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靜
摘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要求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音樂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對音樂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進行理解,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讓學生能夠適應對于音樂的學習。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最佳年齡,所以在學習音樂時應該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歌唱訓練是小學音樂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讓學生的身心健康都能進行共同發(fā)展。適當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技巧,提高學生演唱水平。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歌唱;訓練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7.168
前言: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對于小學教育來講,學生年齡小對于美育的教育是最佳年齡。小學音樂是一門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學科,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對學生音樂的學習應該按照學生的特性對學生進行歌唱的教學訓練。小學的映月教學就是對學生審美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和歌唱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1 小學音樂歌唱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一首好的音樂作品來講,不僅僅要有旋律上的優(yōu)美和動人的歌聲,更應該理解作品想要傳達的感情[1]。對于一首音樂的表達,要有符合音樂的動作和動情的聲音來表達。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主要是根據新課標的教育要求進行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自身特點,學習方式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對音樂有所感悟,產生共鳴,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陶冶下,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學生更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躍起來,使學生能夠更有興趣的進行音樂的學習。對于小學音樂的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但是教師應該掌握正確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音樂的學習。有些教師為了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將“喊唱”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會讓學生認為,這種大聲的歌唱方式是對的,只要喊的越大聲就是越好的。這種錯誤的表達方式,會讓音樂本身喪失美感,會影響音樂作品的表達。對于一些學生來講并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反而會有抵觸的心理。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掌握不好方法會容易導致聲帶的損傷。
由此可見,很大一部分教師還不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能夠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對于素質的教育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偏差。對于音樂教室在音樂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表明,音樂教室在授課的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F階段的教學應該根據受眾能力來改變授課方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2 小學音樂歌唱訓練方法
2.1 姿態(tài)訓練
對于歌唱家來講,除了在歌唱方面的能力意外,還有姿態(tài)的詮釋。歌唱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優(yōu)雅端莊,能將歌曲里的情感傳達給聽眾。因此小學生在進行歌唱訓練的時候,應該注重姿態(tài)的訓練。對于小學生來講可能現在還無法掌握全部的教學方式,但是應該進行姿態(tài)上的要求,體態(tài)端莊,落落大方。有一個好的姿態(tài)才能有利于學生對音樂進行更好的表達。
2.2 氣息訓練
“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對于歌唱來講,氣息很重要。因為小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有限,不能像專業(yè)的歌唱家一樣。但是可以根據一些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氣息的訓練。比如“S手勢教學法”、“腹式呼吸法”等等。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氣息訓練,提高氣息的控制。
2.3 聲帶訓練
兒童因為先天的條件,聲帶條件是非常好的。不過教師在進行歌唱教學時應該注重學生的聲帶保護。尤其是高年級同學將要進入變聲期,更應該注重保護。學生在學習唱歌時,也要注意對聲帶進行適當的放松。不要大吼大叫無節(jié)制的用嗓子。在歌唱教學時,讓學生先多聽少唱,真正掌握了一些方法夠在進行歌唱的訓練。為以后變聲期結束后,再進行唱歌有很大的幫助。
2.4 音準訓練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所以音樂的優(yōu)美至關重要。不過學生對于音樂的優(yōu)美是沒有概念的。一般音準主要是先天條件。但是真正音準是否準確和后期的教學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歌唱訓練時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練習方式,使學生掌握一些樂理,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簡單一點[2]。
2.5 歌詞、感情訓練
民族傳統演唱講究“字正腔圓,以聲帶情”,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對于學生對歌詞的理解,讓學生反復朗讀歌詞,通過練習感受歌詞中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合理發(fā)生位置。讓學生敢于把嘴“打開”,真正做到字正腔圓。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應該富有感情,在不斷的練習中感受歌唱的最好狀態(tài)。讓學生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掌握良好的歌詞表演能力。
2.6 藝術訓練
通過前五種不同方式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訓練基礎。但是對于不同的歌曲類型的表達的情感來講,學生還是需要對歌曲本身進行分析理解。針對不同歌曲的特點來對歌曲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處理。讓歌曲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加的優(yōu)美動聽。比如在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明確歌曲的意義。讓學生對于歌曲的詮釋是從內心深處進行演繹的,不是單純的表演,而是通過自身對于歌曲的理解,用最自然的動作表現出來的對于音樂的表達。在感情表達的基礎上,運用藝術的處理,將歌曲以最好的狀態(tài)呈現出來。最終形成由心而唱的狀態(tài)。
結束語:總之,對于現代學生的教育來講,應該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發(fā)展。爭做新時期的“四有好學生”,這是每一個教師應該履行的職責。用過對學生的歌唱技巧進行訓練,不斷地探索出適合學生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對學生的姿態(tài)、氣息、聲帶、音準、歌詞、情感和藝術方案面的詮釋來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小云.新課程中唱歌教學的突出問題及解決策略[J].音樂天地,2013(07).
[2] 周麗娜.音樂課程中合唱教學改革——小學中、高年段合唱教學的問題與策略研究 [J].課程教育研究,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