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中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釋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思維方法,需要教師良好的教學策略,以疑導學,以疑致悟,釋疑明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思維;釋疑;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196-01
在物理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的問題擺在教師面前,即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疑惑,如何指導學生釋疑,是教師教學教研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課堂教學不再是知識的簡單傳授,更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以培養(yǎng)學生物理釋疑能力為突破口,改革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學會發(fā)現(xiàn)“疑”,學會釋詮“疑”,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其真正掌握學好物理的金鑰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疑”,以疑激思,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培養(yǎng)學生“釋疑”能力,必煩先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疑”,學生能夠提出疑問,這就是一大進步,教師切不可加以指責,而是應當鼓勵加表揚。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高深莫測,千變?nèi)f化,這就要求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伽俐略從一個教堂的擺鐘擺動而發(fā)現(xiàn)了“疑”,牛頓從一個蘋果落地而發(fā)現(xiàn)了“疑”,法拉第在一次不經(jīng)意的電磁實驗中而發(fā)現(xiàn)了“疑”,這為他們后來的成功打開了思維的大門,可見,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疑”是學生學會釋疑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智慧的體現(xiàn)。
以疑激思,就是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打開未知物理疑團的思維過程,若“疑團”比較大,教師要步步引導,學生逐步釋疑,若“疑團”比較小,教師可恰當點拔,通過梳理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自我悟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對于物體的慣性,學生初中已學過,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那么學生會有這樣的一些疑團,慣性到底是什么?慣性由什么決定?是不是速度越大物體的慣性就越大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慣性知識的理解,慣性是物體具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且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而與物體速度大小無關,質(zhì)量越大的物體慣性就越大,其運動狀態(tài)就越難改變。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加強學生學法指導
課堂教學中,教師貴在引導,即教師教學方法的設計,一堂課,究竟怎樣引入、怎樣導疑、怎樣導學、重點和難點如何突破?都是教師潛心探討的問題,這都是為培養(yǎng)學生釋疑作了表率,通過教師的導疑與釋疑,可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物理的思維方法,教師上課就輕松自如,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更濃,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學習楞次定律時,從電磁感應現(xiàn)象入手,以圖(1)實驗例,導疑如下:
1.導體棒AB向右運動,ABCD內(nèi)的磁通量如何變化?(減?。?/p>
2.利用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方向?(ABCDA)
3.感應電流產(chǎn)生的磁場方向如何?(向下),依據(jù)是什么?(安培定則)
4.感應電流的磁場對ABCD內(nèi)磁通量變化起什么作用?(阻礙其減?。?/p>
5.導體向左運動,情況又會怎樣?
引導學生得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這一精辟論述,最后歸納出應用楞次定律的步驟:
1.明確原來的磁場方向;
2.分析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是增大還是減小;
3.根據(jù)楞次定律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根據(jù)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應用安培定則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學生得此“漁”,就掌握了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思維方法,真正體會了楞次定律的真諦。
三、加強學生解題指導,讓學生學會積累釋疑的方法
許多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都是比較抽象的,而且學生記住后運用起來并非游刃有余,許多物理問題,牽涉的物理知識較多,而且知識之間存在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學生往往顧此失彼,導致思維受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指導,如通過物理模型、物理圖像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對物理定理、物理定律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通過類比與對比,培養(yǎng)學生求同存的思維能力。學生解題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過程,也是讓學生學會積累“釋疑方法”的過程,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例如,如圖(2)所示,三根相互平行的直導線通以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的電流,放在一個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試分析導線C受到的磁場力的方向如何?
釋疑方法1:利用同向電流相吸引,異向電流相排斥的方法,分析A、B分別對C的作用力,再利用力的合成可判斷C受到的磁場力方向水平向右;
釋疑方法1:利用導線A在C處產(chǎn)生的磁場和導線B在C處產(chǎn)生的磁場疊加合成,合磁場方向豎直向下,再利用左手定則判斷C的受力方向水平向右。
此題還可以進一步推廣,如改變電流方向或四根平等且通以等大的直流導線放在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從而使學生學會一題多變,觸類旁通,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思維技巧。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物理釋疑能力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是一項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要求教師潛心指導,學生積極配合,它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學法的形成,有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符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作為教師,應當努力而為之。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年.
[2]《中學物理教學概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閻金鐸 郭玉英 2019年.
作者單位
(湖南省南縣第一中學;湖南;南縣;4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