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少梅,曾博煌,陳觀鳳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廣州 510130)
EB病毒為雙鏈DNA病毒,其在人群中具備較高的感染率,有資料表明其感染率達到90%以上,EB病毒對機體進行入侵后,可使機體內外周血淋巴細胞的形狀與數(shù)量發(fā)生改變,當人體受到EB病毒感染后,機體中的外周血中將會有異型淋巴細胞出現(xiàn),以EB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為典型代表。兒童為EB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在受到EB病毒感染后,大部分患兒并不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因此容易出現(xiàn)漏診的情況,使患兒的機體健康受到危害[1]。臨床上在對EB病毒感染進行診斷時,血清學檢查為常用方法,機體受到EB病毒感染后,血清內首先會出現(xiàn)衣殼抗原IgG(Immunoglobulin G) 與 IgM(Immunoglobulin M)抗體,在恢復過程中會有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產生。但由于患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EB病毒在對機體造成感染后,可能出現(xiàn)抗體缺失、延遲或長期存在,通過對某個抗體開展檢測,漏診與誤診率均較高,因此通過將多個抗體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提升疾病的診斷準確率[2]。本研究通過對EB病毒感染患兒進行分析,以探討EB病毒多抗體聯(lián)合檢測在兒童EB病毒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住院的EB病毒感染患兒50例,全部患兒均存在發(fā)熱癥狀。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12歲,平均(6.5±2.8)歲。納入標準:符合EB病毒感染的診斷標準[3],且經臨床檢查確診;患兒家長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機體合并其他類型嚴重感染的患兒;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兒。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兒均接受EB病毒抗體檢測,EB病毒衣殼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體 (VCAIgG)、EB病毒衣殼抗原免疫球蛋白M抗體 (VCAIgM)、EB病毒核抗原免疫球蛋白G抗體(NA-IgG)四項的檢測方法為ELISA,試劑公司為維潤賽潤(批號:20181226)。采集患兒肘靜脈血,離心后取上層血清,開展EB病毒抗體檢測,應用EDTA抗凝血開展EB病毒DNA檢測,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開展檢測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依據(jù)EB病毒抗體檢測結果來對EB病毒感染狀態(tài)進行判斷[4],包括:VCA-IgG、NA-IgG 抗體為陰性,EAIgG可為陽性,VCA-IgM抗體為陽性,則可判定為原發(fā)早期感染;VCA-IgG、EA-IgG以及VCA-IgM抗體為陽性,NA-IgG抗體為陰性,則可判定為急性期感染;VCA-IgG、NA-IgG抗體為陽性,若發(fā)生NA抗體丟失,則NA-IgG抗體也可為陰性,同時VCA-IgM、EA-IgG抗體為陰性,則可判定為既往感染;VCA-IgG抗體為陽性,EA-IgG和(或)VCA-IgM抗體為陽性,NA-IgG抗體也為陽性,若發(fā)生NA抗體丟失,則NA-IgG抗體也可為陰性,則可判定為復發(fā)感染[3]。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軟件為 SPSS22.0,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 χ2檢驗;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本組患兒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分析 本組患兒檢測后顯示VCA-IgG抗體陽性率為98.00%(49/50),VCA-IgM 抗體陽性率為 18.00%(9/50),NA-IgG抗體陽性率為96.00%(48/50),EA-IgG 抗體陽性率為10.00%(5/50)。
2.2 抗體組合模式分析 將VCA-IgG、VCA-IgM、NA-IgG以及EA-IgG抗體聯(lián)合應用,顯示本組患兒的復發(fā)感染率為22.00%(11/50),既往感染率為64.00%(32/50),原發(fā)感染率為 12.00%(6/50)。
2.3 原發(fā)感染患兒的疾病構成比分析 通過開展分析發(fā)現(xiàn),12例原發(fā)感染患兒中疾病分別為5例(42.00%)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例(33.33%)支氣管炎或肺炎,1例(8.00%)急性腎小球腎炎,1例(8.00%)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1例(8.00%)口腔炎。
2.4 VCA-IgM和EB病毒DNA檢測結果比較VCA-IgM抗體檢測和EB病毒DNA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VCA-IgM和EB病毒DNA檢測結果比較
2.4 VCA-IgA和EB病毒DNA檢測結果比較VCA-IgA抗體檢測和EB病毒DNA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VCA-IgA和EB病毒DNA檢測結果比較
EB病毒位于B淋巴細胞的細胞漿中,且以環(huán)狀DNA形式存在,因此當細胞受到感染后,其會有EB病毒的基因組存在,同時會出現(xiàn)相應抗原。EB病毒屬于嗜B細胞皰疹病毒,當其對機體造成侵襲后,可使B細胞受到誘導。同時國內有學者報道,當機體受到EB病毒感染后,細胞可對多種抗原進行表達,其中最為常見的抗原為早期抗原以及衣殼抗原[5]。早期抗原所對應的抗體為EA-IgA,EB病毒在感染開始復制時,會產生EA,EA-IgA對鼻咽病變具備較強的特異性,但其不具備較高的靈敏度。EB病毒在淋巴細胞中的存在形式為環(huán)狀DNA,同時能夠整合至染色體內,因此通過對EB-DNA拷貝數(shù)進行定量檢測,可對EB病毒的數(shù)量進行直接反映,由此可對疾病的發(fā)生以及進展進行有效預測。
兒童為EB病毒感染的高發(fā)人群,年齡是對病毒感染率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年齡不足7歲的兒童由于自身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因此不具備較強的防御功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EB病毒感染疾病可涉及多個系統(tǒng)器官,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其次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部分患兒可能出現(xiàn)多種臨床表現(xiàn),和前人研究報道基本相符[6-8],因此對于疑似EB病毒感染的患兒,需要盡早進行病原方面的檢測,旨在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或是多重感染,使疾病預后變差。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兒檢測后顯示VCAIgG抗體陽性率為98.00%,VCA-IgM抗體陽性率為 18.00%,NA-IgG抗體陽性率為 96.00%,EAIgG抗體陽性率為10.00%,提示在對EB病毒感染進行診斷時,通過對多種抗體進行聯(lián)合檢測,可使疾病得到有效診斷。同時將4種抗體聯(lián)合應用,顯示本組患兒的復發(fā)感染率為23.00%,既往感染率為64.00%,原發(fā)感染率為13.00%,表明將4種抗體進行聯(lián)合檢測,可使EB病毒感染患兒的疾病處于急性期還是恢復期得到有效鑒別,從而判斷患兒EB病毒感染的具體狀態(tài),有利于指導臨床疾病治療的開展,保障EB病毒感染治療的效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EB病毒感染的主要疾病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及肺部病變。對于出現(xiàn)上述疾病的患兒,臨床診斷進行病因查找時,需要考慮患兒是否受到EB病毒感染[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VCAIgM抗體檢測和EB病毒DNA陽性率無明顯差異,表明VCAIgM抗體檢測在對EB病毒感染進行診斷時具備較好的效果,能夠取得與EB病毒DNA檢測相似的診斷效果,但對于免疫功能較差,免疫系統(tǒng)尚未得到完整發(fā)育的患兒,或是病情反復發(fā)作的患兒,仍舊建議為其開展EB病毒DNA水平檢測,使血清學檢測方法的不足得到彌補,避免患兒的疾病出現(xiàn)漏診或誤診。
綜上所述,EB病毒多抗體聯(lián)合檢測可有效早期診斷兒童EB病毒感染,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