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迎春學校 趙 亮
素質教育視野下初中生物新課標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在這樣的現(xiàn)實需求下參與式教學理念以其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的全新教學模式,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有效促進學生素質與教學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被廣大初中生物教師所認可,并被廣泛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诖吮疚膶⑴c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展開討論,并提出有效實踐方案。
參與式教學是指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此鼓勵和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合作教學模式。從概念中我們不難看出,一方面,參與式教學的課堂主體是學生,這與素質教育視野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十分契合,符合當下教育發(fā)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區(qū)別于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形式以學生參與教學、師生合作探究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實現(xiàn)了生物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通過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提高,一方面,學生能夠有效地通過自我探究、合作探究、自我分析、合作總結等一系列自學為主的學習過程,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因此實現(xiàn)生物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在學生間、師生間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因此,體驗式教學具有促進教學與學生素質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初中生物教學對參與式教學理念的滲透還有待加強,這是因為還有部分初中生物教師沒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以自我為中心開展教學,在教學方法的設計層面缺乏對學生性格特點、認知能力、愛好等層面的考量,導致教學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缺乏理解的過程,其學習的質量與效率自然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多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使得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式學習,很難激起學習生物的熱情,課堂教學氛圍自然不高。隨著學生厭煩心理的產生,就會對生物學科失去學習的信心,產生偏科的現(xiàn)象,影響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為了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改變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采用參與式教學,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之中的主體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活躍課堂氛圍,將會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學生會主動進行思考,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學生只有內心自信,才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參與式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不僅促使學生擁有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而且激發(fā)學生不斷進行探索,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人們對于生活的環(huán)境要求越來越高。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人類作為食物鏈中的一員,如何處理好與大自然的關系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初中生物課是學生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做好初中生生物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端正學生的觀點,使其主動為保護自然而做出努力。新時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青年學生是主力軍,要求青年學生形成科學的發(fā)展觀,主動提升自我素質,自覺保護環(huán)境。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一員,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將直接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影響,學生只有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才能獲得自身最大的發(fā)展。參與式的生物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貼近大自然,為學生保護大自然提供一定的幫助。
進入21 世紀以后,我國提高對教育的重視,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隨著近年來改革內容、要求的不斷深化,對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必須改變陳舊的“填鴨式”教學,取而代之的是更具主體性的參與式教學模式。教師由課堂的主體轉變?yōu)橹鲗?,相應學生主體性地位得到歸還,這正是新課標教育改革的需求。生物教學是一門處理人與自然相處的學科,需要學生互相之間進行交流溝通,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更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從而有效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
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參與式教學,首先,教師要升級教育思想,用先進的思想為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為此教師要升級教育思想,提高對參與式教學理念作用的認知程度,在教學實踐中樹立堅持貫徹參與式教學理念的教育思想,以此保障參與式教學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得到持續(xù)穩(wěn)定的開展。其次,教師還要在教學中有效融入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并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能力等選擇適宜的參與方案,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高參與式教學的有效性。再次,為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教師一方面要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和善的態(tài)度、鼓勵的話語,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面對學生正確的觀點,教師要給予鼓勵;面對錯誤的觀點,教師要找出其閃光點予以鼓勵,對不足的地方要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話語正確指出,并給予有效的幫助與引導。另一方面為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將以人為本理念升級為因材施教思想,在教學前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力層級設計不同的參與任務,課上組織學生參與其能力范圍內的教學任務。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夠使學生在其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三層,學優(yōu)生為一層,課上可通過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啟發(fā)其學習潛力;學困生為一層,課上可通過一些基礎性的問題鞏固其基礎知識,幫助其不掉隊,并通過鼓勵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其余學生為一層,可回答稍有難度的問題,并為其預留進一步思考探究的空間,以此有效調動其潛能。
為有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參與式教學,教師要在先進的思想引導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方案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為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建立基礎。為此教師首先在課前要認真?zhèn)湔n,結合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認知能力等選擇適宜的切入點,設計適宜的參與方案,為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建立良好的教學基礎。在課上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等手段構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促進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開展。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在于,多媒體技術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實驗、細菌等距離學生較遠、無法想象的生物知識。多媒體視頻與學生的興趣點是吻合的,因此有效地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并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極大地促進了參與式教學的進一步有效開展。以“生命的起源”為例,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展示人的進化過程,并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所了解的相關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了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同時其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調動,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主動地參與到接下來的教學任務之中,參與式教學的開展因此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為有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參與式教學,教師還要開展合作探究教學,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參與式教學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實。為此,教師首先要進行合理分組,將學力差的學生與優(yōu)等生編為一組,以此帶動后進生的參與熱情,并通過小組內同學的感染,提高其學習的能力,使參與式教學有效性得到拓展。同時在合理分組過后,教師在課上可結合教學任務布置任務,組織小組換座位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以此實現(xiàn)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在課下教師可為小組選擇組長,布置課下實踐任務,以此拓展參與式教學的形式,將參與式教學延伸至課下。并通過小組間合理分工,合理制訂實踐方案,組織學生高效地完成實踐任務。以調查實踐活動為例,教師可組織學生6 到8 人分一組,在周邊公園展開調查,并將調查的結果按照形態(tài)結構等進行分類,最終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參與的形式得到拓展,同時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有效地鍛煉與鞏固其課上所習得的生物技能,有力地促進了其自身生物素養(yǎng)的深入發(fā)展,參與教學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有力的拓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參與式教學既符合素質教育視野下初中生物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又有助于促進教學與學生素質的雙向發(fā)展。因此為有效在初中生物教學環(huán)節(jié)滲透參與式教育理念,教師要升級教育思想,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為參與式教學保駕護航;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參與式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用科學的方案落實參與式教學理念;最終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實踐方案在實踐中深化發(fā)展參與式教學,以此拓展參與式教學的形式,使參與式教學理念得到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