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梅嶺街道希信中心小學 施珊娜
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課程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地位,主要原因就是其有助于鍛煉學生必要的交際能力、完善個體的人格和思維,為他們今后綜合性發(fā)展提供保障。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核心使命便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令他們快速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良好習慣,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查缺補漏,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讓小學生形成對祖國語言文字強烈的熱衷情感,開闊他們的視野和思維范疇,順利提升語文素養(yǎng)并鍛煉綜合運用技能,第一要務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興趣始終是最佳的指導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配合多媒體信息技術等來創(chuàng)設一系列生動的感知情境,令課文中的種種靜態(tài)畫面得以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fā)他們進行深入研究。
好比是在進行《夏夜多美》課文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將課文中較為抽象的語言轉化為一系列直觀、生動、精美的圖片或是視頻,再搭配恰當?shù)囊魳?,令課堂氛圍變得更加和諧向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賦予他們更多美好的情感體驗。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在自主觀察和分析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去體會睡蓮、蜻蜓、螢火蟲的美好心靈,真正做到快樂學習和成長。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立足于教材。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多設置一些比較開放的問題,從而令學生自主鉆研和合作探究??梢詾閷W生布置設計手抄報的作業(yè),要求他們預先進行相關素材批量化收集整合,獨立進行版面設計并予以謄寫,借此鍛煉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實踐操作、信息處理等技能。
好比是教學完《去年的樹》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寫一篇有關自然景致的作文,允許在行文之前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相關素材并加以借鑒,豐富他們作文的內(nèi)涵和表達形式。又如在講解《總也到不了的老屋》過程中,教師可預先提出幾個問題,讀完課文第一段后請描述老屋的樣子,闡明為何老屋準備倒下去?經(jīng)過這樣的思維引導后,小學生就分別通過閱讀課文來理清老屋存在的時間、現(xiàn)在的樣子和用途;之后教師再順勢提問,既然老屋如此破舊,請預測之后會是怎樣的結果并對照課文中的描述,確認在朗讀該段落時應該要使用什么樣的語氣?之后再分別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客觀點評和適當范疇的提示啟發(fā),并鼓勵其余學生進行探討補充,借此促成他們之間思維的碰撞,豐富個體的想象力。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要有一定的課外閱讀量。語文素養(yǎng)對于小學生來講十分關鍵,直接決定他們今后學習其余學科的進度以及能否順利勝任有關職務。但畢竟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內(nèi)容有限,單純借助其來完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勢必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教師要適當擺脫教材的束縛,多倡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借此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量并成功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兒時背下的書,像一座冰山,入了肚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會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財富了。為了讓小學生不斷熟悉并積累全新的語文知識點,教師可以倡導他們在閱讀中提煉富有人生哲理的代表性名言或是詩句,做到天天整理和半個月回顧一次,以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還有就是在教學中多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定期為他們推薦一些具備正能量和感染力的書目,讓他們隨后借助圖書館或是互聯(lián)網(wǎng)展開閱讀。特別是面對一些高年級的學生,要安排他們組織讀書活動,力求透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海明威的《老人與?!返任膶W作品中汲取知識養(yǎng)分,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培養(yǎng)愛、勇氣和智慧。久而久之,讓更多小學生深深感受到讀書的趣味性,從而有針對性地閱讀并集中性地改善語文素養(yǎng)。
多讀才能會說。小學生詞匯量有限,語言應用尤其是表達能力不夠理想。想要一改這類消極狀況,就需要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參與語言表達訓練,以改善他們的語言應用效果。如在閱讀教學期間,可以倡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個人感想等細致地朗讀一些優(yōu)質(zhì)化篇章,并針對當中的重點部分進行背誦,確保理解文中的代表性詞匯和語句,并用個人的方式進行轉化表達。如此一來,就可以輔助學生有效地識字并積累語言知識,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如: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古詩誦讀教學期間,當學生已經(jīng)能夠初步理解整篇古詩內(nèi)涵時,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大聲和多次地朗讀,旨在強化學生的語感、故事誦讀水平,加深對相關句式和古語內(nèi)涵的感知印象。此外,教師還可以直接憑借多媒體技術去播放有關黃沙道等景致的圖片、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觀察當時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情、把握整篇詩文的主旨,并借助個人語言將眼前的種種事物加以細致地描述和表達,從而提升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
實踐出真知,除了日常的朗讀和語言表達等訓練之外,教師還應該多安排學生參與文字綜合運用類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可以及時查缺補漏,從而快速完善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提升綜合能力。具體就是結合閱讀教學、朗讀訓練的重點要求,為學生收集整理一系列優(yōu)秀篇章,鼓勵他們細致閱讀之后,結合個人理解和語言表達方式,寫出讀后感。如此的實踐訓練模式,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豐富他們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量,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應用技能;再就是方便學生進行由讀到寫、由語言到文字的妥善轉化。
另外,教師更可以基于學生喜歡表現(xiàn)和模仿的特征,來倡導學生多讀一些他們喜歡的篇章和觀看一些影片,并將當中代表性的情節(jié)或是片段進行重新演繹,或是加以續(xù)寫。經(jīng)過聽說讀寫緊密式的指導訓練過后,就可以集中性地鍛煉學生的語言實踐和應用技能,帶動寫作水平的提升,這對于全面改善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等,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要持續(xù)改善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就必須要靈活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多元化情境、巧妙借助課文內(nèi)容來帶動學生思索、倡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進行閱讀分析。長此以往,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動力,拓寬他們的思維和視野范疇,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實踐潛能,維持課堂氛圍的長期和諧與愉悅狀態(tài),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領他們快速實現(xiàn)全面性發(fā)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