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允祥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教育理念的內涵也逐漸豐富起來,2001年綠色教育這一新理念被楊叔子先生提出,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綠色課堂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靈性,同時也是一種凈化學生心靈的環(huán)保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發(fā)學生思維,以一種教學新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本文主要探究現(xiàn)在課堂中一些“非綠色”教學的現(xiàn)象以及開展綠色課堂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綠色課堂;探究分析
綠色是充滿希望的活力、是一種可以沉靜心靈的色彩,將其內涵應用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充分地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意義。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會文字組合將其轉化成自己的表達,同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老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利用廣泛的積累來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語文課堂中的“非綠色”現(xiàn)象
(一)課堂主體偏移
這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是普遍發(fā)生的,突出表現(xiàn)就是老師成為課程閱讀的主體,只顧向學生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設置課程的各項內容。同時,老師對同學們提出的各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給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造成了一種強制的外在壓力,讓學生容易困在問題中,只顧尋找答案,沒有真正地體會到課文內容蘊含的意義,這種提問方式更是像學生幫助老師回答問題。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既不是讓學生真正的體會文章,感受語文的靈性,同樣也讀不出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只是老師對文章的理解。當然,我們也不能絕對否定其帶給學生的主要作用,雖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思考,但是只是在老師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再思考,沒有遵循綠色課堂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學習內容不集中,效率低下
在目前的語文課堂上,有許多老師存在著這種問題:課程延伸內容過于廣泛。我們都知道語文課本中選取的優(yōu)秀文章,都有固定的寫作背景,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將語文內容過多的與歷史背景相結合,無限的向外延伸,有的異化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課;有的挖掘過深,過于突出人文主義;有的與教學目標不符等等。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更容易讓學生的思維混亂,不利于科學綠色課堂的創(chuàng)建,沒有將主要的學習內容放在語文教材上。學生在經歷一堂課的學習后,對一些問題仍然不明確,收獲較少,更不用說將積累的語言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因此過于擴散教學內容也不利于創(chuàng)建綠色課堂。
二、創(chuàng)建綠色課堂的策略分析
(一)增進互動,創(chuàng)建綠色課堂
只有增進課堂互動,才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在創(chuàng)建綠色課堂的過程中,講究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教學目標,在互動中求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語文教學所蘊含的靈性。閱讀主要是學生的個人行為,不應該讓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自身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因學而教的態(tài)度,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了解文本,在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彰顯自身個性,拓展學習新視角。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課本第二單元,其中第七課《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在開啟本節(jié)課學習之前,老師首先根據(jù)題目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大家認為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有的同學回答一些動物;有的同學回答汽車、飛機等,每個同學都能夠踴躍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對于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的綠色課堂有重要作用。然后,在引導同學們閱讀本章課程,了解作者主要想表達的內涵。閱讀之后,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老師可以鼓勵同學們分享閱讀本章課文的心得體會,由于課文所設計的事物較多,同學們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拓展知識。通過互動來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建民主的管理機制,符合綠色教學新模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語文課堂的活力同樣也是綠色課堂的表現(xiàn)之一,注重學生自身的感悟和學習知識的主動性。
(二)讓課堂走向生活
語文課堂是我們觀看整個世界的另一雙眼睛,但是長期以來,課本占據(jù)了我們世界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學生很少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讓語文課堂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而綠色課堂的提出,正是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縮小生活與課堂的距離,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本課主要探究的是人類所擁有的資源和如今的環(huán)境問題,通過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能夠讓同學們清楚地了解地球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讓語文課堂走進生活,在校園內、在公交車上的宣傳標語、在大街上的標注牌等等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體現(xiàn)著愛護環(huán)境,到處都印證著我們學習的內容。包括文章中的許多設想:去別的星球上生活,這些都是基于生活實際所提出的。因此,在老師引導同學們學習文章內容后,讓同學們明確不應僅是學習,更是通過學習來輔助生活,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綠色課堂的創(chuàng)建,基礎的內涵就是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其內涵更加符合新時代課改內容,學生營造健康的綠色成長氛圍。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明確綠色課堂的創(chuàng)建可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發(fā)展,因此老師要重視綠色課堂帶來的積極作用,保持語文課程的靈性,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走向文本,才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綠色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陳曉箋.基于綠色課堂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53):3-4.
[2]劉利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高效綠色課堂教學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5):80.
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20年度名師、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專項課題《新時代小學綠色教育辦學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ZXKTM-207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