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火車高鐵客運途中常常出現(xiàn)旅客“霸座”等亂象,公交車上也屢見旅客搶奪方向盤等不文明現(xiàn)象。此類客運問題不僅體現(xiàn)出部分旅客道德素養(yǎng)的缺失,更折射出合同法在法律規(guī)制上的缺位。由于客運合同缺乏相關規(guī)定,對做出這類行為的旅客只能通過《治安處罰法》和《侵權責任法》予以處罰。而新出臺的《民法典》合同編,在客運合同專節(jié)對這類現(xiàn)象做出積極回應,通過確認這類行為的違法性質,從而更好地以法律手段進行制裁,發(fā)揮法的威懾作用,從而維護客運中的“公序良俗”。
關鍵詞 《民法典》 “霸座” 安全運輸義務 客運合同 公序良俗
作者簡介:袁征,江蘇梁溪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003
客運合同與公民的出行生活緊密相關。然而在社會生活中,客運亂象卻不斷頻發(fā)。2018年,高鐵“霸座”男孫某強行霸占她人座位,不以為恥反而以理者自居,此事件一經(jīng)發(fā)酵迅速引發(fā)網(wǎng)絡輿論。不久后亂象再起,重慶公交墜江事件便是一場旅客與司機互毆所釀成的悲劇。法諺有云:“誠實生活,勿害他人,各得其所?!笨山┠陙?,我國客運領域中的“霸座”亂象卻不斷頻發(fā):旅客在客運途中不配合承運人履行其安全運輸義務,干擾運輸秩序;承運人也未適當履行安全義務導致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糾其根因,還是法律規(guī)制的缺位。正如人民日報評價:“不形成制度正義,類似悲劇便難斷絕。”①因此,《民法典》于合同編之客運合同對這類社會現(xiàn)象作出積極回應,在第815條和第819條分別對霸座和安全運輸義務作出詳細規(guī)定。
一、第815條:細化旅客乘運義務,明確承運人運輸職責
(一)“霸座”的法律釋意
“霸座”一詞是生活用語,并非為法律上的概念。這類不配合承運人采取運輸安全措施的行為在法律上的具體表述是“使用非本人座位”。在這類案件案中,旅客購票所分配的座位被其所簽訂的客運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所強行霸占,不予返還。
雖“霸座”一詞源于公民的日常出行生活,但亦有學者以專業(yè)角度對該社會現(xiàn)象進行深入觀察。上海海事大學朱體正教授便對“霸座”行為進行分析:
在行為層面,實施“霸座”行為的公民在未經(jīng)他人許可下,故意占有他人預定座位,且在明知自己占有他人座位的前提下,拒絕其他公民或乘務員的讓座提醒;在結果層面,“霸座”公民的行為在侵害購買該座位客票旅客權益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客運車廂的公共秩序;在規(guī)范層面,實施“霸座”行為的公民違反了相關的客運法律規(guī)范或客運工具或場所的內部規(guī)定。②
在這類客運案件中,往往存在兩種民事法律關系。第一種是最基礎的法律關系,即旅客與承運人的客運合同關系。第二種則是旅客與第三人的侵權關系,旅客與承運人所簽訂的客運合同真實有效,二者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根據(jù)《合同法》第294條,旅客有持有效客票乘運的義務。第299條則注明承運人在客運途中應履行按照客票運輸?shù)牧x務。在二者所簽訂的客運合同中,旅客客票上的座位屬于合同標的給付的一部分,而第三人的“霸座”則是典型的侵犯債權行為。
(二)《民法典》第815條與《合同法》第294條之對比
《合同法》第294條規(guī)定:旅客應當持有效客票承運。旅客無票承運、超程承運、越級承運或者持失效客票承運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guī)定加收票款。旅客不交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民法典》頒布前,我國主要以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霸座”類案件予以處罰。而在這類客運案件中,旅客與承運人在意思表示真實情況下所簽訂的客運合同是真實有效的,二者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即旅客有權乘坐票面規(guī)定的座位達到目的地,承運人亦負有為其提供票面相應作為之義務。在該情景下,旅客乘坐票面約定座位的行為顯然構成合同標的給付的一部分,而此時第三人的“霸座”行為則導致合同目的難以完全實現(xiàn),是典型的侵犯債權行為。由于在我國并無相關法律規(guī)定救濟由侵權關系所產(chǎn)的侵權之債,故有學者建議在權利本位范式下,建立第三人侵犯債權的救濟制度。③而該制度考量在《民法典》的立法編纂工作中亦有體現(xiàn),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亦在《民法典·侵權行為編》中提出類似建議,即“第三人明知他人享有債權,以引誘、脅迫等方式組織債務人不履行債務,侵害他人債權,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應當承擔責任?!雹?/p>
《民法典》第815條規(guī)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yōu)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guī)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與舊有條款相比,第815條有顯著進步:
1.明確細化了旅客的乘坐義務:對比《合同法》第295條,《民法典》第815條明確規(guī)定旅客在客運途中嚴格按照客票的具體規(guī)定,進行落座,以法律規(guī)范的形式減少無票、超乘、越級,以及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yōu)惠客票乘坐亂象的發(fā)生。
2.與時俱進,將失效客票變更為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yōu)惠客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發(fā)展,現(xiàn)今客運往往以無紙電子化等便捷方式進行,失效客票這一逃票行為早已被信息時代“淘汰”,在實際客運中更多的是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yōu)惠客票,如過期學生票等。
3.用詞更精準:將交付改為支付,交付是指物上現(xiàn)實支配力的移轉,而支付則指付給款項。票款作為金錢款項,顯然立法改為使用支付一詞更為精準。除此之外,旅客的出行方式也由“承運”變更為”乘坐”,承攬運輸?shù)膶ο笸赶蜇浳?,乘坐的對象方指向人。用詞的轉變折射出立法技術的進步。
由此可見,“霸座”條款的細化,不僅體現(xiàn)了立法技術的進步,也實現(xiàn)了立法機關對人民群眾客運意愿的積極反饋。雖從文字上來看只是寥寥條款的改變,然而當其落入實踐中時,卻落實到每一位旅客的生活出行中,保障到了每一位公民的客運權益,折射出“以人為本”的法治變遷。
二、第819條:明確客運雙方之安全運輸義務
《民法典》第819條與《合同法》第298條之對比:
《合同法》第296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向旅客及時告知有關不能正常運輸?shù)闹匾掠珊桶踩\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民法典》第819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及時告知旅客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xié)助和配合。
與舊有條款相比,第819條有顯著進步:
1.安全運輸義務成獨立條文:在《合同法》第298條中,安全運輸義務與不能正常運輸?shù)闹匾掠晒餐⒘袨橐粭l文,而《民法典》第819條則將安全運輸義務條文獨列為一條?!吧鼨嗍侨祟惖淖罡邫嗬?。它是其它一切權利的本源,是所有人權的基礎?!雹菰诮煌ㄟ\輸中,旅客有權處于安全的客運環(huán)境中,其生命安全應當受到承運方的謹慎細致的保護。安全是客運的重中之重,旅客的安全保障是承運人的首要義務。而安全運輸在客運合同章節(jié)單獨列成條款,不僅體現(xiàn)了生命權的法律保障,亦體現(xiàn)了民法典編纂對上位憲法中公民基本自由與人權保障的立法回應。
2.義務由單向變更為雙向:拉德布魯赫認為:“在法律領域中,一個人的義務總是以他人的權利為原由?!雹薜谏婕肮褡罨A生命權時,該說也不得不成為例外。在過去的《合同法》第298條中,安全運輸義務僅為承運人單方所負擔之義務。而《民法典》第819條則對安全運輸義務的主體進行了擴充,即明確客運雙方——承運人與旅客皆負有安全運輸之義務。權利與義務是互相關聯(lián)、對立統(tǒng)一的。公民乘坐交通運輸工具,在享有按票落座于安全環(huán)境權利的同時,亦負有不侵擾其他公民合法權益及客運秩序的安全義務??瓦\雙方的安全運輸義務,正是為了保障其各自最基礎的生命權。正如馬克思所言,“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雹?/p>
3.提高義務要求程度:在舊法中,承運人僅負有告知重要事項義務。義務的履行僅體現(xiàn)在單方的口頭告知方面。而新法修改后,將“告知”變更為“履行”,同時對雙方提高義務履行的程度,在要求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的同時,亦要求旅客應當在主觀態(tài)度與客觀行為上積極協(xié)助和配合承運方。
《民法典》第819條以法律行使明確了客運雙方的安全運輸義務。在明確義務的同時,考量到客運過程中部分旅客嚴重干擾運輸秩序和危害運輸安全等現(xiàn)實因素,立法者也對雙方提高了義務履行的要求,以制度手段從根源上斷絕萬州公交的類似悲劇。
三、結語
《民法典》第815條和第819條分別對舊有《合同法》作出了實質性修改。在立法技術上,與過往相比有了較大進步。不僅體現(xiàn)了客運合同的社會性、公益性,也有利于維持公民于社會出行中的公序良俗。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熊文釗感慨道:“通過民法明確這類行為的違法性質后,就可以更好地通過法律手段來制裁這類違法行為,從而發(fā)揮法律的威懾作用,讓旅客‘三思而后行?!雹嗨椒ㄐ乱?guī)之頒布,并不排除行政機關通過行政手段對霸座者進行處置的權力。此舉實現(xiàn)了公私法領域的雙重保障,為公民安全有序出行保駕護航。此項實質性變更也反映了平等、民主,權利保障和最大多數(shù)人利益等現(xiàn)代立法的一般原則。對客運雙方安全義務的制度保障亦是以細化下位法的方式對憲法之人權保障予以呼應。同時,反映了我國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在民法領域的重大進展。
雖然客運合同已作出兩條實質性修改,但結合實際情況考量仍存在一定不足。以第816條為例,該條更側重“旅客本身之過錯”,而忽視了現(xiàn)實中的特殊情況。結合此次疫情來看,我國大量留學生由于國家間的航空限制,不得不在購票后變更、停飛航程,損失巨額票款。無獨有偶,在上半年疫情不斷小幅反彈的我國境內,多所高校也前后發(fā)布“返?!迸c“不返校”的決定。在此情形下,大學生們亦不得不變更或停飛航程,綜合累計亦損失較大金額。雖總則中有情勢變更原則之規(guī)定,但由于缺乏具體條款的細化,在實踐中仍頻繁出現(xiàn)“踢皮球”等維權難現(xiàn)象。
法治路漫漫,吾輩亦須戮力前行。
注釋:
① 人民微評:不形成制度正義,類似悲劇便難斷絕[DB/OL].人民網(wǎng),ht tp://m.people.cn/n4/2018/1102/c203-11833605.html.
② 朱體正.治理“霸座”亂象還需激活民法功能[J].法制與社會,2018(12).
③ 朱翔宇.論第三人侵犯債權之民事救濟——以“高鐵霸座”為例[J].南方論刊,2020(5).
④ 王利民主編.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及說明[M].中國法制出版,2004年版,第238頁.
⑤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M].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34頁.
⑥ [美]拉德布魯赫著.法學導論[M].米健,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19頁.
⑦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頁.
⑧ 王博勛.民法典合同編草案:完善體系結構、回應社會關切[J].中國人大,2019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