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改梅
當(dāng)記者一行一大早抵達魯因村張合家的掛面廠時,剛巧趕上工人師傅們正在掛面,這也是掛面制作過程中最具觀賞性的一道工序。
記者看到,生產(chǎn)車間內(nèi),一排排高高的面架上,一根根乳白色的細長面條如瀑布般傾瀉而下,場面煞是壯觀。掛面的過程中有的會斷掉,細心的工人師傅將這些斷面挑揀出來。待到下午時分,晾干的掛面就可以取下切割后包裝出售了。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張合家的掛面廠延續(xù)的依舊是家庭作坊式的傳統(tǒng)生產(chǎn)方式,雖然產(chǎn)量低,但這里制作出的每一根掛面,都承載著手藝人的溫度與情感,保留著細膩獨特的手工味道。
600多年前,張家的先人張正帶領(lǐng)一家老小來到魯因村,將世代相傳的掛面制作技藝帶到了這里;600多年后,早已在魯因村扎根的張家后人張合家,匠心守護著這門傳統(tǒng)手藝。
在做掛面之前,張合家在魯因村做著水果生意,2000年辦廠搞起果品加工。
“果品加工季節(jié)性特別強,秋天蘋果下來開始加工,待到第二年春天,冷庫里存放的蘋果加工完,我們也就停產(chǎn)了。”張合家是個閑不住的勤快人,果品加工一年中有半年是休息的狀態(tài),他就想著再做點什么。
魯因村是出了名的掛面村,張合家從小就喜歡做掛面,是看著父親和爺爺做掛面長大的,依靠老一輩多年的口傳心授,他熟練掌握著魯因掛面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據(jù)張合家介紹,他所在的魯因村之所以人丁興旺,后來發(fā)展成為幾千戶的大村子,全因手工掛面帶動了當(dāng)?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
從明嘉靖年間魯因掛面成為朝廷貢品開始,魯因村空心掛面的制作進入全盛期。村里家家戶戶都從事掛面制作,用掛面與其他地區(qū)的小麥、玉米等農(nóng)作物進行交換或者銷售,掛面成為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支柱,掛面制作也成為當(dāng)?shù)刈孀孑呡呇匾u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繁榮的景象一直持續(xù)到1949年,此后日漸走向衰落。
“魯因掛面能傳承幾百年,足以說明它的好,但是在2000年左右,魯因村幾乎找不出一家掛面作坊,魯因掛面就要失傳了。我的好多朋友還有一些政府人員都覺得可惜,希望我能把魯因掛面作為一個發(fā)展方向來做,我也認為魯因掛面這么好,將來是有市場前景的?!睆埡霞艺f。
經(jīng)過兩年的市場考查,在2002年下半年,張合家決定開發(fā)魯因手工空心掛面。他告訴記者,其實當(dāng)時他也沒有考慮太多,毅然決然就開始做了,此后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發(fā)展了起來。
2006年,張合家注冊了“夏縣黃土壹百合家食品有限公司”,投資近千萬建起了掛面廠,建立了掛面藝人培養(yǎng)基地。為保護魯因掛面品牌,張合家還在國家商標(biāo)局將“魯因”二字注冊為商標(biāo),他成為魯因掛面的創(chuàng)始人。
說起掛面廠名字的由來,張合家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這名字可不是隨隨便便起的,有著深遠的寓意。剛注冊掛面廠時,魯因村有好多人對張合家說:“合家,你真有本事,能把‘一把土變成‘壹百。”
當(dāng)時張合家回答:“從土里抓一把,轉(zhuǎn)眼就變成‘壹百,聽起來是玩笑話,其實道理就是這樣。人們在土地上耕種、施肥、澆水、收割麥子,加工成面粉,再制作成掛面,這不就是把‘一把土變成人民幣嗎?”
對張合家而言,腳下的這片黃土地滋養(yǎng)了他,這是一份無法割舍的深厚感情。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他用黃土作為魯因掛面食品的商標(biāo)再合適不過??此坪唵蔚纳虡?biāo)飽含著張合家對大自然予以他饋贈的感激,體現(xiàn)著魯因掛面天然、綠色的屬性,同時也是他企業(yè)精神和經(jīng)營理念的展現(xiàn)。
從2003年開始,張合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掛面制作中。
“匠心繼承傳統(tǒng),精做魯因掛面”,這是張合家這些年來恪守的口號,而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只有自己才懂。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日日凌晨兩三點起,掛面制作的12道工序繁瑣而耗時,這樣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沒點情懷恐怕難以持之以恒。
張合家給記者講道,村里的老人把干活分為“三上活”和“五上活”,“三上”即早上、中午和下午,一般人能干得了“三上活”已是不易,而做掛面起早貪黑,凌晨3時到6時算一上,晚上7時到10時又算一上,一共“五上活”,也就是最辛苦的活,現(xiàn)在的年輕人根本吃不了這個苦。
如今魯因掛面制作所需的12道工序,是張合家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改進和完善的。之前晾曬掛面的步驟在室外,出于衛(wèi)生考慮,張合家修建了室內(nèi)晾曬車間,這樣即使在晾曬過程中,掛面也能干干凈凈。
采訪時,記者看到生產(chǎn)車間里還設(shè)立了化驗室,張合家說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在化驗室增加了精心選料、分撿、化驗等程序。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再加上生活理念的改變,返璞歸真、追求自然的魯因掛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guān)注,張合家的掛面生產(chǎn)廠不斷有政府、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前來探訪。
2017年5月,張合家?guī)е斠驋烀鎱⒓恿耸澜缑媸炒髸?,魯因掛面憑借地道的手工味道得到了在場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2020年元月,中央電視臺10套科教頻道《中國影像方志》欄目對魯因掛面進行了報道。
隨著多種渠道和平臺的有力宣傳,手工掛面這門傳承數(shù)百年的技藝在魯因村重?zé)ㄉ鷻C。最近幾年,冬季農(nóng)閑的時候,魯因村的掛面制作老藝人們撿起老手藝重操舊業(yè),得益于張合家魯因掛面品牌的樹立,雖然手工掛面價錢高了一些,但無任何化學(xué)添加的品質(zhì)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這給一部分村民帶來了經(jīng)濟收益。不過張合家說,手工掛面制作依然以村里的老藝人為主,年輕人還是很少。
做掛面雖然辛苦,困難常常有,但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幫助,張合家一路磕磕絆絆地熬了過來。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魯因掛面已遠近聞名,不僅在夏縣當(dāng)?shù)爻杏惺郏€通過網(wǎng)絡(luò)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采訪結(jié)束時,張合家告訴記者,下一步他想開一家掛面館,先在魯因村做試點,成功后可在全國各大城市開“魯因”牌掛面連銷店,讓所有喜愛吃掛面的人,不但能就近吃上純正的“魯因”牌掛面,還可以體驗做掛面的實際場景。
記者手記:民以食為天,魯因掛面是智慧的先人獻給世人的一道美味。一碗魯因掛面細膩柔和,它的身后是600年的傳承歷史,當(dāng)下有著張合家這樣的傳承人信心滿滿,把關(guān)著魯因掛面更為嚴苛的品質(zhì),一步一步將它推向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得到了多方人士的認可。在記者看來,魯因掛面不必低調(diào),這項舌尖非遺應(yīng)該被更多人認識和了解。
張合家,1963年出生于魯因村,魯因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第27代傳承人。1982年高中畢業(yè)后,開始拯救瀕臨失傳的魯因手工掛面?zhèn)鹘y(tǒng)技藝。2000年建掛面廠,2006年為更好地發(fā)展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技藝,創(chuàng)辦“夏縣黃土壹百合家食品有限公司”,注冊“魯因”商標(biāo)。2012年1月被評為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劉冬梅,1966年出生于魯因村,張合家之妻,魯因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第27代傳承人,2015年8月被評為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張弓,生于1986年,張合家之子,魯因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第28代傳承人,2019年12月被評為空心掛面制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張嫣,生于1991年,張合家之女,魯因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第28代傳承人,2018年7月被評為空心掛面制作技藝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