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英
懷孕之后,孕媽都會按時去醫(yī)院接受產(chǎn)檢,其中,超聲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因為四維彩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胎寶寶的面部表情、皮膚顏色,以及器官的各種發(fā)育情況,所以很多孕媽都覺得它比二維超聲更準。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qū)。
B超檢查包括普通超聲和彩色超聲兩種。前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黑白”超聲,醫(yī)學上稱其為二維超聲,圖像顯示的是臟器或結構的二維切面圖像,因操作簡單、像素高、成像清晰、價格便宜等特點,現(xiàn)多作為常規(guī)篩查手段。
彩超在醫(yī)學上稱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其圖像不僅能顯示臟器或結構的切面圖像,而且能運用多普勒原理觀察血管血流的情況,例如觀察臍帶是否繞著胎兒的頸部等。我們平時說的三維或四維超聲,都屬于彩超范疇,它們包括了二維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功能,而且能對一些臟器或結構通過超聲儀器進行圖像重建,形成立體的三維圖像;但兩者在時間維度上有所區(qū)別,簡單來說,三維彩超是靜態(tài)圖片,四維彩超是動態(tài)圖片。
看到這您肯定會認為三、四維比二維彩超更精準。其實,三維彩超、四維彩超的圖像是后期生成的,并不是說觀察到的圖像就是三維、四維的,而是仍然用普通彩超觀察,然后通過儀器中的轉換軟件將觀察到的平面圖像轉成三維、四維的立體圖像,讓不懂得B超圖像的父母也能看出寶寶模樣。
目前在公立醫(yī)院,三維、四維僅是排畸篩查的“配角”,醫(yī)生還是會以二維彩超進行系統(tǒng)排畸。此外,在臨床診斷中,醫(yī)院不會把四維超聲報告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依據(jù),二維超聲才是主要的診斷參考。
所以,準媽媽還是要聽從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當普通B超檢查發(fā)現(xiàn)胎兒畸形,比如胎兒有唇腭裂、胎兒心臟結構有異常等,再用四維超聲進行確認。如果孕婦想看寶寶的外貌,可以再加做三、四維彩超,但不能不做二維,而單純用三維或四維排畸。
受一些私立醫(yī)院宣傳的影響,很多孕媽將四維彩超當成“胎兒寫真”的拍攝神器,爭相做四維彩超,給肚里的寶寶拍照片,記錄下宮內寶寶的一舉一動,甚至還制作成光盤。雖然做B超檢查在孕期是非常必要的,但并不是說可以很隨意做,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給胎兒拍寫真集是在做B超時順便拍的,那么對胎兒是不會有影響的;但如果需要單獨做一次B超,并且時間較長,那準媽媽就要慎重選擇了。
四維彩超長時間照射或對胎兒造成傷害。例如,準爸媽希望通過四維彩超看到寶寶的臉,但寶寶在肚子里可能不停地動,抓拍這一瞬間可能要等上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B超的探頭會在同一位置停留一段時間,而如果聲波密集在某一固定地方,又聚集很長時間,可能就會有熱效應。這種熱效應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對人體組織產(chǎn)生不良影響。
所以臨床建議,孕期做4~5次B超檢查就足夠了:第一次,孕7~14周,目的是判斷是否為宮內孕,但如果此階段并未出現(xiàn)陰道流血、腹痛等異常情況,則建議把第一次超聲檢查的時間安排在11~14周。第二次,孕18~24周,這時胎兒各器官的結構和羊水量最適合做超聲檢查,主要目的是排查胎兒是否有異常情況。第三次,孕30~32周,目的是觀察各個生長指標,并篩查在孕中晚期才出現(xiàn)的胎兒發(fā)育異常。第四次,分娩前,重點是確定胎盤的位置及成熟度、臍帶的位置和羊水情況、估計胎兒大小,并通過臍血流情況判斷胎兒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