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芳
一、問題:語文課堂呈現令人無奈的“情趣缺失”狀況
課改以來,許多語文課出現這樣的現狀:課堂的氣氛沉悶,節(jié)奏不鮮明,一節(jié)課上完師生的情緒幾乎沒什么起伏。整個語文課堂在程式化的教學方法中,在概念化的課文分析中,在公式化的語文練習中完成,很少能體會到教學的成功與快樂。學生在課堂中學習,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什么?具體體現在:1.教學方式機械少變。課堂教學中依然是“師問生答,一問一答”的機械操作模式;2.方式單一功利;3.過分依賴并深挖教材。教師思維局限,沒有將現代豐富的信息源與課本合理整合;4.教學效率低下。課堂中由于沒有充分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欲望,導致課堂沉悶,參與度不高,課堂的情味不足、趣味不濃。久而久之,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課堂精神疲軟,呈現“情趣缺失”狀況,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二、思考:“情趣”能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何為“情趣”?“情趣”包含“情”和“趣”兩方面的含義,“情”指情感、情味等,“趣”指興趣、樂趣、雅趣等,“情”和“趣”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情趣課堂”是指師生在語文課堂上,內心對語文學習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體驗,產生對語文的關切和喜愛的情緒,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得到教與學的和諧,情、趣、智與知的統(tǒng)一。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笨梢姡瑳]有情趣的教學是沒有魅力的教學,沒有情趣的教學是不能真正深入學生內心世界的教學。在沒有討論、互動、笑容的課堂里,我們少的是課堂中最應該有的東西——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統(tǒng)一,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達成,是在積極的情感伴隨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同時《語文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薄澳艹醪嚼斫狻㈣b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表明語文課堂理應成為學生情趣的培養(yǎng)地,語文教學要重視情趣化的教學。基于“解決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情趣缺失的現狀和提高師生語文課堂生命質量”的目的,筆者提出了“小學語文情趣課堂的策略研究”這個課題,期待通過研究尋找到創(chuàng)建情趣課堂的方法、途徑和策略。
三、探索:小學語文“情趣課堂”的教學策略
朱熹曾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見樂學?!痹谔剿髑槿ふn堂教學策略中,筆者從以下三方面探討。
一是課堂上教師要有情感。課堂是有情感的,課堂中有著文本所蘊含的喜怒哀樂,也蘊含著師生雙向互動的深情。在教學中師生在這個豐富的情感場里互相感染??梢允墙虒W內容感染教師和學生,也可以是教師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或是學生的學習熱情感染教師……教學時,隨著課文情感的起伏而推進、延續(xù),進入富有真情實感的場景。在教《一夜的工作》時,課前通過視頻《周總理》,教師加入有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周總理會有這么多人悼念他,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去閱讀文本。然后通過品讀語言,引導學生入情,感受偉人周總理是如此為國為民日夜操勞,嘔心瀝血的高尚品格,最后拓展周總理生命最后一段歷程,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升華主題。整節(jié)課通過:深情引入,牽引學生思緒——品情閱讀,激起學生情緒——拓情感悟,加深學生情思。做到以情牽情,情中感受偉人,懷念偉人,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情感的體現,沒有語言感染力,學生是不能與文本同喜同悲。相反,語言生動有趣,抑揚頓挫,妙語連珠,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與文本產生共鳴。學生在課堂上就像是一種語言的享受,學生會在美的享受中習得技能,愉快獲知。有情感的課堂是充滿真味、情味的。
二是課堂要有趣味。根據情感心理學原理,教學活動本身無所謂有趣或無趣,如果教學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上,教學的組織既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符合兒童的需要特點,盡管有時候客觀上教學過程充滿曲折和不易,但卻能真正引發(fā)學生的愉快體驗,學生主觀上并不覺得枯燥、乏味,苦轉化成了樂。因此,在課堂上適當加入有趣活動的操練,能增加課堂的情趣性。在教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時,引導學生讀詩歌,多種形式地讀,在讀中理解與感悟。然后開展一次實踐活動——詩歌朗誦比賽,要求學生自選詩歌,自選合作伙伴,自行編演。比賽中學生表現讓人驚嘆,驚嘆于比賽詩歌內容有古詩、現代詩、學生自己寫的詩;驚嘆于表現的形式多樣:感情朗讀詩、讀中吟唱、讀中表演、讀中穿插相聲……驚嘆于合作時有兩人組合、有三人組合……課堂上充滿情趣,一節(jié)課就能看出現在的學生不簡單,他們的內在潛能是不可估量的。有時,適當地“放養(yǎng)”學生,學生會綻放異常的精彩,課堂上會充滿讀書聲、笑聲與掌聲。
三是課堂要挖掘教材的情趣點。其實在語文學科中每一篇課文都有它情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好教材,尋找學習各種知識切入點,采用多種學習方式交互使用的教學方法,引發(fā)學生對鮮明形象的感知與探究未知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投入感與參與感,產生求知的欲望,享受表達的愉悅,這是老師所追求的境界。在教學《山中訪友》時,抓文章中的一點:“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棒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仿寫句子,再相互交流。學生交流中,發(fā)現學生的所思所想是多么有情趣,他們也把自己當作了大自然中的一員,把大自然說活了。
要挖掘教材的情趣不難,在備課時,從編者角度、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能發(fā)現教材中的情趣點。情趣點可以是文章題眼、文章的空白點、文章的難點、也可以是文章的標點……設計有效的切入點,讓學思維得到提升,深入鉆研,善于思考,捕捉趣點,課堂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四、效果:課堂由疲軟走向生機,變得有情有趣
經過一年的探索,筆者在研究語文情趣課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語文課堂變化很大,由原來死氣沉沉變得情趣橫生,課堂面貌生動起來了。二是學生學習興趣濃了,漸漸地愛上了語文課,學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能力,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有了明顯的改善,也樂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三是課堂充滿情趣,充滿生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課堂中情趣盎然。
五、反思:小學語文情趣課堂要不斷地延續(xù)
情趣課堂的建設,教師是關鍵性的因素。沒有情趣教師,何來情趣課堂?“餅子要一口一口吃”“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下一步,我們將從“教學技藝”“教學的形式”這兩個角度深化本課題研究。如,教師教學語言怎樣才能有情趣;教師教學組織怎樣才能有美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小學語文情趣課堂的研究》編寫組.小學語文情趣課堂的研究[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