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縣青年路小學 張 浩
網絡背景下,學生德育教育的資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德育教育也逐漸開始向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滲透,這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然而,網絡的開放性、多樣性也使得學生德育中充斥了一些不良的內容,扭曲了學生對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感知與判斷?;诖?,學校和教師要對網絡背景下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進行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研究,為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良好培育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條件,避免網絡雜質對學生德育的造成干擾。
網絡對學生德育的影響更多的是通過對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環(huán)境等因素的作用而間接體現(xiàn)出來的,教師在網絡對學生德育影響的把握要從德育的全過程、全方位著手進行把握。綜合網絡背景下學生德育的開展實際來看,網絡對學生德育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網絡上擁有的豐富資源為教師組織德育內容、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使課堂乃至課外開展的德育活動更加充實、更加接近學生的實際。從德育內容來看,教師既可以到其他的教學資源庫中獲取值得借鑒的德育內容,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與德育有關的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內容,為德育課堂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從德育方法來看,教師可以通過觀摩網絡上的優(yōu)質德育課程,從其他德育教師那里汲取德育活動開展的方法經驗,也可以通過閱讀以德育為主題的學術論文,從中獲得科學、成熟的德育靈感,豐富自己的德育活動設計和開展思路。
網絡的發(fā)展解決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步的情況,家長和教師能夠通過便捷的網絡渠道進行實時的德育信息交互和溝通,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方面,網絡中的微信、QQ 等社交軟件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使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讓更多主體進行隨時隨地的德育溝通交流;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學校的德育表現(xiàn)、學習情況等信息向家長進行及時的反饋,并與家長協(xié)商確定學校在校外尤其是家庭環(huán)境中的德育內容和方式,增進家校德育的同步性,同樣,家長也可以將學生在家中的德育表現(xiàn)、行動情況等信息提供給教師,讓教師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德育情況,為學校德育提供支持。
德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形成科學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德育中,學生是否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將知識中行為規(guī)律和行為規(guī)則融入自己的行為中加以展現(xiàn),是衡量德育實效性的關鍵性標準。網絡背景下,學生的德育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學生通過在教師營造的德育環(huán)境中學習,可以順利地將知識內化到自己的思維觀念中,進而外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實現(xiàn)德育知識向德育能力的良好轉化。
網絡背景下學生德育開展的內容和方式雖然得到了豐富,但也打破了原來的學生德育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使學生德育的影響因素變得更加多元、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除了要科學、全面地分析網絡對德育活動開展的影響以外,還要對如何開展有效的德育活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適應網絡背景下德育活動開展的需要。結合當前學生德育開展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在德育中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確保網絡背景下學生德育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
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基礎和關鍵階段,也是學生更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的時期。教師在利用網絡條件開展德育活動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為學生德育活動參與提供積極的環(huán)境支持。
在德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教師要充分挖掘網絡中積極的德育元素,將其融入德育活動開展之中,同時也要對網絡中存在的不良德育因素進行識別和屏蔽,凈化學生德育活動的環(huán)境空間。例如:教師在篩選德育活動素材時,除了要考慮德育活動主題以外,還要對學生接觸這些素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并將那些負面內容屏蔽,使學生接觸到積極、正向的內容。
從學生德育活動的開展角度來看,網絡的作用更多是方法和途徑的功能,教師要想發(fā)揮網絡的德育功能,就需要充分利用這種德育方式,通過打造多元化的網絡德育方式來釋放網絡對德育活動開展的促進作用。首先,教師要利用網絡的資源搜集功能。網絡將分散的德育資源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德育數據庫,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德育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通過網絡的搜索功能檢索所需要的德育網絡資源,并對資源進行篩選、加工和使用。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網絡資源處理能力,能夠將不同的網絡資源串聯(lián)起來,形成關聯(lián)性強、主題鮮明的德育資源。其次,教師要利用網絡的溝通交流功能。網絡化溝通已然成為現(xiàn)代生活和發(fā)展中的一種常態(tài),在德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溝通的方式,與家長保持常態(tài)化的德育溝通交流,分享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狀況,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行為表現(xiàn),以此來提高德育開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網絡雖然改變了學生德育的內容、方式,但并沒有改變學生德育的目標。為更好地塑造學生良好的德育素養(yǎng)和行為習慣,教師在網絡背景下開展德育活動時,除了利用網絡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外,還要為學生搭建順暢的由思想到行為的轉化途徑,使學生能夠將自己通過網絡學到的知識和能力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逐步提高學生踐行德育知識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開展尊老愛幼的網絡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所經歷過的關于尊敬老人方面的事跡,通過講述來強化學生對尊老愛幼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理解和認識,鼓勵其在日常生活中多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網絡雖然改變了學生德育的環(huán)境,豐富了德育活動的開展,但也增加了學生德育中的不確定性。為適應學生德育的要求,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德育環(huán)境、注重網絡方式的多樣化使用、鍛煉學生行為實踐能力等方式來開展好網絡背景下的德育活動,讓學生不僅感受到為德育活動的趣味性,更能夠收獲真正的德育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