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CT診斷的符合率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根據(jù)本次研"/>
劉鋒 陶文娟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通過CT對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診斷以及臨床病理分型。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將其檢驗結果作為金標準。然后,再對患者行CT診斷,將CT診斷結果對比金標準,確認CT診斷的準確性。結果:CT診斷的病理分型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CT診斷的符合率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根據(jù)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確認,通過CT對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診斷有著十分顯著的價值,還可以準確的判斷患者的病理分型,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病理分型;CT診斷;周圍型小細胞肺癌;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6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15-01
隨著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再加上吸煙人群的不斷增加,這就導致肺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也是逐年上漲。肺癌作為一種對人體有著較大危害的惡性疾病,將會極大的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在肺癌患者中占比較高的就是小細胞肺癌,周圍型小細胞肺癌作為小細胞肺癌的一種,雖然在臨床上比較少見,然而對患者的危害程度較大,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的嚴重后果。但是,周圍型小細胞肺癌在患者發(fā)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這就導致很容易出現(xiàn)誤診或者是漏診的問題,極大的延誤對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因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通過CT對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診斷以及臨床病理分型。現(xiàn)結果如下所示。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選自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將其檢驗結果作為金標準。全部患者中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區(qū)間為34到71歲,平均年齡為58.2(s=5.1)歲。全部患者均符合周圍型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咳血、胸痛以及咳嗽等癥狀?;颊叩哪[瘤直徑為1厘米到3厘米,平均2.0(s=0.7)厘米。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全身CT掃描機進行檢查,層距和層厚均為5毫米,由患者的肺尖檢查到患者的肺底,如果發(fā)現(xiàn)疑似病灶,就需要提高CT掃描機的分辨率,并將間距調整為0.625毫米,電流為130毫安,電壓為120千伏到140千伏[1]。在完成對患者的檢查后,檢查結果需要由我院有著豐富經驗的醫(yī)師進行閱片,并給出抑制的診斷結果,然后將其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結果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均已經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確診為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如果CT診斷未檢出則為漏診,檢出則為準確。同時,確認60例患者中,鱗癌患者24例,未分化癌患者20例,腺癌患者16例。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開展分析,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表明有明顯差異。
2 結果
2.1 CT診斷的準確率
CT診斷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的結果相對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情如表1所示。
2.2 CT診斷病理分型的符合率 CT診斷的符合率為93.34%(鱗癌22例、未分化癌21例、腺癌17例),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的符合率為100.00%(鱗癌24例、未分化癌20例、腺癌16例)。CT診斷的準確率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肺癌作為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難治性惡性腫瘤,而對肺癌的治療關鍵則是早診斷、早治療,才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然而患者在發(fā)病后的存活率較低。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肺癌早期缺乏明顯的癥狀,通常是患者病情進展到中晚期,出現(xiàn)嚴重的癥狀才會被發(fā)現(xiàn)。尤其是周圍型小細胞肺癌,在臨床上往往沒有典型的癥狀,這就進一步的提高了對患者的診斷難度,很容易延誤對患者的治療[2]。
目前,在臨床上對患者診斷的最廣泛手段就是CT檢查,這種檢查方式能夠準確的判斷肺癌患者的病變組織形狀、位置、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將其用于周圍型小細胞肺癌的診斷,也有著十分顯著的診斷效果。因為CT診斷有著很高的掃描速度,能夠一次性成像,從而有效避免出現(xiàn)漏診的問題。并且,還可以將患者的腫瘤病灶形態(tài)清晰的反映出來,能夠更好的判斷患者病灶與周圍組織關系,準確的進行病理分型[3]。在本次研究中:CT診斷的病理分型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CT診斷的準確率與臨床病理學切片檢驗相比,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CT對周圍型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診斷有著十分顯著的價值,還可以準確的判斷患者的病理分型,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孔浩, 苗飛. 周圍型小細胞肺癌的CT診斷與臨床病理分型研究[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8, 26(14):423-426.
[2] 王娟, 齊麗萍, 李曉婷,等. 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影響因素及臨床意義[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9, 35(10):1490-1494.
[3] 黃孝宇, 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yī)院病理科 河南鄭州, 黃孝宇,等. 多層螺旋CT評價非小細胞肺癌TNM分期與病理結果一致性的臨床研究[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8, 26(7):4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