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文
【編者按】“首屆未來民辦學校教育管理論壇”于2020年8月9日—12日在杭州如期舉行。幾天來,應邀教育名家從未來民辦學校教育管理的不同側(cè)面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本刊根據(jù)實際需要,從中精選(節(jié)選)部分內(nèi)容作為《論壇專版》發(fā)出,以饗大家。
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認為: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其實,天堂應該是博物館的模樣。以學習和學習者為中心整合學習資源,是“理想課堂”的最高境界:實現(xiàn)知識、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而這個共鳴發(fā)生最多的地方,正是博物館。
我們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zhàn),實施新教育——建館,為線上學習做提前糾偏。不是建一個博物館,而是建一群博物館。
博物館:最深的歷史,最真的現(xiàn)實,最遠的未來。
博物館:課堂的有效延伸,課程的復合載體,研學的理想場所。
博物館:為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構(gòu)建環(huán)境、提供條件、觸發(fā)動機、創(chuàng)造可能。
由此,從“辦世俗意義上的好學校”到“辦心目中的好學?!?,從“培育走向世界的現(xiàn)代中國人”到“和整個世界站在一起”,讓校園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交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翔宇博物館是新教育體驗學習中心,是翔宇未來學校實驗室。其特點體現(xiàn)于在以下幾方面。
真:科學、自然類;
善:人文、政史類;
美:藝術(shù)類;
本:新生命教育館;
綜:創(chuàng)意館。
博物館以學習和學習者為中心,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和整個世界站在一起”,不是僅和虛擬的世界、過去的世界、書本的世界站在一起,而是和真實的世界、未來的世界、理想的世界站在一起!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為界。
世界開始于生命存在的那一刻。
——這便是對翔宇學校文化核心理念的解讀。
學校:封閉于圍墻之內(nèi);
網(wǎng)絡:鏈接虛擬的社會;
場館:讓孩子觸摸真實的世界,具有在線學習的技術(shù)和裝備,門檻會急劇降低,配置越來越容易,價格越來越便宜。而體驗場館,會成為“瓶頸”。
學校建設各種體驗場館,成為未來學校;在各種體驗場館中,舉辦未來學校。
通過網(wǎng)絡整合實體場館資源,建設跨境未來學校。知識學習在云端,體驗實踐在場館。家庭、博物館、公園、體育場館、景點以及所有的實際工作場所,都可以是“場館”,都可以建設成獨具特色的“學習中心”。它們的不同“組合”,構(gòu)成未來學校的特色之一。
智慧大屏,日益成為家庭學習終端。家庭學習共同體,會是另一種未來學校形態(tài),能真正地達到“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目標。
不解放學生,裝備會成為擺設。那么,如何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
不轉(zhuǎn)變觀念,科技會成為幫兇。那么,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產(chǎn)品是應試神器嗎?
無機制保障,變革會成為走秀——激情過后沉沉睡去,疫情過后會怎樣?
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
不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再好的裝備終究只是擺設;中小學裝備多是放壞的,而不是用壞了的。
不轉(zhuǎn)變觀念,科技只會讓壞事效率更高。板書更多的題目、印刷更多的題目、投影更多的題目和推送更多的題目……
過去的改革很多都是兩張皮:只做加法,而不是徹底轉(zhuǎn)型變軌。
不解放學生,裝備會成為擺設:解放學生的神器還是裝備。
不轉(zhuǎn)變觀念,科技會成為幫兇:應用才是轉(zhuǎn)變觀念的拍手。
無機制保障,變革會成為走秀:變革才是機制保障的源頭。
解放學生才能用得上裝備,用得上裝備才能解放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更重要的裝備是場館!
說教改變不了觀念,應用會。應試既然是指揮棒,能否讓指揮棒正確指揮?
翔宇教育:變革即從場館開始!
從“教為中心”“師為中心”“書為中心”,到“學為中心”“生為中心”“問題為中心”“任務為中心”……
教育即解放,
教師即開發(fā),
課堂即學堂,
天性即個性,
成長即成功。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