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沖 方俊森
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消費是一種自我再生產方式,它包含了商品完成生產、交換從而服務于生活的整個過程,是人類社會廣泛的現(xiàn)象。而消費主義則不然,作為一種起源于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思潮,對當代中國青年的思想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不要讓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西方陷阱危害了新一代青年的價值觀,毀壞國家發(fā)展的根基柱石。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保?]所以,想要改變大學生思想異化的狀況,營造良好的高校校園思想環(huán)境,我們必須了解消費主義思潮的實質、危害,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達到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消費主義是指一種鼓吹在大眾生活層面上進行高消費的價值觀念、文化態(tài)度或生活方式[2]。它倡導消費是人生的根本價值和意義,把消費對欲望需求的滿足作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主要標準,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消費逐漸異化的過程中從傳統(tǒng)消費觀念中脫離出來而形成的,與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下,消費主義隨著經濟交流的頻繁,夾雜在西方思潮中不可避免地大規(guī)模傳入中國,給當代中國青年人的思想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危害。
個別青年消費者的消費觀受其影響而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偏差,盲目的攀比消費呈現(xiàn)普遍趨勢,自身膨脹的虛榮心和追求高人一等的“階級感”,使大學生購買標志著身份地位象征的“名牌”,產生自身條件達不到的消費行為,因而產生仇富現(xiàn)象和自卑心理,加劇不同個體之間的矛盾。更有甚者以貸款來填補空缺,寅吃卯糧,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演化出高校校園內的悲劇事件。
多數大學生都是遠離家鄉(xiāng),獨身在外求學,手中自然也掌握了一筆可供自我支配的財富。部分大學生擺脫了面臨升學的壓力和繁重的學業(yè),對自己的人生軌跡缺乏詳細的規(guī)劃,所以其“順理成章”地沉迷于學習以外的活動,也使部分高校的思想氛圍變質,成為部分人“養(yǎng)老”“退休生活”的場所?!叭松喽?,及時行樂”成為這部分人的“標簽”,過高的娛樂消費現(xiàn)象腐蝕著青年大學生的心理,他們不談奮斗與追求,只求快感與享受。
部分青年學生的價值觀逐漸出現(xiàn)了異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漸漸背離,急功近利、好逸惡勞。我們所倡導的奉獻和勞動中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等主流價值觀被認為是毫無意義的,個人欲望和物質占有被放到其人生首要達成目標位置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卻拋之腦后,并且只重視物質享受,忽略了精神層面的提升,長此以往會失去對社會的關注,只會隨聲附和,缺乏自我判斷的意識。
老一輩人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和抗打擊能力,傳統(tǒng)中國以農為本,旱澇憑天,常常青黃不接,所以勞動人民有節(jié)儉和儲蓄的習慣。但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生產力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商品被投入市場中,刺激著人們的消費欲望。外國的消費價值觀也伴隨著外來商品進入中國市場,青年一代人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當前自媒體興起,激起了大眾對直播帶貨的興趣,“網紅經濟”大行其道。這種以網絡社交平臺為載體的運營模式塑造了一批直播間里的“親民派”,其“宣傳-銷售”的手段更具導向性和感染力,引導人們進行時尚消費,而其所銷售的物品也是花樣多變,趨于輕奢化。正如微觀經濟學中,商家都是以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為最直接和最根本的目標。在無數次無深度、模式化的復制基礎上不斷迎合青年另類的感官需求和審美情趣[3]。因此,時尚消費更新?lián)Q代極快,以麻痹青年消費者,這樣才能維持消費主義的規(guī)則運行。
消費主義是建立在資本邏輯基礎上的社會心理,在資本邏輯居于統(tǒng)攝地位的社會,資本增值的本質欲求往往被包裝成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進而掩蓋資本的逐利本性和消費主義的異化特征[4]。資本增值是資本家的歸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促進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只有消費者付出更多的金錢,資本才能回籠。而現(xiàn)在個別青年人認為通過購買能提高自己的消費水準,會產生一種優(yōu)越心理,在內心得到滿足。當自我實現(xiàn)不容易達到時,最便捷、最容易得到滿足的方式就是消費,而這種具有麻痹作用的實質都是消費主義對人生理需求的利用。正如馬克思所描述的那樣:“工業(yè)的宦官迎合他人的最下流的念頭,充當他和他的需要之間的牽線人,激起他的病態(tài)的欲望,默默盯著他的每一個弱點,然后要求對這種殷勤服務付酬金。”所以,消費主義背后隱含的價值觀是為資本家服務,符合資本主義隱性要求的運行規(guī)律。
由此看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消費主義思潮并不適合社會主義中國。如何放任不管,現(xiàn)代青年的發(fā)展將毀于一旦,社會主義建設將后繼無人,則無法完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目標,無法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于消費主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加強思想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厘清消費主義的本質,發(fā)揮其“選擇、傳遞、創(chuàng)造”的作用,幫助青年學生辨別消費主義陷阱,堅守思想道德陣地;發(fā)掘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寶庫,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持“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文化傳統(tǒng);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革命優(yōu)良作風,學習“長征精神”“大慶精神”等,喚起青年大學生的自我覺醒,堅定青年人心中的理想信念。
發(fā)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減少消費主義時代的文化現(xiàn)象,自動過濾帶有消費主義傾向的宣傳。國家加強對網絡輿論的監(jiān)管,揚正氣,發(fā)正聲,以服務大局為重,契合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建設,通過大學生常用的傳播媒介,如B站、微博、抖音、公眾號等文化陣地,采用青年樂于接受的大眾文化形式引導青年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同消費主義作斗爭,號召青年理性消費、適度消費,樸實為本,量力而為。
適當借鑒西方,采用“使用者支付原則”促使消費成本內在化,迫使使用者付費,來達到減少消費的目的。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通過調節(jié)社會分配,降低基尼系數,緩和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矛盾,從青年學生的家庭經濟來源削減消費主義發(fā)生的物質基礎。國家加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其強基固本、凝魂聚氣的作用,營造全社會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掌好舵,樹好旗,降低消費在青年思想中的重要性,形成對消費主義有辨別能力的世界觀。
警惕消費主義思潮,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奮斗正當時,青春之花理應綻放。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要避免干擾、排除萬難,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做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奮斗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