優(yōu)標準,嚴格黨員管理,重視青年群體,從而強化黨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地方黨組織,貫徹落實“支部建在連上”的軍隊黨建原則,規(guī)范基層黨組織會議,從而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60]
(五)毛澤東的革命思想
革命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一個重要維度,2019年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毛澤東的抗戰(zhàn)思想和毛澤東的革命話語兩個方面。對于毛澤東的抗戰(zhàn)思想,一種研究思路是聚焦于毛澤東的文化抗戰(zhàn)思想,致力于闡明毛澤東文化抗戰(zhàn)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指出文化抗戰(zhàn)思想主要包括了戰(zhàn)略定位、領導力量、隊伍建設和群眾路線四個方面。在抗戰(zhàn)過程中毛澤東通過科學制定文化抗戰(zhàn)策略、建立健全文化抗戰(zhàn)組織、創(chuàng)設文化抗戰(zhàn)團體、動員文化抗戰(zhàn)力量等舉措,為抗戰(zhàn)勝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61]
革命話語的構建是毛澤東革命思想研究的聚焦點。有學者對延安時期毛澤東革命話語體系構建進行了研究,指出這一時期的革命話語體系融合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華語言文化、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其中,黨的領導是革命話語體系的組織保障、以民為本是價值導向、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是實踐要求、多元化的傳播形式是話語載體,從而將革命的價值規(guī)范和理念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也有學者較為綜合性地總結了毛澤東革命話語的主要資源和內在邏輯,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革命話語的理論前提、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是革命話語的根本保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革命話語的鮮明特色;毛澤東革命話語的內在邏輯包括了以國情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黨史為參照、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取向。[62]有學者以毛澤東在《紅色中華》報的新聞實踐和探索為例,分析毛澤東如何運用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形成生動活潑、簡樸精悍的文風。[63]此外,還有學者從現(xiàn)代性的維度來分析毛澤東的革命話語,認為現(xiàn)代性是毛澤東革命話語的理論內核。這其中,政治革命是走向現(xiàn)代性的原初動力,經濟革命是毛澤東應對現(xiàn)代性壓抑的重要工具,文化革命是毛澤東尋求走出現(xiàn)代性的基本方略。當前在現(xiàn)代化語境下科學處理革命與現(xiàn)實主義話語之間的張力關系,科學構筑毛澤東革命思想的當代“出場”形式,是研究關鍵所在。[64]
(六)海外毛澤東思想的譯介與反思
近年來國內學者持續(xù)關注海外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成果及動向,并且這一領域的研究表現(xiàn)出兩大特點:一是聚焦于海外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方法、視角、思維方式等問題,吸收和借鑒有益的新方法和新觀點;二是有針對性地對國外歪曲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和觀點進行批駁。在此基礎上,2019年學界對于海外毛澤東思想的吸收和批判主要呈現(xiàn)在四個方面:對海外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路徑的判別;海外毛澤東思想的文本研究;具體歷史時期或領域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海外毛澤東思想研究的觀點批判。具體而言,有學者提出海外毛澤東思想研究自上個世紀冷戰(zhàn)時期以來先后呈現(xiàn)出了兩種研究路徑:一種是“歷史——區(qū)域”的研究,這種研究注重從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語境中考察毛澤東,主要突出毛澤東的中國特性;另一種是“全球史——比較”的研究,這種研究注重將毛澤東研究置于全球歷史進程中,分析和挖掘毛澤東的世界影響及超越于中國地域的意義和價值。這兩個方面的路徑有助于拓展毛澤東思想研究的視野,推進國內研究的學術化進程。[65]也有學者具體分析了西方《矛盾論》研究的方法,指出其采用的比較分析法、反映綜合法和語義學三種主流研究方法對國內《矛盾論》的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三、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總結與展望
概括而言,2019年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呈現(xiàn)出兩個方面的學術新趨向:一是毛澤東思想研究與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愈加緊密結合,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中發(fā)掘毛澤東思想的新經驗和新價值,成為學者們的聚焦點;二是毛澤東思想研究進入縱深化發(fā)展階段,其主要表現(xiàn)是從哲學層面研究毛澤東思想的成果越來越多,成為2019年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主流,使毛澤東思想由經驗性的敘事及政策資源逐漸轉化為較高層次的學術資源,同時毛澤東的黨建、現(xiàn)代化、革命等具體領域的思想研究得到了深化和拓展,極大豐富了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但是,當前對于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并不能否認問題的存在,例如,毛澤東思想研究中的應景性和重復性的現(xiàn)象依然明顯;對毛澤東思想的整體性、連貫性和國際視野的研究依然不足;隨著對海外毛澤東思想的持續(xù)關注和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多學科交叉,多種方法的吸納與整合也是不夠的?;诖耍斍昂徒窈蟮难芯考纫⒆阌谛聲r代發(fā)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趨向,也要深入分析和總結已有研究成果、經驗和不足,有針對性地深化和拓展新時代毛澤東思想的研究。
(一)進一步強化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時代視野和問題意識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準確把握時代方位,明確時代特征,開拓時代視野,從而清晰時代任務,解決時代問題,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理論工作者所面臨的迫切任務。當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關鍵在于如何在新時代的歷史境遇中總結毛澤東思想的經驗,發(fā)掘其時代價值,這也就突出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新時代視野和問題意識。2019年,學界將國際國內發(fā)展的重大事件與毛澤東思想有機結合,很好地闡發(fā)了毛澤東思想的現(xiàn)實解釋力和內在科學性,為解決時代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之后,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100周年的到來,也必然會為毛澤東思想研究帶來新的契機和學術生長點,這成為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基本趨向。但應當看到,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問題和不足,比如說將現(xiàn)實問題與毛澤東思想的強行“嫁接”的問題、重復性研究的問題、深度研究不足的問題、研究的系統(tǒng)性不夠的問題等等,這就需要一個足夠的學術范疇和學術生長空間,從而形成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系統(tǒng)和從容的現(xiàn)實應對機制,避免“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學術現(xiàn)象。從根本上來看,強化毛澤東思想時代視野和問題意識,要從毛澤東思想內在的全面性、現(xiàn)實性、獨創(chuàng)性和永久性等根本特性中發(fā)掘其當代價值,也要從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從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程、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偉大歷程中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更需要找到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時代言說方式,從而進一步明確毛澤東思想的時代視野和問題意識。
(二)促進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精細化和學術空間的建構
近年來,隨著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這一個方面表現(xiàn)為對毛澤東的著作以及相關黨史資料的分析和研究更加趨于精細化,尤其是多種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的引入,使得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更加立體、豐富;另一方面,毛澤東思想所包含的各個方面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和精細化,例如毛澤東的黨建思想、哲學思想、現(xiàn)代化思想、外交思想等,都能夠很好地與現(xiàn)實相結合,并形成了一系列豐富的研究成果。但需要看到的是,精細化的研究趨向也導致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即各個方向、視角和領域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自說自話的現(xiàn)象,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學術統(tǒng)籌,使得既有的學術空間呈現(xiàn)出散亂無序的研究景象。正是基于此,當前和今后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既要致力于促進研究的精細化,而且更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學術范疇和學術生長空間。事實上,新時代的時代境遇正是當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現(xiàn)實場域,如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上構建出毛澤東思想的敘事邏輯和學術框架,并且在動態(tài)層面上逐漸拓展出一個完整的學術空間,使各個方向、視角和領域下的毛澤東思想研究能夠在精細化的基礎上形成有序的學術分工和效能互補,從而形成新時代毛澤東思想“出場”的學術資源和話語,這是當前和今后研究需要關注的問題。
(三)著力于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方法創(chuàng)新
對于一項研究而言,方法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新時代條件下,深化和拓展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必然需要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從2019年的研究能夠看出,學者們在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已經普遍應用于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各個領域中,尤其是海外毛澤東思想研究、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引入,以及時代問題的多元化視角的切入,極大地促進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方法創(chuàng)新,使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得以拓展。事實上,在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既定文獻史料和歷史事件中,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理論成果和文化樣態(tài)。例如,近年來主要采用的文本研讀、版本考據(jù)及文獻研究的方法,問題導向的專題研究方法,對話研究方法,新的理論視野下的研究方法,面向世界的歷史主義研究方法,多學科交叉的方法等等,這些不同研究方法極大地開拓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視野。當然,也應當看到,隨著實踐基礎上新時代課題的不斷產生和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縱深化發(fā)展,需要有不斷的方法創(chuàng)新,這一方面要求多學科、多視角和多領域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文本研究、階級分析、政策和實踐解讀等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也需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方法的引入,既不能機械、教條地照搬某一方法或理論,也不能以某一邏輯概念來裁剪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而是要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來理解,把握毛澤東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將毛澤東思想的歷史性規(guī)律、民族性話語和世界性視野有機結合,從而促進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實踐性生成和文化性歸結的歷史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韓亞光.毛澤東與1949年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四部曲”[J].前沿,2019(4).
[2]樊憲雷.毛澤東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生氣勃勃的社會局面[J].毛澤東研究,2019(5).
[3]張俊國.毛澤東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城市社會穩(wěn)定秩序的構建[J].毛澤東研究,2019(1).
[4]楊冬權.1949年毛澤東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幾個奠基性貢獻[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2).
[5]李文.毛澤東為創(chuàng)建新中國所作的理論準備[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6).
[6]陳晉.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J].毛澤東研究,2019(1).
[7]徐玉鳳.青年毛澤東的初心與道路探索[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1).
[8]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J].中國政協(xié),2019(12).
[9]范玉剛.從毛澤東的情懷感受共產黨人的初心[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11).
[10]陽國利.解讀毛澤東憲法思想蘊含的初心[J].毛澤東研究,2019(1).
[11]袁洪亮,馬玉梅.從“國民”到“人民”:概念變遷與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者身份的確立(1912-1921)[J].人文雜志,2019(1).
[12]丁俊萍,李雅麗.毛澤東關于五四運動歷史意義的論述及現(xiàn)實啟示[J].毛澤東研究,2019(3).
[13]馮虞章.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學習毛澤東關于五四運動相關問題的論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9).
[14]肖貴清,劉治君.毛澤東關于五四運動歷史地位的分析和評價[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15]張齊.論毛澤東對“五四”運動認識的當代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19(2).
[16]代紅凱.毛澤東與五四運動紀念的功能表達[J].毛澤東研究,2019(3).
[17]侯德泉,薛南.追求與轉變:五四時期毛澤東認同十月革命道路的思想行程[J].文化軟實力,2019(3).
[18]曹應旺.毛澤東反對霸權主義思想述論[J].毛澤東研究,2019(5).
[19]李珍.毛澤東領導反對霸權主義斗爭的歷史經驗[J].毛澤東研究,2019(5).
[20]李振,蓋昕一.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美國帝國主義”的認知突破和應對[J].毛澤東研究,2019(5).
[21]沈偉烈.毛澤東地緣戰(zhàn)略思想研究[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4).
[22]張齊.論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對中美關系的認識——基于毛澤東對《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的評論[J].理論月刊,2019(11).
[23]吳起民.延安時期毛澤東鄉(xiāng)村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求索,2019(2).
[24]李煉石.“鄉(xiāng)村振興”視角下的毛澤東農民文化現(xiàn)代化思想探析[J].現(xiàn)代哲學,2019(1).
[25]龍其鑫.毛澤東關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的思考及啟示——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為中心的考察[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2).
[26]陳洪玲,蔣琴.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的農民思想及當代價值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
[27]李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
[28]吳波.毛澤東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系的三維審視[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9(4).
[29]尚慶飛,羅馨.毛澤東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意義價值[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30]伊文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基于《實踐論》與《矛盾論》的文本分析[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9(5).
[31]尚慶飛.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中國共產黨人政治品格塑造[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9(5).
[32]高茂森,仝志輝.習近平人民中心論對毛澤東人民觀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2).
[33]齊俊斌,王成.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改革話語的建構[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
[34]于敏,孫秀芳.習近平對毛澤東黨建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2).
[35]陳龍.從毛澤東到習近平: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思想的傳承與發(fā)展[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36]張明.重構中國現(xiàn)代性的三重意識——基于毛澤東的探索性實踐及其當代效應[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9(3).
[37]張明.毛澤東現(xiàn)代性理論的思想史效應[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38]張明.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的批判性維度[J].求索,2019(6).
[39]張明.毛澤東現(xiàn)代性思想的三重開放性問題[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
[40]王向清,楊真真.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實質和核心是“斗爭哲學”駁論[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
[41]陸劍杰.毛澤東哲學的真理再評和價值重估[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9(2).
[42]陳世珍.新時代創(chuàng)新毛澤東哲學研究的內容、價值與方法論略[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3).
[43]劉靜涵.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探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9(3).
[44]王向清.毛澤東對自覺能動性的理解與發(fā)揮的曲折過程[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1).
[45]趙士發(fā),李春曉.新時代語境下毛澤東主觀能動性思想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2).
[46]王振民.毛澤東話語體系中的黑格爾初探[J].中共黨史研究,2019(6).
[47]楊樂.正義的歷史建構:毛澤東政治哲學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維度[J].湖南社會科學,2019(2).
[48]孫剛成,張丹.延安時期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
[49]潘鈜.論毛澤東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貢獻——學習《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1).
[50]尤國珍.現(xiàn)代化視閾下毛澤東按勞分配思想變動的再思考[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5).
[51]王豪杰,屠靜芬.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的歷史演變與當代啟示[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9(4).
[52]李珍.毛澤東對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構想[J].毛澤東研究,2019(1).
[53]劉洪森.毛澤東社會主義價值觀述論[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54]張紅英,張俊.毛澤東關于人的現(xiàn)代化思想探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5).
[55]程水棟.毛澤東管黨治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56]肖揚偉.論毛澤東在中央蘇區(qū)的廉政思想[J].紅色文化學刊,2019(3).
[57]羅昭義.毛澤東在新中國防范黨執(zhí)政風險的杰出貢獻[J].湖南社會科學,2019(5).
[58]宋小寧.延安時期毛澤東的政黨學習觀及現(xiàn)實啟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
[59]朱雪平,任曉偉.毛澤東關于黨的政治建設的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1).
[60]吳文春.毛澤東與蘇區(qū)時期黨的組織建設——基于《古田會議決議》的分析[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5).
[61]郭潔宇,盧勇.芻議毛澤東文化抗戰(zhàn)思想[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9(10).
[62]于渙茹.毛澤東與中國革命話語的建構[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9(2).
[63]邱明.毛澤東在《紅色中華》報的新聞實踐與探索[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5).
[64]張明.毛澤東革命話語的現(xiàn)代性維度[J].東岳論叢,2019(3).
[65]張放.西方毛澤東研究的兩種路徑[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A Review of the Study of Mao Zedong Thought in 2019
WEI Yong-an
(School of Marx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207,China)
Abstract:In 2019,the academic circle organically combined Mao Zedong Thought with the major events of the year,such a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mi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China-US relation,and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formed distinctive research results.At the same time,the study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Mao Zedongs thoughts on modernization,philosophy,Party building and revolution,as well as overseas studies of Mao Zedong Thought continued to be deepened and expanded this year.For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temporary vision and problematics of the study of Mao Zedong Thought,promote the refinement of the stud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pace,and innovate i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Key words:Mao Zedong Thought;new era;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ar;review
(責任編輯: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