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榮
【摘 要】 目的: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和基礎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方法:本次實驗選擇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對象,經電腦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應用基礎護理,實驗組基礎護理聯(lián)合康復護理,觀察兩組患者應用不同護理模式的積極作用。結果:實驗組的生活治療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可以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腦梗死;康復護理;基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181-01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腦梗死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其中以老年群體多見,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語言和認知功能障礙,甚至會導致偏癱[1]。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佳,為改善患者的預后,除了積極的治療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不可或缺。本次實驗中,將對78例腦梗死患者應用康復護理和基礎護理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分析和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擇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對象,經電腦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2.31±5.12)歲;實驗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4.71±3.26)歲。本次實驗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
在本院診治的腦梗死患者;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次實驗。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包括執(zhí)行醫(yī)囑,嚴密觀察患者病情進展,給予患者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實驗組實施基礎護理聯(lián)合康復護理,具體為一下幾方面:
1.3.1 運動功能康復
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選擇正確的臥位,合理擺放肢體,體位以健側臥位為主,定時更換臥位,訓練頸部、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從大關節(jié)開始,至小關節(jié)結束,初始活動時保持小幅度運動,隨后慢慢加大幅度,直至關節(jié)完全屈伸;活動軀干關節(jié),主要運動方式包括脊椎伸展式、抱球式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訓練和變換體位,每2-3h翻一次身;患者能站立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床邊開展展位訓練,患者站立平穩(wěn)時,進行步行訓練,先扶墻緩慢行走,接著做跨步、爬臺階等動作,全面的幫助患者活動身體,舒緩患者的肌肉緊張,預防患者的肌肉萎縮,家屬配合、鼓勵患者做康復訓練。
1.3.2 語言康復訓練
護理人員引導患者家屬,為患者制定一份合理的語言康復計劃表,囑咐家屬每天堅持給患者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并幫助患者糾正語言上的錯誤,幫助患者學習簡單的發(fā)音。鼓勵患者堅持每天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循序漸進加強語言訓練。護理人員和家屬為患者設定不同的語言情景,幫助患者進行簡單的對話訓練,鼓勵患者主動開口說話,注意勞逸結合,不能讓患者太過勞累。護理人員與家屬多溝通,鼓勵家屬多詢問患者的意見,讓患者主動開口表達。
1.3.3 生活能力訓練
護理人員有針對性的訓練患者的生活能力,訓練患者的大小便自理能力,上下床動作、穿衣動作等;參考患者的興趣愛好,為患者安排一些有助于康復的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
1.3.4 神經功能康復訓練
病房內擺放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或患者喜愛的小物件等,鼓勵患者主動觸摸這些東西,有助于刺激患者的觸覺;護理人員囑咐家屬為患者朗讀詩歌、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等,刺激患者的聽覺;播放患者喜歡的電視劇、為患者準備喜歡的書籍等,刺激患者的視覺。通過以上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可以逐漸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和智力水平。
1.3.5 吞咽功能訓練
腦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容易導致誤吸、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吞咽功能訓練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臥位,對咬肌肌張力高、張口困難的患者給予手法按摩,用棉簽以較快的速度對患者的咽部、舌根進行刺激,引導患者的吞咽動作,同時引導舌肌運動,對舌頭發(fā)生萎縮或伸縮無力的患者,可采用舌肌訓練器進行輔助訓練,同時配合喉上抬、咽肌、唇部運動等訓練,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早晚各一次。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自制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運動情況、神經功能狀況。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實驗數(shù)據(jù)納入SPSS20.0軟件,計量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腦梗死是一種突然發(fā)病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使患者的組織缺氧性病變壞死[2],進而產生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xiàn),患者通常缺乏自我康復能力,導致肌肉萎縮、關節(jié)攣縮變形、肩關節(jié)脫位、足下垂或足內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腦梗死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高,腦梗死的治愈效果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而越來越好。在腦梗死治療時,及時配合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患者肢體運動的恢復、語言能力的恢復,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時間漫長,需要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協(xié)助與配合,護理人員積極幫助患者了解腦梗死的康復護理和基礎護理,完善患者對腦梗死預后的認知。本次實驗中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表面康復護理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訴,康復護理能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震環(huán),王宏.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改善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與日常生活能力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7):233-234.
[2] 張冬梅.認知干預、早期康復及延續(xù)護理在腦梗死偏癱患者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