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旺
(甘肅省通渭縣碧玉初級中學,甘肅通渭 743315)
精細化的課堂管理是教學的保障,也是社會各界人士、學校關心的領域?;顫姾脛拥膶W生,也很關注教師對課堂的具體要求,他們對科任教師的期望值很高。若教學時間由于管理問題而拖延,學生真正動手操作的時間就少了。因此,精細化的課堂管理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
信息技術這門課操作性強,與其他課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平時教學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學生在上機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不良現象,隨便亂轉、大聲說笑、登錄QQ、吃東西、玩游戲等。怎樣讓學生遵守紀律,主動投入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個性發(fā)展,是教師所關注的問題。
信息技術課是所有學生非常喜歡的課程,學生每周就等著、盼著這節(jié)課。鈴一響,大部分學生大步地奔向機房,不排隊,非常興奮。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抱有一種玩的心態(tài),時不時吃零食,交頭接耳,甚至說笑、打鬧。這些現象的發(fā)生,都是教師沒有及時候課、沒有提前組織學生造成的。
個別學生一進機房,首先檢查網絡是否接通,如果網絡通著,他們比吃大餐都興奮。部分教學任務中涉及有關網絡的知識,學生要瀏覽網頁,查閱資料,掌握相關操作方法與技巧。有的學生對上課內容不理睬,登錄QQ 聊天,好像整個教學活動與自己無關一樣。還有的學生把U 盤、MP4 等設備帶進機房,把游戲安裝到計算機上玩,有的在網上下載、安裝游戲,或者玩在線小游戲等現象時有發(fā)生。
在農村初中學校,信息技術課經常是被忽視的學科,沒有有效的評價體系,不能引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關注?,F在,七、八年級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可以說是處在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大部分學生以娛樂、放松的心態(tài)來上課。
上機操作中,一些以前接觸過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教師安排的作業(yè),出現“吃不飽”的現象。這些優(yōu)等生把剩余時間轉移到登錄QQ 聊天、打游戲等與教學活動無關的事上去了。還有一部分學生完不成作業(yè),他們覺得上課進度太快,自己跟不上,還有個別學生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指導。
信息技術課一般是在機房上課,學生面對的是計算機,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演示、黑板上板書等,有時不能關注每個學生的動向。與在教室上課相比,計算機房中出現的干擾因素要復雜一些,相應的,學生的課堂紀律也難管理。
由于農村學生對新鮮事物見得少、興致高,再加上學生的家庭情況、經濟基礎、家長對子女的關愛與重視程度不同,學生上機操作計算機的水平差距很大。家中有計算機的學生,操作能力比其他同學高出一大截;家中沒計算機的學生,進校時連鼠標都不會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要個別指導。這需要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不然整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就不能保質保量地推進,教學任務就不能順利完成。
由于教學場景、教學對象層次的不同,有時教材中長篇大論地介紹某個操作方法時,而實際操作僅很短的幾步,這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掌握每個學生已有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以便因材施教。
學校對信息技術課關注度不夠,沒有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學生、家長、社會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和科任教師在思想上不夠重視,行動上很緩慢。我們要在實踐中探索一套能激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鞭策后進的評價辦法,更好地為信息技術教學服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科,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娛樂方面的,如打游戲、上網聊天等。因此,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實現興趣對象的轉化,要創(chuàng)造條件,設計多種案例,促使學生把QQ 聊天、打游戲的興致轉移到信息技術課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去。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大難題,學生偷玩游戲、QQ 聊天、上網的情況時而有之,教師和學生之間就像在玩貓和老鼠的游戲。結合一些教師的經驗,我們想出一些辦法,如和學生定好規(guī)矩,如果上課過程中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情,要接受扣分、打掃機房衛(wèi)生等處罰;對個別學困生,要求必須完成本課基礎作業(yè),然后在指定的幾個網站進行瀏覽;加強多媒體教室軟件監(jiān)控功能,將查看到的學生屏幕投至投影儀,全班學生循環(huán)檢查,利用學生的自尊心,減少其開小差的時間。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現課堂教學互動。教師組建學習小組時,要合理搭配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尖子生發(fā)揮優(yōu)勢,施展才華,號召他們帶動學困生補齊短板,共同提高。這種模式若能長期堅持下來,定能充分調動尖子生、學困生的積極性,挖掘邊緣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把尖子生確定為專家組,即技術部,確定一名經理,他們都是班里的工程師,負責整班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支持,這就促使其他學生在“高手”的引領下勇往直前、共同提高。這樣一來,可把很多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在潛意識中充分調動起來,全班學生形成你追我趕、不服輸的學習氛圍。
制度建設是課堂教學有序開展的保障。我們倡導的人文化、民主化、個性化課堂,需要給學生足夠的自我發(fā)展空間[1]。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用以前的老辦法管理學生,而是要善于抓住學生心理,建立切實可行、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科學有效的精細化管理方案,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精細化的課堂管理方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強調課堂紀律,并形成文字材料,讓學生將相關規(guī)定抄寫在筆記本上。
其次,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了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成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小組名稱,如創(chuàng)意組、快樂的小天使等。
再次,建立激勵機制,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學習小組評分表,把學生的課堂表現和成果展示計入評分細則,并在小組之間進行評比、交流、展示。
最后,機房的財產管理和衛(wèi)生打掃由各組組長負責,具體方案在開學初讓每位學生知曉。
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搞特殊,違反課堂紀律的要懲戒,作品出色的要表揚,多鼓勵后進生、邊緣生,對尖子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關注,并盡早溝通。
總之,加強農村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目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進一步開拓視野,進而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確立更高的奮斗目標。教師要多一些人文關懷,多一些耐心,多一份關愛、理解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