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昱
古詩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意境,這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如何把這樣的意境完整地呈現在孩子的面前呢?這就需要教會孩子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學會尋找詩眼。
詩眼,是整首詩的靈氣,它是整首詩意境、情感的凝練。登高而望遠,把握了詩眼,就如同立于高山之上,不再“管中窺豹”,而有了放眼全局的目光,可以“一覽眾山小了”。
在教學《元日》一詩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找出本詩的詩眼——“暖”,讓孩子們立足詩眼,朗讀全詩,并思考:詩中哪里體現著“暖”呢?
在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詩中的意象被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一一解讀了——“噼噼啪啪”的爆竹聲是暖、和煦的春風是暖、喝下的屠蘇酒暖了身子、明媚的陽光是暖、家家戶戶貼春聯是暖。我又追問:聯系插圖和生活經驗,展開想象,你認為還有哪些“暖”?于是,這首詩的意境就由這一個字,蕩漾開去。
此時此刻,孩子們已經走進了這個詩眼所包羅的廣闊意境之中。整首詩,本身就是一幅充滿著濃厚生活氣息的民俗畫卷,詩眼讓孩子們得意攤開畫卷,快意地欣賞,又能動用想象,為這幅洋溢著熱鬧、喜慶氣息的畫卷添上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一筆。他們既是意境的發(fā)現者,也是創(chuàng)造者。
立足詩眼,既是把一首詩讀“瘦”了,為孩子的古詩學習找到了一個重點、難點的突破口,激發(fā)孩子們學習古詩的興趣,充分調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們輕松地、愉快地學習古詩。其實,也是把一首詩讀“豐”了,“豐”在孩子們通過詩眼,站在了詩人的視角上,展開合理的思考與想象,將這短短幾行詩以外的意象挖掘出來,讓詩的內容更加豐富了。
一首詩,體現著一個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一個了解詩人內心的窗口,也是對時代、對社會的折射。而詩眼,就是對一首詩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社會背景的高度凝練與概括。
透過詩眼,我們可以走進詩人的內心,去體會所想所感。透過詩眼,我們也能一窺時代和社會的風貌。
在古詩教學中,常常將對詩人的生平介紹放在課前,作為一個資料補充的環(huán)節(jié),而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放在古詩學習完成后。但是,沒有對古詩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們往往會缺乏了解詩人、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的求知欲。
我在教學中,將對詩句的理解和詩歌意境想象放在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詩眼,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把詩讀深、讀透。
從讀詩到讀“人”,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暖”是誰帶給我們的?引導學生聯想到,這些暖意是透過詩人的筆,傳遞給讀者的。
接著,我相繼出示王安石的生平資料,介紹王安石。讓學生了解到王安石不平凡的身份——位至宰相,了解到當時的時代背景——王安石變法,在全國推行。
王安石他的視角是特殊的,他心中的“暖”也與百姓心中的“暖”有所不同。百姓的“暖”來自于對節(jié)日所寄托的美好祝愿,對安寧、祥和的生活的期盼。而王安石,作為一位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官員,作為一位改革者,他心中的“暖”,是因為看到在這除舊迎新之際,百姓安居樂業(yè),萬象更新,心中對變法的勝利充滿了希望和信心,而感到無比歡快和振奮。
一讀詩眼,孩子們走進了詩歌的意境中,探尋了詩歌意境之美。二讀詩眼,孩子們又走進了詩人的心中,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通過解讀詩眼,也讓孩子對這首詩、這位詩人有了更為全面的、立體的認識和印象。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雖然以分散的狀態(tài)呈現出來,但是作為教者,應當在教學計劃中體現整合優(yōu)化的意識,潛心思考教學內容或是教學重點、難點之間的關聯,實現內容的整合優(yōu)化。在為課堂減輕負擔的同時,也能歷練孩子們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元日》和《江雪》雖然是兩首獨立的古詩,但是編者將兩者編排在一起,其實就是在暗示著教者、學者,這兩首詩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時,我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先讓孩子讀一讀兩首古詩,再思考兩首詩之間的異同點。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所寫的季節(jié)都是冬季。
接著,我又引導孩子從詩眼的角度去考慮。讓孩子挖掘兩首詩內容上、情感上的異同點。學生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兩首詩的詩眼是相對的,《元日》的詩眼是“暖”,而《江雪》的詩眼是“寒”。詩人王安石的心境是積極向上的、歡快的,柳宗元的心境是孤寂、苦悶、落寞的。
其實,兩首詩在寫作手法上也有著共同點,但是這一點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需要教師以引導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感悟:《元日》中詩人重點描繪了新年熱鬧、美好的氣象,《江雪》中則描繪出一幅孤寂清冷的雪中獨釣圖。兩幅不同的畫卷,兩種不同的心境,卻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一切景語皆情語。兩首詩都在景物中寄托了詩人的情感,這就是借景抒情。
在古詩的對比閱讀過程中,以詩眼為媒,分析兩首詩的異同點。學生在前一首詩的學習中對詩的立體視角,同樣也可以實現學習的遷移,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從內容的層面進行比較,還能從主題、思想感情、寫法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詩眼,既是古詩教學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同時,它也是學生賞析古詩時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古詩教學中,教會學生尋找詩眼、挖掘詩眼、巧用詩眼,讓學生掌握分析、理解的方法,正是幫助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多一個角度去窺探這個充滿著魅力的詩詞世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