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巖
提起“小飯桌”,很多人并不陌生,尤其是對于城市的“雙職工”,“小飯桌”解決了“孩子已放學,自己尚未下班”的難題??墒?,由于開設門檻低、缺乏相關規(guī)章制度和行業(yè)標準參照,一些“小飯桌”食品質(zhì)量、衛(wèi)生條件甚至危害兒童安全的問題,不時挑動著家長們敏感的神經(jīng)。“去,還是不去”家長犯了難;“不能關、管不了”,也讓監(jiān)管部門頭疼,甚至陷入了治理拉鋸戰(zhàn)。
據(jù)報道,近日,圍繞校外“小飯桌”治理,有的地方將校外“小飯桌”一關了之。但在巨大的需求面前,關?!耙坏肚小辈粌H引發(fā)社會矛盾,更讓不合格的“小飯桌”趁“需”而入。
“小飯桌”問題已然不是一件小事,是一件不僅關系到學生、家長,同樣關系到許多以此為生計的人的民生問題。不能一關了之、一罰了之,而應著眼長遠,疏堵結合,取締不規(guī)范的,保留規(guī)范的,促進“小飯桌”市場健康發(fā)展。
從更深層次來看,“小飯桌”市場之所以如此火爆,以至于一些不法分子想從中“分一杯羹”,關鍵是因為“3點半放學”問題的困擾。除了托管,“分身乏術”的家長想不到更好辦法來安置孩子。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要探索依靠社會力量解決“3點半放學”問題。對此,這些年各地以學校為主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管好“小飯桌”,不僅是“小飯桌”自身的問題,其背后是涉及學校、家長等各方利益的整個鏈條,只有“小飯桌”不再是放學后孩子的唯一選擇,才能大大緩解“小飯桌”“僧多粥少”的局面。在長效監(jiān)管機制下,市場趨向理性與良性發(fā)展,家長才可以有更多選擇,從而讓孩子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