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劉德斌( 通訊作者) 康瑩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60 醫(yī)院泰安院區(qū)放射科 山東 泰安 271000)
十二指腸淤積綜合癥(nlescntcnt‘nDt 5vndmme) 是指十二指腸的水平段被腸系膜根部的血管所壓迫,或者是由于十二指腸功能異常或迷走神經(jīng)功能障礙,引起十二指腸近端不同程度的擴張和受阻的疾病。急性十二指腸淤積癥少見;慢性十二指腸淤積癥的病程一般比較長,早期臨床上常沒有明顯的典型表現(xiàn),有的僅表現(xiàn)為間歇性的食欲減差,食后腹部脹等非特異性的消化道癥狀,并且多數(shù)查體時沒有明顯的陽性體征,顧常被漏診或誤診[1]。
十二指腸水平段位于后腹膜,位置較為固定。其前方偏左與腸系膜根部及其中的腸系膜上血管鞘( 包含有動脈、靜脈和神經(jīng)) 緊密相鄰。其后方則與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右輸尿管和腰椎( 位于L2-3 水平,該處腰椎前凸最為明顯) 相鄰。即使是正常人,在十二指腸水平部橫跨脊柱的位置也常可見鋇劑有短暫的停頓、它可引起近側(cè)十二指腸輕度而非持續(xù)的擴張。
任何使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的夾角縮小的情況均可導致十二指腸水平段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目前常見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如下:(1)腸系膜上動脈被機械性的壓迫:正常情況下腸系膜上動脈約于L1 椎體水平開口于腹主動脈,并向前走形進入腸系膜根部。十二指腸升段于L3 椎體水平走形于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之間, 其遠端被蔡氏韌帶固定在后腹壁上。一般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的夾角要大于45 度,當腸系膜過短或固定在后腹壁上過緊,腸系膜上動脈的開口過低或與腹主動脈之間的夾角變?。ㄈ缬邢男约膊《霈F(xiàn)體重減輕、后腹膜脂肪減少的病人),腸腔的活動力過大,腹肌變的松馳,腰椎重度骨折等因素,導致上述夾角變小壓迫十二指腸升段使十二指腸近端擴張。因此又被稱作為“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食后腹部疼痛、腹脹、惡心、嘔吐等[2-3]。(2)十二指腸功能的失調(diào):在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jīng)與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相互平衡、相互制約的狀態(tài),以此來控制、協(xié)調(diào)、平衡身體的各項生理功能。當迷走神經(jīng)與交感神經(jīng)之間失去平衡時,就會導致腸肌痙攣和胃腸道的功能紊亂。(3)胃腸道反射性的淤積:胃腸道的許多種疾病,均可反射性地引起十二指腸功能的障礙從而導致本癥。(4)胃腸道器質(zhì)性病變引起的淤積:有些學者認為該病可能與胃腸道的先天性異常、腫瘤、十二指腸、空腸浸潤性病變和炎癥、胃空腸吻合術后粘連、狹窄或輸入襻綜合征有一定的關系。
臨床表現(xiàn)多無明顯典型癥狀;病人的癥狀輕重不一,也可沒有明顯的癥狀。一般可有上腹部飽脹感、惡心、嘔吐、噯氣或其它腹部不適。然而多數(shù)的病人可表現(xiàn)為上腹部腹脹、腹痛、噯氣和返酸,病人多無明顯陽性體征,僅有部分病人有上腹部(劍突下或稍偏右) 的輕壓痛。
4.X 線診斷
胃腸道病變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是胃腸道鋇餐造影,造影劑在腸道內(nèi)不會被吸收,對身體幾乎沒有毒副作用,X 線造影檢查可較清晰的動態(tài)觀察胃腸道內(nèi)的情況,因此X 線鋇餐造影檢查可作為十二指腸淤積癥的首選檢查方法[4]。本病X 線造影檢查的表現(xiàn)主要如下:較輕的病人可僅見十二指腸有輕度的擴張,其寬度要大于正常十二指腸腸腔的橫徑,腸蠕動亢進,有的可僅見有逆蠕動;較重的病人可見十二指腸腸腔明顯擴張,并可出現(xiàn)氣液平面,蠕動和逆蠕動頻繁出現(xiàn),隨體位的改變造影劑在十二指腸內(nèi)來回擺動,呈鐘擺樣徘徊;十二指腸球部也可見擴張,造影劑逆蠕動反流進入胃內(nèi);十二指腸的遠端可見有一條壓跡呈筆桿樣,腸管緊貼在脊柱上,十二指腸的粘膜皺襞完整無破壞,但可見受壓變平,造影劑排空受阻,出現(xiàn)強烈蠕動和逆蠕動,體位改變亦難以使其緩解。
綜上所述,X 線造影檢查中十二指腸淤積癥的典型表現(xiàn)主要有筆桿癥、鐘擺樣運動、十二指腸近端擴張及逆蠕動、隨體位的改變造影劑通過十二指腸情況發(fā)生改變;十二指腸淤積癥的病因主要表現(xiàn)為迷走神經(jīng)與交感神經(jīng)間平衡失調(diào),其次為胃、十二指腸和周圍組織器官疾病,腸系膜上動脈機械性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