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上高街道辦事處小井小學 張 帆
根據(jù)實際教學經(jīng)驗來看,很多小學生面對圖畫不知如何觀察,也不知如何組織語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上的恐懼感和排斥。如何才能給予學生應對能力,消除心理障礙,本人根據(jù)自己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談?wù)勗趯懺捳n堂教學中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提升看圖寫話水平。
看圖寫話首先是看圖,考查的是對情境的觀察。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圖畫只不過是把生活化的觀察簡化了。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讀圖順序來改變學生漫無規(guī)律的跳躍式觀察。例如,從空間位置上看,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間,由遠及近。從內(nèi)容上進行整體觀察,觀察自然環(huán)境,如花草樹木、河流山川,推測季節(jié)、天氣;觀察社會環(huán)境,包括人群、交通、建筑等,推測事情發(fā)展的地點、時間、環(huán)境。從人物特征在進行觀察,對人物行為動作、神情、語言服飾這些特征來辨別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意圖。當然這只是對一幅圖的觀察,教師還要從一幅圖的觀察擴展到多幅圖的觀察,把握其中的關(guān)聯(lián)性。
有的學生在觀察后,習作語句仍然顯得很平淡。因為大多是對圖畫的平鋪直敘,并沒有發(fā)揮想象力來思考圖畫中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所要表達的意思,忽略了圖畫的整體性。因此,為了使語句更生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學生觀察和理解圖畫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進行問題引導,幫助學生通過問題對圖畫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與圖畫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換位思考,培養(yǎng)學生體會人物心理特點、感情特點的能力。
學生在寫作前往往很少打草稿,列提綱,而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對此,我提倡學生首先通過看圖說話來進行初步的表達,把自己說的話用簡單的語句或是圖畫、圖標符號進行標記,然后厘清表達順序和語句細節(jié)后,再寫出來。這樣可以增強學生表達的條理性和連貫性,避免重復、啰唆或不通順。具體方法如下:
學生觀察完圖畫,進行造句后,要謀求語言表達的真實性。例如教學《過生日》時,圖畫上是一個小女孩和家人圍坐在生日蛋糕前,小女孩好像是在許愿。但我的學生說自己從未許過愿,于是我問學生,你們過生日的時候也吃過蛋糕吧?學生說吃過?!澳銒寢屗湍闶裁瓷斩Y物?”“一件漂亮的衣服。”因此,可以指導學生這樣寫:“過生日那天我特別高興,穿著媽媽送的新衣服,我們圍坐在生日蛋糕前慶祝,我真的好開心呀!”
為學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句式,可以有效提高作文水平,而對這些句式的復習和鞏固,還能提高學生綜合協(xié)作能力。比如排比句“有……有……,還有……” “有的……有的……,還有的……”等,可以增強文字的文學性。例如在教學《七巧板》的時候,有的學生學以致用,說:“用七巧板可以拼出的圖案真是太多了,能拼成飛機,能拼成拱橋,能拼成帆船,還能拼成汽車?!?/p>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直觀體驗得來的句子進行擴寫,把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增強文字的可讀性和畫面感。例如,有個學生在寫《吹泡泡》的時候,是這樣寫的:“小蘭吹了一下,泡泡就出來了?!蔽沂紫瓤隙怂麑懙猛槪缓筇岢鰡l(fā)性問題:(1)小紅拿的是怎樣的吹泡泡模具?(2)這些泡泡的大小如何?(3)泡泡的顏色是什么樣的?(4)這些泡泡在天上飛,飄向了哪里?(5)飄走的泡泡最后會怎樣?后來他這樣寫道:“小蘭對著像糖葫蘆的模具輕輕一吹,大大小小的泡泡就飛出來了。這些五顏六色的泡泡,大的飄了沒一會兒就落到了地上,小的被清風吹走了。我想這些小泡泡最終會碎掉吧,但姥姥告訴我,每一個小泡泡里都有一個小精靈,泡泡破碎了,他們就自由了?!?/p>
一件事有時間、地點、人物、行為、結(jié)果,記敘內(nèi)容的缺項會造成寫話的缺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話前把這些要素列一列,寫一個簡短的提綱或清單,每寫完一項要素就在清單上打鉤。例如《打掃》這幅圖,我提供了范例,并進行了分析,明確指出了敘述要素,以供學生參考:下午放學后(時間),第三值日小組的六位學生(人物)就開始在教室里(地點)值日(事件)。小明灑水,小蘭掃地,小楊擦黑板,小李擦玻璃,小劉擦桌子,小文倒垃圾(過程)。他們分工明確,把課堂打掃得干凈又整潔,把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結(jié)果、評價)。最后他們把門鎖好,一起有說有笑地回家了。
總之,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訓練是今后作文的重要基礎(chǔ)訓練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觀察能力,是增強學生對日常生活事物觀察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要從觀察和語言組織兩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寫作的理論指導,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指導,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讀圖和寫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