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庾南
【關鍵詞】教育幸福;仁愛之心;班主任
1997年8月下旬,我突然接到電視臺一位同志的電話,說他兒子小曹在某省重點中學剛讀完初二,慕名要轉到我的班上來。我心想,省重點中學不讀,要轉到我這里,肯定是因為成績不好,讀不下去,這樣的學生到我班上來,班級升學率多少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借口班上學生已滿,無座位,沒有接受。過了兩天,市教育局領導給我電話,再次提及小曹轉學的事情,希望我接受他,我只能無奈地答應了。
初三開學第一天,小曹跟著爸爸來報到了。一見面,我心里就一震,直覺告訴我,這個孩子不太正常。但是我已經答應接收了,退縮不得,只能面對。事后,我了解到,小學三年級時,小曹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來,大腦受傷,智力嚴重受損,小學留過兩次級,初二又留過一次級,因此他比同班同學要大3歲。他的父母一心想照顧好他,便沒有再生孩子。當時,母親的天性讓我決定不去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不辜負家長的信任,好好教育小曹。我先是和任課教師溝通,再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希望大家給予他平等的愛。
一天,體育課上做俯臥撐,小曹累得趴在墊子上爬不起來,同學們將他扶起送到醫(yī)務室,然后通知我去醫(yī)務室。我問他疼不疼,他笑而不答。我送他回家后,他告訴媽媽:“李老師喜歡我!”他媽媽說:“肯定是因為你表現(xiàn)好,李老師才喜歡你的?!比缓?,他媽媽獎勵他10元錢,他要求把錢存到銀行,后來還帶了三四張存折給同學們看,但每個存折上都只有10元、8元。有的同學見了,不禁啞然失笑。我則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他:“小曹同學能節(jié)約零花錢,有了錢自覺存銀行,這種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他高興極了。
每次考試,他都不及格,而且常常是很低的分數(shù),但同學和老師們都原諒他。有一次歷史單元考試,他考了87分,我知道后開心極了,以為他的學習有了轉機,于是直奔教室,想當面鼓勵他。我上樓梯,他正下樓梯,要來找我,一見面他就高興地說:“李老師,我歷史考試時作弊了,但是老師沒發(fā)現(xiàn),不會影響班級榮譽的……”我心里不免失望、生氣,又略感欣慰:這孩子心中還有集體,說明他感受到集體對他的關愛,也愛著班集體。我摸著他的頭,深情地說:“小曹,愛集體,維護集體的榮譽很好,老師和同學都喜歡,但作弊是錯誤的行為……”他慚愧地低下頭,說:“我知道了,下次我不作弊了。”
初三第一學期快結束時,他拿到了選民證,高興地展示給同學們看,給我看。我對他說:“祝賀你,小曹!你18歲了,長大成人了,要努力學習,積極勞動,將來做一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益的人?!?/p>
初中畢業(yè)后,他考上一所職業(yè)高中。畢業(yè)后,在父母的支持下,他開了一間制作電腦光盤的小店。有一年教師節(jié),他和同班同學一起來看我,帶著攝像機到學校,給我們拍了不少照片,而后刻錄成光盤送給大家。
他生活得很好,很幸福,為此我倍感欣慰和快樂!
我想,班主任只有拋棄個人的功利之心,才能真正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學生成績雖有差異,但各有所長,教師的責任是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發(fā)揚每個人的特長。讓每一個學生心里都有一片“艷陽天”,對生活充滿自信,這才是班主任的成功!
【點評】
有媒體說,李老師是從教室里走出的教育家。其實,更準確地說,她是從一屆屆不斷走向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中走出的教育家。教育家是自覺地、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化解教育難題的人。如果李老師斷然回絕小曹,或者雖然接納他,卻沒有給予特別的關愛,沒能讓他在這個班級里獲得一定的成長和進步,那么,李老師是不配戴這頂桂冠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時寄語全國人民:“越是艱險越向前。”李老師正是這樣,她的成功是由艱險(接納小曹確有一定的“危險系數(shù)”)、艱難玉成的。如此的教育經歷既是一名教師走向和成為教育家的必需,也是鑄成其教育家一般的事業(yè)品質的“硬核”。
這則故事里的李老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至少有這樣三處:
其一,坦坦蕩蕩,敢于暴露自己“心靈間那一點污濁”。教育家不是沒有瑕疵的人,而是有了瑕疵卻能自我凈化,在不斷凈化中愈加純潔的人。意識到瑕疵的存在,敢于自我反省,這是名師、卓越教師區(qū)別于眾多平凡教師的一個重要特質。
其二,善于凝聚人心,結成“救弱共同體”,使弱者不只得到班主任個體特別的關愛,而且得到全體師生的共同呵護。李老師面對小曹時,先和任課教師溝通,再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得到集體的關愛。把工作做在前頭,將工作面向全體,不留任何一個時空或人際“盲區(qū)”,進而使小曹從中感受到“李老師喜歡我”的情緒,獲得成長力也成為可能。
其三,充分體諒特殊學生的心理特征,給予他可以理解、能夠體悟的驅動力量。小曹有“存款”,李老師表揚他“值得我們學習”;小曹作弊卻又能想到班級榮譽,李老師除批評其錯誤外,也深情地夸他“愛集體”……特殊兒童要有特殊對待,而有一點卻不能特殊——為每一個個體都送去他們所需要的愛的動力。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李老師有著強烈的惻隱之心,從此出發(fā),她成了“師之仁者”。仁者,人也。也正是在這種仁心愛意中,小曹“成人”了,雖然他未來的步姿可能是顫顫巍巍的,但相信他的行走方向不會偏離正確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