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黨的十九大以來關于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研究述評

      2020-11-23 07:38:15趙慧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研究述評新時代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都強調了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重要意義。學界圍繞偉大斗爭的基本依據(jù)、內(nèi)涵特點以及開展偉大斗爭的原則、方法和路徑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此同時,相關研究還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研究深度和學理性欠缺,研究視野較為局限,過度依賴報告文獻等?;诖?,展望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研究,應進一步增強偉大斗爭的基礎性研究、實證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關鍵詞]新時代;偉大斗爭;研究述評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20)05-0138-07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1]P15。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系統(tǒng)闡述了新時代繼續(xù)開展偉大斗爭的重要意義,強調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皞ゴ蠖窢帯边@一命題引起學界的高度關注,學者們相繼發(fā)表了一系列的學術文章和理論文章,就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基本依據(jù)、內(nèi)涵特點、地位意義以及開展偉大斗爭的原則、方法和路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系統(tǒng)梳理當前學界關于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有助于廓清某些模糊認識,厘清核心概念和關鍵問題,對于深入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偉大斗爭的重要論述具有重要意義。一、關于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基本依據(jù)研究(一)從社會運行的矛盾特征來看偉大斗爭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1]P15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如果沒有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斗爭,社會發(fā)展的活力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受到削弱。因此,不少學者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偉大斗爭進行了哲學依據(jù)的闡釋。饒武元、劉建光從唯物辯證法的立場論述偉大斗爭的必要性,認為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斗爭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手段,斗爭必要與否,不是主觀選擇的結果,而是客觀要求的存在。[2]陳志剛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解讀偉大斗爭的客觀存在以及這場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提出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對新形勢下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新挑戰(zhàn)的高度概括。[3]郝永平、黃相懷從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闡釋偉大斗爭的哲學內(nèi)涵,他們認為偉大斗爭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在黨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的科學運用。矛盾具有斗爭性和同一性,在他們看來,矛盾的普遍性決定了斗爭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斗爭方式的選擇。[4]P3董振華從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論角度,探討了偉大斗爭的客觀性和普遍性,他提出要在把握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中主動斗爭和善于斗爭,不要犯遇到問題和矛盾繞道走不愿斗爭的“軟骨癥”、畏首畏尾不敢斗爭的“恐懼癥”和希望天下太平回避斗爭的“妄想癥”。[5]可以看出,目前學界的研究已經(jīng)抓住了偉大斗爭這一重大政治命題的源頭和關鍵,即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不是無憑無據(jù)的,其背后有著嚴密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無疑為這一命題的研究提供了深邃的視野和強有力的支撐。

      第5期趙慧黨的十九大以來關于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研究述評····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0年(二)從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偉大斗爭

      目前一些研究成果著眼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從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挖掘當前開展偉大斗爭的原因。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不僅有著深厚的理論邏輯,還有著深厚的歷史邏輯。對于該線索的研究,學界的觀點基本一致,那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偉大斗爭史。但是,在具體闡釋視角、闡釋重點上略有不同。如李包庚、張婉從澄清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革命性的若干爭論入手來探討新時代為何要開展偉大斗爭,他們認為“政黨轉型”絕不能轉變黨的性質,保持革命性依然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方位上必須堅守的政治底線。[6]陳曙光、李娟仙從中國共產(chǎn)黨近百年的奮斗史中歸納出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斗爭主題,他們認為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經(jīng)歷了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偉大斗爭、以“和平改造”與“和平建設”為主要形式的偉大斗爭、以“對內(nèi)改革”與“對外開放”為主要形式的偉大斗爭。[7]齊衛(wèi)平認為,偉大斗爭體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人與生俱有的精神品性,偉大斗爭精神歷史地生成,在不懈奮斗的實踐中發(fā)揚光大,貫穿于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部過程。[8]從整體上而言,目前學界已經(jīng)涌現(xiàn)出一些從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的角度來為新時代偉大斗爭尋找依據(jù)的研究,但是相對來說還不夠多。我們知道,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斗爭歷程從來沒有中斷過。進行偉大斗爭既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傳統(tǒng),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寶貴經(jīng)驗。我們黨在斗爭中從弱小走向強大,從黑暗走向光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這些既是我們在新時代繼續(xù)開展偉大斗爭的充足理由,也是我們發(fā)揚斗爭精神的內(nèi)在要求。對于這個命題的研究,一方面應該著重把握歷史的關聯(lián)性,另一方面還應著重思考為什么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chǎn)黨依然要發(fā)揚斗爭精神。

      (三)從新時代的風險挑戰(zhàn)來看偉大斗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都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新時代將面臨更多的風險與挑戰(zhàn),給我們提出更多新的歷史性課題。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1]P15。很多學者從該角度審視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原因。比如,韓慶祥、張健從強國時代的歷史語境來考察偉大斗爭的深刻緣由,他們認為中國在由大國走向強國的進程中,與發(fā)展起來之前相比,所遇到的矛盾、問題、困難、挑戰(zhàn)、風險、阻力更多更大更嚴重,自然對斗爭的要求就越強烈,就越要積極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9]金民卿從當今世界的特殊歷史情境來審視偉大斗爭的必要性,當今世界處于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占統(tǒng)治地位并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時代”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互交織之中,我們必須應對國內(nèi)、國際等多重風險挑戰(zhàn)。[10]陶倩倩從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國情、黨的建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來審視新時代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11]總體上來看,學界對新時代的新挑戰(zhàn)進行了深入分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1]P15。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臨近、黨的建設越是成就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越是發(fā)展壯大,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和風險就越大,遭遇的阻力和矛盾就越多,就越需要偉大斗爭。這正是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現(xiàn)實依據(jù)和實踐邏輯。二、關于新時代偉大斗爭的主要內(nèi)涵研究目前,學界對于偉大斗爭的主要內(nèi)涵進行了廣泛探討??傮w來看,主要有以下三種傾向:

      (一)“斗爭實踐”說

      該觀點認為,偉大斗爭是一種具體的實踐活動,而不是停留于頭腦的觀念。例如,齊衛(wèi)平從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偉大革命實踐來理解偉大斗爭的深刻內(nèi)涵,他對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革命實踐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具體闡釋。從宏觀角度來看,偉大斗爭是指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整體實踐;從微觀角度來看,偉大斗爭則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具體實踐。[8]牛先鋒從憲法和黨章相關規(guī)定來概括偉大斗爭的科學內(nèi)涵,認為“偉大斗爭”絕不是階級斗爭,斗爭的方式也不是大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而是一種漸進式的自我改革,主動革除體制機制的弊端,不斷促進制度的完善、鞏固、創(chuàng)新。[12]

      (二)“斗爭使命”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黨情、國情、社情、民情,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明確指向。一些學者聚焦于新時代的新使命新?lián)斞芯總ゴ蠖窢幍臅r代內(nèi)涵與特征。陳曙光、李娟仙認為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具體表現(xiàn)為發(fā)展之爭、制度之爭、價值觀之爭。從偉大斗爭的目的與使命的角度來解讀偉大斗爭的新的時代特點,新時代的“偉大斗爭”肩負著三個重大使命:一是現(xiàn)代化與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二是制度成熟與制度定型的歷史使命,三是文明復興與價值觀崛起的歷史使命。[7]郭咔咔認為,“偉大斗爭”就是要完成艱巨的現(xiàn)實任務,即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總任務的階段性目標: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促進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13]從這一層面理解,新時代的偉大斗爭不是階級斗爭,不是群眾運動,而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進行的重大歷史任務。

      (三)“斗爭精神”說

      該觀點認為,偉大斗爭不僅是一種實際行動,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必備的精神動力、精神面貌和精神狀態(tài)。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征程中,需要這種精神狀態(tài),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依然需要堅持和發(fā)揚斗爭精神。尚慶飛從修飾詞意義的角度來解讀偉大斗爭的科學內(nèi)涵,“斗爭”前面冠以“偉大”二字,說明當前要進行的“斗爭”不是簡單的個人恩怨,不是一般的權力之爭,不是一時一事的意見分歧,而是關乎新時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前途與命運、關乎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的前景與未來的判斷和抉擇。所以,應當從廣義的層面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斗爭。[14]孫健從斗爭主體的角度分析偉大斗爭,認為偉大斗爭不僅指解決矛盾的具體斗爭行為,還包括了支撐著這些實踐行為而不畏艱險、知難而進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斗爭精神是進行偉大斗爭的內(nèi)在支撐。[15]

      總的來看,目前學界關于偉大斗爭內(nèi)涵的探討主要集中于三點:一是偉大斗爭是一種實踐,或者說一種具體的實際行動;二是偉大斗爭是一種理念,是審時度勢之后的思維觀念;三是偉大斗爭是一種精神,要求時刻保持昂揚的斗爭精神。所以,斗爭實踐、斗爭理念、斗爭精神構成了偉大斗爭的主要內(nèi)涵。三、關于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內(nèi)容和原則研究根據(jù)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任務和要求,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具有新的斗爭內(nèi)容和新的斗爭原則。王中保、程恩富認為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包括十二個方面的具體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有:改革方面的偉大斗爭、意識形態(tài)斗爭和黨內(nèi)思想斗爭、反腐敗斗爭、凈化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的斗爭、法治方面的斗爭、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禁毒斗爭、反分裂斗爭、反恐斗爭、軍事斗爭、反殖民反霸權的斗爭、同保護主義作斗爭。[16]齊衛(wèi)平從為新時代偉大實踐提供堅強保證的視角歸納偉大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他認為新時代偉大斗爭包括六個方面的主要內(nèi)容,一是堅決與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作斗爭,二是堅決與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作斗爭,三是堅決與一切阻礙改革創(chuàng)新的頑瘴痼疾作斗爭,四是堅決與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行為作斗爭,五是堅決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xiàn)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作斗爭,六是堅決與破壞世界和平和擾亂世界秩序的各種勢力作斗爭。[8]

      新時代開展的偉大斗爭不是毫無原則、沒有底線的爭斗,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孫道壯、趙付科著眼于新時代發(fā)展的理論旨趣,提出新時代偉大斗爭的主要原則,一是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指向,二是以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基礎,三是以維護人民主體利益為中心。[17]王中保、程恩富認為要更多采用民主法治的方式,而不是武裝斗爭的方式和“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要圍繞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時代背景來進行,并且融入到其他三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之中。[16]張書林則基于政治正義的視角探討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原則,他認為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必須以正義之名、以正派之風,圍繞“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自尊的基礎”等正義性原則來展開。[18]唐立平認為,新時代偉大斗爭是正義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只有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斗爭才是正義的斗爭,也只有正義的斗爭才能夠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19]

      總的來看,學者對新時代偉大斗爭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原則作了全面的概括,就斗爭內(nèi)容而言,表述方法不盡一致,但是無疑都包括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外交、黨的建設等諸多領域的斗爭;就斗爭原則而言,闡述角度不盡一致,但是也無疑都指明一點,那就是新時代的偉大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四、關于新時代偉大斗爭的開展方法和實施路徑研究斗爭不是盲目的、不是蠻干的,而是需要智慧、需要勇氣、需要技巧的。理論源于實踐,理論又要服務實踐。因此,全面理解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內(nèi)涵特點、重要意義,其最終旨向是要學會在實踐中發(fā)揚斗爭的精神,提高斗爭的本領,掌握斗爭的藝術。然而,“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20],是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鍛煉的,是需要尋找方法和路徑的。因此,學界圍繞領導干部如何理解和發(fā)揚斗爭精神、如何增強斗爭本領、如何掌握斗爭藝術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一)開展偉大斗爭需要發(fā)揚斗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zhàn),要發(fā)揚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盵21]開展偉大斗爭就是為了在前進道路上能披荊斬棘、掃清障礙,這既是一種居安思危、知危圖安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一種勇于直面挑戰(zhàn)與風險的戰(zhàn)略智慧。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斗爭精神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獲得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一脈相承和一以貫之的。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必須繼續(xù)發(fā)揚偉大斗爭精神。齊衛(wèi)平從斗爭精神所包含的精神特質來研究如何發(fā)揚斗爭精神,他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斗爭精神是改造客觀和主觀世界實踐中的自我修煉,是追求真理、不懼危險、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直面問題、敢于創(chuàng)新、糾錯反正等具體的表現(xiàn)。[8]唐愛軍從知、情、意三個維度來把握斗爭精神,他認為發(fā)揚斗爭精神要形成斗爭認知、發(fā)揚斗爭豪情、堅定斗爭意志。[22]張超從推進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推進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增強新時代領導干部能力等三個方面概括了發(fā)揚斗爭精神的現(xiàn)實需要。[23]

      (二)開展偉大斗爭需要增強斗爭本領

      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既要站穩(wěn)立場、明確方向,又要具備高超的斗爭能力和斗爭本領。但是,本領的增強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領導干部在長期的火熱實踐中經(jīng)受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范賡從斗爭思想、斗爭智慧、斗爭經(jīng)驗等三個方面論述如何增強斗爭本領,領導干部要學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史國史,要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24]朱繼東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的視角回答領導干部如何提高斗爭本領的問題,他認為廣大領導干部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為基本理念,在重大斗爭一線真刀真槍磨礪自己。[25]姜輝認為,奪取偉大斗爭的勝利,關鍵在于培養(yǎng)造就一批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斗爭本領的干部隊伍。斗爭本領要在理論學習中成長,在斗爭中磨礪。領導干部要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26]

      (三)開展偉大斗爭需要掌握斗爭藝術

      開展偉大斗爭不僅需要增強斗爭本領,還需要掌握斗爭藝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斗爭是一門藝術,要善于斗爭”,“要注重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20]。對此,學界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討。韓慶祥主要從矛盾的特征和斗爭的火候角度來分析斗爭藝術,提出要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27]辛向陽從斗爭的辯證法角度對斗爭藝術進行了分析,他提出增強斗爭藝術要把握“三個統(tǒng)一”,即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zhàn)略定力相統(tǒng)一、堅持戰(zhàn)略判斷和戰(zhàn)術決斷相統(tǒng)一、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tǒng)一。[28]還有學者是將斗爭本領與斗爭藝術放在一起討論,認為斗爭本領本身就包含斗爭藝術。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學界關于掌握斗爭藝術命題的探討主要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重要講話中所提到的舉措而展開的,而對于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為何要講求藝術、以及怎樣運用藝術還是提綱挈領的涉及,并沒有繼續(xù)深入剖析掌握斗爭藝術的深層邏輯。五、研究現(xiàn)狀述評與展望總的來看,黨的十九大以來,學界圍繞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進行了快速、廣泛的探索,取得了相應的研究成果,為后續(xù)研究打下一定基礎。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現(xiàn)有研究還存在一些尚待突破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目前取得的成績

      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出現(xiàn)了“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表述,即“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29]P13。此后,學界雖沒有明確使用“偉大斗爭”這一表述,但是已經(jīng)對該命題的重要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討,為該命題后續(xù)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總結歷史和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提出,“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皞ゴ蠖窢帯边@一重要命題迅速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涌現(xiàn)出數(shù)百篇研究成果。在中國知網(wǎng)CNKI數(shù)據(jù)庫中,搜索主題詞為“偉大斗爭”的文章,共檢索到664篇文章,其中期刊文章397篇,報紙文章263篇,學術輯刊2篇,國內(nèi)會議2篇(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7月31日)。

      總的來看,當前學界圍繞偉大斗爭的時代背景、基本依據(jù)、內(nèi)涵特點、地位意義以及開展偉大斗爭的原則、方法路徑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凸顯了對研究對象特殊的時代背景的研究,能夠從當今中國所處的時代與國際背景出發(fā),以宏觀的視角分析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研究方法上,學界能夠客觀地對這一命題進行深入考察,比較分析了新時代偉大斗爭與以往開展的偉大斗爭的延續(xù)性和差異性。在研究的理論意義上,提出和闡發(fā)了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牢牢把握住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精髓,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對于當前以更加自覺的精神狀態(tài)推進偉大斗爭,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在研究的實踐價值上,提出斗爭的策略、方法、藝術是開展偉大斗爭所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強調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zhàn)略定力,對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

      (二)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盡管目前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但由于多種原因,關于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研究還存在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集中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雖然研究角度較多,但觀點仍以點狀分布為主,研究深度和學理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從研究成果的分布來看,一些文章是以短評論、快評論的報紙形式出現(xiàn),在期刊尤其是學術期刊、核心期刊發(fā)表的文章還不多。從研究機構來看,各級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發(fā)表的文章居多,占到現(xiàn)有成果總量的2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偉大斗爭”的命題提出時間還不長,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還沒有全部呈現(xiàn)出來;二是鑒于某些特定歷史原因,一些學者對于“斗爭”字眼比較敏感,尚未對該命題產(chǎn)生足夠的熱情,不敢過多涉足該領域的研究。這些都導致“偉大斗爭”研究深度不足、學理性欠缺,也亟需各層次、各領域學者尤其是高校學者在該命題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另一方面,研究視野較為局限,過度依賴報告文獻。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對“偉大斗爭”的研究關注點比較集中,比如,學者們對“偉大斗爭”的哲學內(nèi)涵、斗爭內(nèi)容、斗爭特點、斗爭原則等幾個問題研究熱情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學界對偉大斗爭的研究旨趣。但是,視野局限于這幾個問題可能會導致重復研究、過度研究的現(xiàn)象。相較而言,在其他研究問題上則較為薄弱,例如,從以前的斗爭到新時代的偉大斗爭的歷史性躍升,其邏輯理路是什么?在偉大斗爭的火熱實踐當中,其具體操作又是什么?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目前還尚待進一步開拓。同時,鑒于研究時間的限制,目前的成果以宣傳解讀居多,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零散化、高度概括化的現(xiàn)象,對于一些問題亟需挖掘報告文件之后的深層意蘊。

      (三)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在不同的研究階段,由于客觀和實際需要,研究的側重點將會有所不同。針對目前關于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研究的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隨著這一研究的深入和推進,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首先,進一步夯實關于偉大斗爭的基礎性研究。所謂基礎性研究,是指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律的研究工作?;A性研究是其他研究的先導。對于偉大斗爭這一研究課題而言,基礎性研究尤為重要。因為,只有厘清了偉大斗爭的本質、規(guī)律、歷史脈絡等核心問題,開展偉大斗爭的原則、意義、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才能迎刃而解。目前來說,“偉大斗爭”既是一個熱門話題又是一個冷門話題。它的“熱”,在于黨的歷史使命需要和時代所迫;它的“冷”,則在于當前對該問題尚存在一些模糊認識。這就需要學界下更大功夫,通過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澄清這些模糊認識。

      其次,進一步增強關于偉大斗爭的實證性研究。要清楚偉大斗爭不單單是對作為整體的中國社會發(fā)出的總號召,還是對作為個體的每個社會成員發(fā)出的號召。因而,在研究中宏觀的規(guī)范性研究不可缺少,但是,針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象和多種多樣的個體行為,偉大斗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比如,在面對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上,宣傳部門如何發(fā)揚斗爭精神、運用斗爭本領;再比如,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干部又是如何發(fā)揚斗爭精神、勇于擔當作為;又比如,面對西方一些國家的叫囂和挑釁,如何發(fā)揚斗爭精神、捍衛(wèi)國家權利,等等。針對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需要學界給予更多微觀層面的關照,尤其可以結合一些鮮活的、典型的案例,對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給出具有針對性、實操性的建議參考。

      最后,進一步加強關于偉大斗爭的前瞻性研究。目前學界對于為何要開展偉大斗爭主要從三個理路給出了答案,即社會運行的矛盾特征、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歷程、新時代的風險挑戰(zhàn)。偉大斗爭之所以“偉大”,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它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更在于它的戰(zhàn)略意義。有學者從馬克思曾經(jīng)對資本主義社會作出的基本判斷出發(fā),不僅指出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還指出當今世界所處的歷史方位,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整個世界進入大時代,在這兩個時代相互疊加與交織的歷史情境中,既充滿特殊性又充滿復雜性,要求我們必須進行偉大斗爭。[10]這一研究思路無疑給我們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研究視野。對于偉大斗爭這一重大命題,應當繼續(xù)拓展世界視野和比較視野,在國際與國內(nèi)勢力此消彼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在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繼承延續(xù)中把握偉大斗爭的核心要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饒武元,劉建光.新時代偉大斗爭的生成邏輯與實踐路徑[J].求實,2020(3).

      [3]陳志剛.深入把握偉大斗爭的哲學蘊涵[J].人民論壇,2018(1)上.

      [4]郝永平,黃相懷.偉大斗爭與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使命擔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董振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理解“斗爭哲學”——兼析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斗爭哲學”的一種曲解[N].北京日報,2020-02-24.

      [6]李包庚,張婉.論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執(zhí)政歷史方位中的革命性[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6).

      [7]陳曙光,李娟仙.論偉大斗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

      [8]齊衛(wèi)平.偉大斗爭精神: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力量支撐[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9(6).

      [9]韓慶祥,張健.從“強國時代”的歷史語境深入理解“四個偉大”[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8(1).

      [10]金民卿.“兩個時代”疊加交織的特殊歷史情境與新的偉大斗爭[J].紅旗文稿,2019(5).

      [11]陶倩倩.深刻理解新時代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J].黨建研究,2019(7).

      [12]牛先鋒.如何理解新時代條件下的“偉大斗爭”[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10).

      [13]郭咔咔.“偉大斗爭”的理論演進與時代意蘊[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14]尚慶飛.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展偉大斗爭的認識與思考[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7(11).

      [15]孫健.新時代發(fā)揚斗爭精神的動因、困境和路徑[J].實事求是,2020(3).

      [16]王中保,程恩富.論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8(1).

      [17]孫道壯,趙付科.“四個偉大”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內(nèi)蘊[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6).

      [18]張書林.新時代黨的偉大斗爭:形勢、原則、方略[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9(5).

      猜你喜歡
      研究述評新時代
      國外城市休閑化研究述評及啟示
      旅游學刊(2016年12期)2017-01-12 23:07:33
      近幾年來黨員干部守紀律講規(guī)矩研究述評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45:31
      國外私立大學管理體制研究述評及啟示
      基于文獻分析的事業(yè)單位預算管理研究述評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劇作文獻研究述論
      江淮論壇(2016年6期)2016-12-15 14:23:29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xù)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循化| 牡丹江市| 建瓯市| 常德市| 泽州县| 中江县| 富阳市| 永修县| 文化| 昌图县| 铁岭县| 望都县| 博兴县| 敖汉旗| 红原县| 玉溪市| 满洲里市| 剑河县| 兰州市| 清苑县| 揭阳市| 泸州市| 中山市| 通海县| 灯塔市| 新疆| 前郭尔| 改则县| 正镶白旗| 宣汉县| 沧源| 彩票| 偃师市| 苍溪县| 呼伦贝尔市| 康乐县| 开远市| 云浮市| 鄂托克前旗| 老河口市|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