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香+王銀涓
摘 要:教育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焙椭C社會需要和諧教育,和諧教育應該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xié)調、整體優(yōu)化的育人氛圍是學生、教師、學校和諧發(fā)展的整體效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和諧課堂、和諧校園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健全師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由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和諧;新型師生關系;仁愛之心
在教育教學日常工作中,我以育人為核心,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逐步形成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一、教師要有仁愛之心
作為一線教師,要讓學生時時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讓學生覺得老師是他們的知心人。當然,對學生的愛要把握尺度和方向,一定不能驕縱他們,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班級的管理,久而久之,一定有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因此,在肯定優(yōu)秀生的同時,一定要及時指出他們的不足,使他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驕不躁。同時,對于“丑小鴨”的教育要比那些好學生更有耐心和愛心,要耐心指出他們的不足,更要肯定他們的長處,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引導他們及時向好的方向轉化。
二、多贊美學生,少當眾批評
每個人都很愛面子,學生也不例外。學生時代更是一個要面子的時代,作為一名教師,要懂得保護學生的隱私和尊嚴。作為老師應該學會發(fā)現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學生溝通交流,及時鼓勵他們、贊美他們,這樣的舉動會讓一個所謂的“笨學生”一鳴驚人。當然,對于一些嚴重調皮搗蛋的學生,一定要批評。但要講究方法、技巧,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往好的方向發(fā)展。記得上學期剛開學時,我班有一位女生,十分內向,平時寡言少語,課堂中從來不舉手,也很少和同學們交流。我發(fā)現后,課堂中舉手投足中關注她,簡單容易簡答的問題就提問她,課后幫她輔導,并跟她經常談心。我還囑咐同班女生(尤其是同宿舍的)時常幫助她。漸漸地,她變了。如今,她變得開朗了許多、自信了許多。我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三、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
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是老師的天職。教師要有博愛之心。新課程改革下要求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搞特殊化,尊重學生的人格、公平、公正、民主地對待班上每一位同學,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學習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場所,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有些老師認為:作為一名老師,我的任務就是怎樣培養(yǎng)出能考高分的學生,好的老師關注學生的生活而不是只關注學生的成績。真正的好老師是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校期間是否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生活,是否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影響學生。無論學生在校表現如何,我們都不能另眼相待,一定要關心、尊重他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做事也有自己的方法風格。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做事方法。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學生時代更是容易犯錯誤的。老師要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角色,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信任自己,同時也要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一定不能顯示出高高在上的狀態(tài),而是要適當降低自己,親近學生。更不能埋怨學生,而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四、善于和學生交流感情
上課時,教師語言親切,態(tài)度和藹,情緒飽滿,能夠一下子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特別是肢體語言,能夠消除學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有次在賽課前,我對學生說:“課前我們很陌生,課中我們將認識,希望課后能成為朋友。”這句話挺管用,既縮小了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也使他們對我的講課充滿了期待?!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法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于與學生的交往,與學生的互動。因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話,你的眼神,都會深深印在學生的記憶中?!崩缭凇抖嘧兊奶鞖狻方虒W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預報當地的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煉了學生視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很好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比較明顯。更讓他們體會到“地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同時師生關系更近了一步。
綜上所述,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提供服務。作為一名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個學生健康發(fā)展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貫徹落實,才能夠打破師生之間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才能夠更好地為今后的教學奠定基礎。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新課程下學科教學中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劉玉杰.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之我見[J].新課程,2012.
[2]瞿淑霞.贊美學生很重要[J].寧夏教育,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