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芷柔 (華南師范大學)
吳厚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和教育家。這首曲子的副標題是“讀唐詩《琵琶行》有感”,也就是吳厚元結合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琵琶女的悲慘遭遇創(chuàng)作的一首著名琵琶曲,詩中講述了詩人與琵琶女的相遇和邂逅,作曲家完全將自己融入了詩歌的場景,譜寫這首曲子將自己的情感與一千多年前的偉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感相交融,體會了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與詩人共同發(fā)出對命運的不滿與憤懣之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訴,是傾訴,是作者內心的獨白,是訴盡平生不得志,是情感的宣泄。吳厚元先生借著《琵琶行》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用音樂的形式抒發(fā)出了一個作曲家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引子的開頭是以自由的吟誦式的曲調開始,樂曲中前兩小節(jié)的輪指有一定的難度。在相把位以滾輪形式弱起。作曲家吳厚元認為:“引子運用了大量的古琴技法,意在營造出一種思古之幽情”。三指輪在引子中以裝飾音的形式出現(xiàn)多次,由右手食指中指大指承擔,即彈、剔和挑三種技法連續(xù)運用,為曲子帶來一絲晚意。樂譜前有標明提示:吟誦式的。這讓演奏者可以自由發(fā)揮,想象故事創(chuàng)造空間。引子中運用了兩次琵琶虛滑音來模擬寒風的聲音,左手手指在弦上做大幅度虛按滑音,這種技法體現(xiàn)出較大的隨意性,左手進行到琵琶音域最高拐點時,運用了力度加強的變化,使風聲更加形象。大膽運用了變音、增音程等不和諧音效,使旋律走向突兀,產生了類似于樂隊的層次感,引子的最后運用泛音,渲染了作者潯陽江頭夜送友人的不舍的傷感心境,營造出寒冬冷月的畫面,為整首樂曲的開頭增添了神秘感。
全曲以慢中板開頭,抒情的旋律悠揚婉轉。主題突出琵琶女淪落天涯的悲思情緒,琵琶聲音響起,作者由遠到近劃船靠近琵琶女,在慢板部分地靜謐下琵琶女通過琴聲將悲傷娓娓道來,“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這段描述了琵琶女的激情演奏,她低著頭,投入著表演,仿佛訴說著悲傷的心情。在演奏時第二樂句在二三弦上,這時特別注意音色要統(tǒng)一,如果有些音放在一弦上彈音色會突兀。左手的推拉吟揉恰當?shù)剡\用可使音色柔和甜美,在這段旋律中,音樂向上推動了三次,音域越來越高,情緒逐漸高漲,引出高潮。
快板有點武曲的味道,節(jié)奏干脆利落,模仿了戲曲中的打擊樂部分,全曲高潮沖向最高點。但我覺得快速彈也是一個技術點,并不是說越快越好,一味地追求速度,最主要是對快板中右手快速彈挑的強弱處理。快板一開始的四小節(jié)掃輪鏗鏘有力,每一次掃輪輪指都要平均,這段旋律正應了“嘈嘈切切錯雜彈”緊接著四小節(jié)力度稍微減弱,與前四小節(jié)形成鮮明對比,為全曲增添多一點緊湊感。哀思逐漸生華,緊接下來的情感的爆發(fā)“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形容驚心動魄的演奏形式和威猛氣勢。而這些樂段都能與詩中對應。在樂曲中,我們感受到琵琶女自述身世,欲語淚先流的內心矛盾和后來的洶涌澎湃猶如馬蜂窩似的傾訴時的心理活動。通過整曲完美塑造出一個悲慘琵琶女的形象,也抒發(fā)了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憤懣之情。
尾聲部分再使用了大量打、帶、綽、吟、揉技法,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凝重。這些琵琶特有的演奏技法產生了幽深的意境,結尾的泛音呼應了詩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变秩玖藲夥眨孤牨娀匚稛o窮。最后在四弦滑弦加泛音點綴收尾,屬于慢板樂段,表現(xiàn)出作者激奮的情緒。以泛音收尾與樂曲首尾呼應,尾聲中對于快板的力度、速度的雙重推進中節(jié)奏突然變慢,并逐漸減慢減弱,音樂色彩凝重。像是作者對于情緒宣泄后的喘息,似是情緒爆發(fā)后獨自落淚感傷歸于沉靜的感覺。
總的來說,《訴》具有強烈的個人情感、豐富的圖像感受。描繪出琵琶女平生不得志的憤懣之情。在樂曲進行塑造的同時,各個段落的樂章和情感所要表現(xiàn)出來的意義不同,因而演奏者需要將整體故事進行優(yōu)化和詮釋,角色情感與自身情感應加以融合,最好的詮釋方式就是演奏者進行演出之前將琵琶女和作者心理摸索清楚,將情感寄于琵琶上。情感的表現(xiàn)應該與演奏技巧相結合,在彈琴之前注重基本功和練習曲的把握,在快板部分追求音的顆粒感。對于演奏中的情感表現(xiàn)來說,演奏技巧是它的基礎。情感表現(xiàn)應該立足于演奏技巧之上。不扎實演奏技巧礙于情感的抒發(fā),但僅有技巧沒有情感樂曲便感到枯燥無味。在這首樂曲之中,快板和慢板的情感不同,要求不同。應對各個段落的情感技巧分析,對人物的內心進行塑造。
《訴》這首樂曲是一首個人情感十分濃烈具有極強表現(xiàn)力的樂曲!運用了豐富的琵琶指法,對唐詩《琵琶行》的思想情感進行了深入的詮釋與解讀,這些不僅是對傳統(tǒng)的傳承,更加是傳統(tǒng)演奏技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都曾提到過“文化自信”,而《訴》這首音樂作品,與中華民族文化瑰寶詩詞相結合,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樹立了榜樣,更是琵琶優(yōu)秀曲目的里程碑。我們應為自己國家的藝術而驕傲自豪,同時也應該像吳厚元先生一樣,通過表達樂曲來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