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賀,王平,顧鑫,姚亮亮,高雪冬,張茂明,劉偉,申宏波,張瑜,丁俊杰
(1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佳木斯分院/農業(yè)農村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2黑龍江省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大豆灰斑病又名蛙眼病,是由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染幼苗、莢、莖和種子,是一種世界性大豆病害[1-8]。國內外大豆產區(qū)均有該病害的發(fā)生[9-11]。據(jù)報道[12],自20世紀至今,黑龍江省已有4次大豆灰斑病大發(fā)生。大豆灰斑病可使大豆減產12%~30%,甚至50%[12],同時降低蛋白質和油分含量[13-14]。大豆灰斑病病菌具有明顯的生理分化現(xiàn)象和高度的變異性[15-16]。1996年馬淑梅[17]共鑒定出14個生理小種,近幾年又出現(xiàn)了15 號生理小種[18]。在美國,Athow 首次報道了大豆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現(xiàn)象,并鑒定了2個生理小種;之后又利用一套鑒別寄主鑒定出11 個生理小種[19-20]。巴西鑒定出20 多個生理小種[21-22]。由于該病原菌的變異大,抗病品種在田間種植后可能喪失抗性而成為感病品種[18]。并且,在大豆推廣應用的品種中,既包括高抗病品種,也包括中抗品種。有研究者研究證明,單純應用中抗品種進行大豆灰斑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風險性[23]。因此,化學防治在大豆灰斑病防治中亦很重要。由于大豆灰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可在田間進行二次侵染,所以該病的化學防治主要是在發(fā)病初期進行噴施殺菌劑,以結莢期至結莢盛期為施藥關鍵[24]。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漸成熟,利用無人機噴施藥劑進行農業(yè)病蟲草害的防治越來越普遍。近年來,人們對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施用量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如何能實現(xiàn)既減少殺菌劑的施用量,又增加糧食產量,是目前農業(yè)科研工作者關心的熱點。
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一種葉面遮蓋劑進行大豆灰斑病發(fā)病初期噴施,以無人機噴施殺菌劑為藥劑對照,以不噴施任何藥劑為空白對照,研究葉面遮蓋劑在大豆灰斑病防治中的效果,旨在為化學農藥的減施增效技術開拓思路,為大豆生產安全助力。
試驗于2018 年在黑龍江省八五三農場研發(fā)中心試驗園區(qū)進行,試驗過程中,未噴施其他殺菌劑,其他管理同生產田,氣候條件無異常。
大豆品種為‘墾豐14’,供試藥劑情況見表1。
在大豆灰斑病發(fā)生初期(7 月初)噴施供試藥劑。小區(qū)為10行區(qū),行長5 m,行距0.7 m。3次重復。秋季小區(qū)測產。
供試藥劑在同一天噴施。在噴施當天、噴施后7天、噴施后14天、噴施后21天分別進行大豆灰斑病病級調查。小區(qū)內對角線取點法取5點,每點10株大豆,記錄調查每株大豆上全部葉片上的病級,最后計算病情指數(shù)[式(1)]和防治效果[式(2)]。
0級為葉部無病斑,1級為葉部病斑面積≤1%,2級為1%<葉部病斑面積≤5%,3 級為5%<葉部病斑面積≤20%,4級為20%<葉部病斑面積≤50%,5級為葉部病斑面積>50%[25]。
表1 供試藥劑
調查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及DPS v7.05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由表2 可以看出,噴施葉面遮蓋劑能夠有效控制大豆灰斑病的發(fā)生。在噴施后第7天和14天,葉面遮蓋劑防治效果分別為63.58%和66.56%,與多菌靈防治效果相比差異均顯著。在噴施后第21天,葉面遮蓋劑防治效果達72.50%,與多菌靈防治效果相比差異不顯著。
由表3 可以看出,噴施葉面遮蓋劑對大豆均有增產效果,增產達16.00%,與噴施多菌靈相比,差異顯著。
本研究中,對照處理大豆灰斑病發(fā)生最重,葉面遮蓋劑處理與無人機噴施殺菌劑處理對大豆灰斑病具有明顯的防控效果,在噴施后第7天,葉面遮蓋劑和多菌靈處理的防效分別為63.58%和54.76%,2 種處理間差異顯著;在噴施后第14 天,葉面遮蓋劑和多菌靈處理的防效分別為66.56%和62.44%,2 種處理間差異顯著;在噴施后第21 天,葉面遮蓋劑和多菌靈處理的防效分別為72.50%和70.79%,2 種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噴施葉面遮蓋在對大豆灰斑病起到防控效果的同時,也提高了大豆的產量,其增產率為16.00%。
表2 大豆灰斑病防治效果
表3 產量及增產情況
本研究中的葉面遮蓋劑為自主研發(fā)的一款產品,其為秸稈超微粉、褐煤超微粉、黏土粉和碳粉按一定比例經(jīng)攪拌機攪拌均勻而成。大豆灰斑病發(fā)病初期,利用噴粉機噴施該遮蓋劑,在大豆葉片表面可形成一種薄膜,該薄膜可有效減少病原菌孢子與大豆葉片的接觸時間和機會,從而延遲易感期內病原菌侵染作物的概率,進而起到防控病害發(fā)生的作用。該葉面遮蓋劑的主要成分為天然粉粒,因此較為安全和環(huán)保,在農業(yè)生產中無藥殘風險。該葉面遮蓋劑在大豆生產中的投入使用,更符合目前農藥減施增效的施用政策,具有巨大的田間應用潛力。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越來越緊缺,農田管理中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植保無人機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三江平原地區(qū),植保無人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人們對減少化肥農藥在生產中的施入量的訴求越來越強烈,為了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業(yè)生產的穩(wěn)產,如何能夠在不減少糧食產量的同時減少化肥農藥的施用,成為目前農業(yè)科研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中,葉面遮蓋劑的使用為解決這個難點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但由于目前沒有完全配套的施用設施,無法大面積推廣利用無人機噴施葉面遮蓋劑,因此相關的配套機械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