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鱸鄉(xiāng)實驗小學越秀校區(qū) 馮 娜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善于對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要基于學生本位,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化寫作,要讓他們寫真實作文、個性作文及生活作文,以此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葉圣陶先生就曾強調:“作文要說實話、寫實話,不應該說假話、空話、套話?!敝挥袑⒆钫鎸嵉膶懽髯鳛槁淠_點,讓學生真正地做到“我筆寫我心”,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自我個性,才是提高小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的正確方式,同時也是小學作文的根本目的。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其主動寫作。
由于年齡小、經歷少的原因,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對生活現象觀察得不細致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沒有可以寫的內容。如果想要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對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來,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小事來積累素材。
小學生的寫作靈感來自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學生經常會感到生活索然無味,究其根本是他們不注重觀察甚至不知如何觀察。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注重感知生活,尤其是怎樣深入觀察和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通過適當的手段對其進行呈現。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細節(jié),并感知內心的波動,把握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在生活中,有許多寫作的素材與資源,學生有了足夠的素材積累,方可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游刃有余地抒發(fā)自己的內心想法?;诖?,平時觀察積累多了,就可以輕松地將現實生活中的點滴轉化成寫作素材,這樣的素材體現到文章里才會更加切合實際,更容易激發(fā)讀者興趣。
文章創(chuàng)作基于日常生活,小學生隨著知識的不斷累積,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文章的功底會日漸深厚,可是因一部分學生對于文章的寫作沒有準確認知,尤其是受到市面上售賣的作文書的影響,作文中照貓畫虎、生搬硬套的情況經常出現,這就違背了作文教學的最初意義。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睂W生在寫作中語句平淡,創(chuàng)意匱乏,甚至無從下筆,就是沒有真正體會生活,體會個中滋味,所以在文章中沒有真實情感的流露。
所以,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經歷,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寫作體驗。如,一位教師將“難忘的運動會”為寫作主題布置給學生時,可以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運動會,使學生融入所寫的情境當中;同時強調要細心觀察運動會中發(fā)生的事情,記住有何“難忘之事”,并仔細體會;等到運動會結束后,引導學生回顧運動會中的“難忘之處”以及為何“難忘”,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在寫作中,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其中,學生就記得牢,作文關鍵點也就抓得緊。這樣,學生才能夠寫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深度的佳作。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且讓學生燃起寫作的動力,使其敢于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時讓學生更加關注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使習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同時尊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其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個性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大膽創(chuàng)新。教師切勿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而是應鼓勵學生勇敢突破自我,展示個性,在寫作中傾注自我感情,使習作更具個性化,真正做到個性化寫作。
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之時,要注意切勿死板,拘泥于一種形式和風格,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表現出每個人獨有的特色。如在學生春游之后,要求其寫一篇主題為春天的習作。學生可根據自己的不同感受選擇各種體裁,比如游記、散文、詩歌,學生的詩也許稚嫩,寫作也未必規(guī)范,但這是其獨特的思想,具有鮮明的風格,鼓勵學生大膽地寫,方可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寫出風格鮮明具有個性化特點的習作。
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并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小學生目前身心發(fā)育還不成熟,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幫助其增強自信心,在適當的鼓勵中使學生學會寫作,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從而愛上寫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作文的多元評價,此時學生不但可以暢所欲言,還能塑造個性空間。針對各色評價,教師要適時進行指導,組織學生進行作文的修改,通過自改、互改等方式,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創(chuàng)作離不開生活,好的創(chuàng)作素材必然來源于生活。對學生而言,好的寫作水平是學生具有良好思維能力的一種有力體現,優(yōu)秀的作文必然需要作者有正確的寫作觀和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而不僅限于課堂,讓學生將在課堂中所學的寫作技巧和生活中有趣的素材進行有機結合,創(chuàng)作出有獨立個性的文章。
通常而言,大部分學生所寫的作文,無法避免“假大空”問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究其根本是學生缺乏實踐,未能有機結合生活和作文,所以無法將生活轉變?yōu)閷懽鞯闹吸c。很多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不知如何動筆,無法寫出優(yōu)秀的習作。
例如,一位教師在對“理想”這一主題進行作文教學時,學生闡發(fā)了各種奇思妙想:有的學生希望成為醫(yī)生,有的學生想要去當勇士,還有的學生立志要做個成功的商人救濟社會。學生們的理想各式各樣,而且天馬行空,此時教師應引領學生腳踏實地,首先從自己的角度談對理想的理解,結合生活實際,再講解自己心中切實的理想。踏實的生活態(tài)度,切實的理想抱負,不僅是良好的行為準則,還能體現作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魅力,不斷引導學生寫出生活的內涵。
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具備得心應手的素材,如果缺少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教師應該有目的地督促學生積累相應的素材,督促學生堅持撰寫生活日記,將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但切不可急于求成,可能暫時積累的素材無法組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但是積累素材卻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為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在寫日記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作文技巧。相對而言,日記具有靈活多樣的形式,學生能夠隨時隨地記錄發(fā)現的優(yōu)美詞句,還可以仿寫看到的好詞佳句,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诖?,日記對于學生而言,有著一舉兩得的效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開展習作。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真實性、個性化、生活化的寫作,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避免作文中語言平淡、內容雷同和情感缺失等傳統問題,才能不斷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