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州縣淵泉小學
“愛”是教育教學中永恒的主題,關愛每一名學生是教師的職責。特殊家庭的學生缺失的就是愛和溫暖,大多數(shù)特殊家庭的孩子性格內(nèi)向,學習習慣較差,思想覺悟低,孤僻不合群,如果學校教育不予重視,這些孩子很難有良好的發(fā)展。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學校里是“問題學生”的主要群體,也是學校教育的難點。針對這些孩子,老師要從心靈上給予這些學生正確的引導,并聯(lián)合其他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積極上進的班級氛圍,讓他們感受班集體的溫暖,在班級活動中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品質(zhì),讓師生的關愛彌補他們的心理缺失。由此,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給予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多關注,在“平等”教育中促進特殊家庭學生自立自強,讓特殊家庭的孩子從心理上找到平衡,實現(xiàn)快樂成長,健康發(fā)展。
關愛每一名學生是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對于特殊家庭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這樣才能使每位學生都能融入到共同發(fā)展的大家庭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更加全面、有效的學習。關愛多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愛”的傳遞,讓特殊家庭學生體驗到愛才能使他們更真切地感受到愛的珍貴。在班級活動中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那份愛,可能你的一舉一動都能幫助到他。班級是一個大家庭,教師要為孩子營造出一份家的感覺,讓班級有更強的凝聚力,也會讓特殊家庭學生“不特殊”。
對于單親家庭孩子,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在班級中教師也要提醒學生不要觸動孩子不愉快的回憶。如,在影視片常見的場景:孩子指著對方說“你沒有爸爸(媽媽)”,結(jié)果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這是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杜絕的現(xiàn)象?!皭邸笔菬o私的,小學生可能會因家庭的變故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解除孩子心里的“疙瘩”,讓孩子能快樂成長。
很多特殊家庭學生都是因為自我感覺特殊才造成的“特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讓學生感受到平等才是最重要的。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倡導平等,這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社會發(fā)展要求我們,無論是學習成績好的尖子生,還是成績平平或成績很差的學生,自信是每個人必須的,惟有自信才能成長。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社會發(fā)展造就了這樣一個新的群體,但教育對每個人是均等的,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的發(fā)展狀況,更要教育好他們,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留守兒童做好記錄,并根據(jù)情況設定幫扶計劃,幫助留守兒童享受同等教育待遇。當然,在給予留守兒童“愛”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其滲透自尊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只有自強才能讓身處外地的父母放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自信,需要教師將教育與“愛”融為一體,關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并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公平競爭的成功快樂,激發(fā)學生樂于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教師需要給予孩子一片成長的天空,學會獨立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更好地改變生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更關注特殊家庭學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在特殊家庭中,可能孩子承受了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壓力,但在學校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獨立,“不依賴,能獨立”是教育所有學生的準則,“放手”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特別的愛需要給特別的你,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既需要關愛特殊家庭學生,又要教會他們獨立,讓他們感受到“愛”的真諦?!皭邸焙⒆硬荒芤驗槠浼彝ヌ厥舛捌珢邸?教師在活動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自立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設計自主自立的情境,讓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學校不僅是知識教學的場所,更是思想教育的陣地,讓特殊家庭學生在教育中收獲自尊、自信,從而實現(xiàn)自強,這正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學生自主意識發(fā)展的關鍵。只有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才能更好地將愛傳遞,才能使“愛”在互助合作中充滿生機。
總之,對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師要給予更多的“愛”,但也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生活。教師既要關注特殊家庭的孩子,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質(zhì),只有讓他們在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中更好地認識自我,并在學校生活中快樂成長,才能使他們的素質(zhì)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xiàn)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