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廟頭中心小學 陳 方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一方面,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可以提高學生自身語文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能使小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想讓小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內進行大量閱讀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以身作則、投其所好,及時改變教學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慢慢培養(yǎng)他們對于語文課外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教學內容,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及時引導小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
1.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的就是,學生在課外閱讀時的認真態(tài)度,告訴學生只有在閱讀的時候專心致志、心無旁念、一心一意地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才能夠真的閱讀進去。比如:在學習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這個故事,告訴學生閱讀之后,要進行提問;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拋出問題:“哪位同學可以不看文字,憑記憶告訴我,故事里做生意的楚國人是怎樣的賣自己的矛和盾的?圍觀的人說了什么?”這時候,如果學生認真閱讀了,一定可以憑記憶復述對楚國人的大致描述,如果沒有認真閱讀,也就不會有故事中人物對話的記憶。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良好的鍛煉,培養(yǎng)引導孩子用認真的態(tài)度閱讀。一個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也可以幫助他們在認真閱讀時,不被外界干擾,從而強化他們對于課外閱讀進行認真研讀的良好習慣。
2.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師在安排課外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提醒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多想,培養(yǎng)他們一邊讀課外的內容,一邊體會作者的情感所在,使得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進行一種情景再現,以當事人的角度處在那個情景當中,對于課外閱讀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依然是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提問:“為什么這個楚國商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在思考中明白“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意義;在學習課文《黃果樹瀑布》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文字,想象一下黃果樹瀑布的景色,“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边@種景象何其壯觀!學生雖然沒有去過黃果樹瀑布,卻可以根據常識和“雨霧”“數百米”“隨風飄飛”等描述想象、理解這個景象。同時學生也可以在閱讀前給自己定幾個小目標,或者根據文章的提要,留下幾個自己感到疑惑的問題,可以一邊閱讀作者的文章,一邊思考自己疑惑的問題,等到文章閱讀結束的時候,也找到了所有的答案,增加小學生的辨析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開展好課外閱讀,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快速適應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及時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1.有機地將課內外的閱讀結合起來。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一篇課文時,及時地想到課外和這篇課文有相似之處的經典之作,從而指導學生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盡快地投入到相似的課外閱讀中。比如:學習《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篇課文時,老師可以介紹高爾基的生平以及他的其他作品。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后,肯定會對高爾基感到好奇,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為學生推薦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等作品,作為孩子課外閱讀的任務。這樣的嘗試,一方面可以讓小學生在不斷的研讀過程中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其更加愿意去完成教師留下來的閱讀任務,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內外的文章進行對比,提升了自身的課內外閱讀能力。
2.及時推介給小學生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書本。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時,應該及時地改變之前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只把課本和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重點,并且只強調課本的作用,而忽略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小學生知識的提升,尤其是語文知識的快速積累,更加離不開課外優(yōu)秀閱讀書本的知識營養(yǎng)的汲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當中,應該更加重視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教學的需求,及時地給學生推介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比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讓學生在閱讀這些課外知識的時候,也能夠及時地溫習小學語文的基礎知識,使得小學生能夠有目標、有計劃地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從而可以讓這些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自己想要的課外讀物,在豐富他們的語文閱讀知識的基礎上,也能不斷增強他們對于閱讀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也為之后他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需要教師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閱讀方法的指導,提升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