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生
(安徽省懷寧縣振寧學校 安徽 懷寧 246100)
語文寫作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寫作中能夠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快速發(fā)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收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學生在作文寫作上提升的較為緩慢,甚至是停滯不前。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強化對學生作文寫作方面教學,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不斷提升學生習作的興趣。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語文作文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就如何提升作文教學的高效開展提出一些教學策略,為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提升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1.1 忽視情感興趣的培養(yǎng),過度注重寫作技巧。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投入豐富的情感,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即過度注重寫作技巧的訓練,導致學生在情感體驗上的培養(yǎng)缺失。學生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更多地在句子結構、素材搜集上。忽視了自身真情實感的抒發(fā),長久以往,學生就會喪失寫作的興趣。
1.2 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形式影響著學生思考的方向。然而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學評價、忽視學生的主觀情感和主體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思路完全被束縛,更甚者會只會跟隨著教師的評價標準而進行寫作。
2.1 閱讀為依托,強化訓練,提升寫作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有目的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進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獲取一些優(yōu)秀的語句和寫作表現(xiàn)手法,例如對優(yōu)美語句的謄寫可以作為以后寫作的素材;對文中寫作手法的學習,可以豐富文章表現(xiàn)形式。因此教師應該在平時教學注重以閱讀為依托,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做好知識的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對文中一些表達手法的作用進行介紹,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平時要強化訓練意識,例如針對某一處特別精彩的段落,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進行片段化的練習。對于一些具有開放式結局的文章內(nèi)容,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為教材補寫結尾。對于一些介人物傳記式的文章,在課上讓學生用簡短的幾句話寫一段頒獎詞或者人物總結。對于介紹名勝古跡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扮演導游的角色,寫一段導游詞。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文章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訓練形式,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訓練。通過多種情景的寫作鍛煉,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另外豐富大量的閱讀能有效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平時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大量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在閱讀充分吸收科學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2.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引導學生走入生活。寫作的動機來源于生活,只有親身投入到生活中,學會觀察生活才能夠更好地將情感融入到寫作中。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引導學生投入到生活中,強化學生對生活周圍人或事物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例如,在教學《臘八粥》寫作中,寫作的主要目標是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臘八粥,通過對八兒等不及要吃臘八粥的場景,讓學生體會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xiàn)出作者對普通家庭的熱愛和對親情的眷戀。在此需要學生抓住生活中具體的人物,通過對其進行描寫,所體會到的感受表達出來。任何主題寫作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相應的素材,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通過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收集素材,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寫作方面的創(chuàng)新。
2.3 信息化與教學結合,豐富教學手段。直觀的呈現(xiàn)對學生的情感沖擊最強烈,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要學會善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斷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讓學生在一個活躍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思考。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有趣的視頻和圖片,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的狀態(tài)。在“小小‘動物園’”的習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演示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各種動物的形象和特征,在強化學生對動物特征描述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家庭成員的特征進行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從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方面對人物進行描寫。通過信息化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寫作能力的而培養(yǎng)是一項長久,且需要付出努力的工作。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強化訓練,不斷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