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宋 梅 宋 欣
都市報是我國新聞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崛起后曾輝煌一時。但進入21世紀后,隨著新媒體的日益普及,大量讀者從紙媒流向網媒和移動媒體,都市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為了生存和發(fā)展,都市報根據讀者信息接收渠道和媒介的變化,主動擁抱、融合新媒體,大幅度壓縮甚至停辦紙質版,轉型網絡版、手機版,追逐不斷產生的新媒體應用,目前大多數都市報都開發(fā)了網站、手機報、“兩微一端”等;其中新聞客戶端因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契合當今新聞傳播“移動優(yōu)先”的發(fā)展趨勢和歷史潮流而“成為報紙融合傳播的必爭之地”,尤其受到都市報的重視。在2015年的“中國報紙移動傳播百強榜”中,都市報上榜數量最多,達61 家,占比61%。[1]
但一些都市報的新聞客戶端在發(fā)展中因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偏離了正確軌道,為爭奪讀者眼球而出現了導向不正確、低俗化、標題黨等問題,受到了讀者的詬病。這顯然不利于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健康發(fā)展。本文以昆明市某都市報的新聞客戶端為樣本,通過閱讀其2018年3月20日至9月20日共6個月所推送的新聞,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并在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就改進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報道提出對策建議。
通過對2018年3月20日至9月20日某都市報新聞客戶端推送的新聞進行逐一閱讀,發(fā)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該新聞客戶端通常每天推送3至5條新聞??傮w看,其所推送的新聞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非常少,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的報道也比較少,比如對當前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扶貧攻堅工作,該新聞客戶端就缺乏連續(xù)的、有深度的、有特色的報道;對各行各業(yè)中的先進典型、市民中的好人好事、社會上的好現象、好風尚等正能量的報道也不多;對當地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報道就更少;相反,其推送的各種負面報道比較多。如2018年3月20日至5月20日,7月20至9月20日,125天中該新聞客戶端共推送各類負面報道達134條,平均每天1條多,出現2條及其以上天數有35天;其中7月24日有5條負面報道,占比達四分之一;3月21、22日,5月16日,8月3日,9月5日等每天都有4條負面報道,分別占比為22%、36%、21%、31%、36%。負面報道中以死亡失蹤、社會治安、公民素質、戲說政府工作人員等方面的新聞最多。
“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盵2]但總體來看,該新聞客戶端所推送的新聞存在正面宣傳少,負面報道多,正面宣傳與負面報道不平衡的問題。
該新聞客戶端推送的一些新聞,在輿論導向上存在明顯的偏差。如《交通標識“戲太多” 司機行人“一臉蒙”》《交通標識“使壞”,公共服務不走心》《交通標識“躲貓貓”,司機蒙圈不知怎么開——昆明人:路越來越難走了!》等,將少數交通標識不清晰或設置不科學的問題說成交通標識“使壞”、“戲太多”、“躲貓貓”等,有暗示有關部門有意為之,甚至“釣魚執(zhí)法”,煽動市民不滿情緒之嫌。
特別是其推送的少數新聞,突出反映采編人員缺乏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對應急事件統籌報道的重要性和特殊時期重點報道的嚴肅性、政治敏感性認識不足,在新聞報道的出發(fā)點和價值取向上存在偏差,為追求轟動效應,吸引讀者眼球,故意牽強附會,嘩眾取寵,誤導社會輿論。如 2018年9月8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發(fā)生5.9級地震,該新聞客戶端卻于2018年9月17日推送新聞《普洱紅十字會現“云南郭美美”:挪用救災款247萬美容》。普洱市紅十字會出納李某挪用救災款發(fā)生在2017年之前,查處也是在地震發(fā)生之前,在抗震救災期間這篇新聞也沒有什么好的發(fā)布由頭。但就在黨和政府號召普洱市災區(qū)人民奮起自救,號召全社會出錢出力、捐款捐物幫助普洱市抗震救災的時候,該新聞客戶端卻推送新聞《普洱紅十字會現“云南郭美美”:挪用救災款247萬美容》,嚴重誤導了社會輿論,引起公眾對普洱市紅十會的公信力的質疑,對黨和政府號召捐款捐物支持抗震救災的反感,嚴重影響了普洱市災區(qū)人民奮起救災的積極性和社會各界支持抗震救災的積極性。有網民看后就留言:“看這樣的新聞,捐贈的心拔涼拔涼的!”;“善人們,看看你們的善款都經歷了什么?”……。這樣的報道顯然不是給黨和政府的工作“幫忙”,而是“添亂”。
該新聞客戶端推送的一些新聞,為了吸引受眾眼球,追求轟動效應,在標題制作上不是追求真實、準確、貼切、恰當,而是故意夸大其辭,嘩眾取寵,甚至牽強附會,聳人聽聞。如《這里發(fā)生了一起“空難” 但他們卻創(chuàng)造了“奇跡”》將高海拔地區(qū)發(fā)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說成“空難”,就是夸大其辭、聳人聽聞;《昆明本周后半段 天空哭成淚人兒》將昆明將下雨說成“天空哭成淚人兒”,就是牽強附會,錯得離譜;還有《為哪樣?云南這座橋合龍 竟讓兩岸村民流眼淚……》《一條街招牌全變“黑白配”!網友大呼好怕怕:要拍靈異大片嗎?》《聽說你愛吃洋芋!這里有洋芋的50種“死法”你試過幾種》《不開玩笑:移民火星前,要先扔原子彈!》等,這些新聞的標題要么故弄玄虛,要么斷章取義,要么聳人聽聞。
還有一些新聞標題太過煽情。如《省高院召開全省中院院長會議:發(fā)起“云嶺總攻” “執(zhí)行嚴打”來啦——拒不執(zhí)行的“老賴”們,顫抖吧!》《可憐的娃!她只是鼻塞 一針下去就再也沒醒來》等,一則是時政新聞,一則是醫(yī)療事故新聞,本來都是很嚴肅的新聞,但卻在標題里用一些博人眼球的字眼渲染某種氣氛,刺激讀者的情感和情緒。
從以上可以看出,該新聞客戶端在制作新聞標題時,不是追求真實、準確、貼切,而是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辣眼”,走上了標題黨的歪路。
該新聞客戶端推送的一些新聞,還存在低俗化傾向。它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熱衷于報道強奸、性侵、賣淫嫖娼、情殺等所謂“帶色”的新聞。如《兩個11歲女孩被培訓機構男老師性侵 家長:殺他的心都有》《男子被拉進“廉價酒店”要求照顧“生意”》《楚雄8歲女孩被干爹殘忍殺害 公訴人稱不排除性侵可能》《昆明知名書法老師教室猥褻11歲女孩!事后說:我收徒弟,必先摸骨!》等就屬于所謂“帶色”的、刺激讀者感官的新聞。
二是在標題制作故意進行性暗示,迎合低級趣味。如《云大校園驚現孔雀飛舞!不是來讀書的是“思春”了……》《為賭槍法襠做靶 射釘槍變射“丁”槍》《女子發(fā)帖喊話派出所:“來抓我啊”警察:怎么辦?當然是滿足你!》《人家還沒成熟呢 咋個猴急猴急的》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性暗示,將庸俗粗俗當幽默有趣的問題。
新聞報道既是報道人,也是為人報道的工作,以人為本,將人作為新聞報道價值取向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服務人是應有之意。習近平同志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堅持百姓情懷、人民本色、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感動著人民的感動”,“既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盵3]但是該新聞客戶端推送的一些新聞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如《晃眼看到“女尸”旁一個細微水紋波動細心民警救起落水大媽》將落水大媽稱為“女尸”,缺乏對新聞當事人應有的尊重;《他站橋頭拍夜景跳河人影入鏡來》中的“跳河人影入鏡來”,流露出不健康的情趣,缺乏對自殺者起碼的惻隱之心和對生命的敬畏。
還有一些新聞過于血腥,可能給讀者和新聞當事人及其親屬帶來困擾和心理陰影。如《文山男子在福建跑“滴滴”凌晨遭搶劫!氣管被割開動脈破裂》《3歲女孩邊吃邊玩摔跤筷子插入腦中》并配圖片,過于血腥恐怖,會讓讀者看后產生恐懼和不安,也會給受害者或其親屬帶來新的刺激,造成第二次傷害,是對新聞當事人和讀者缺乏人文關懷的表現。
媒體的新聞報道是新聞輿論工作,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媒體對社會公眾進行新聞傳播,所傳播的新聞或多或少,或顯或隱,或長或短都會對人們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產生影響,從而對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實際行動產生影響,并最終作用和影響到所在社會。這就是新聞報道的社會效果。而這種效果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聞報道的立場態(tài)度、價值取向和格調,也就是輿論導向。新聞客戶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在新聞報道方面出現低俗化、劣質化的問題,會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很顯然,一些都市報的新聞客戶端熱衷于報道負面新聞、低俗化新聞,醉心于標題黨,一些新聞導向不正確,一些報道缺乏人文關懷,這些都是與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背道而馳的,不利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
首先,都市報的新聞客戶端宣傳報道黨的方針政策少,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的宣傳報道少,不利于將黨的方針政策及時傳達到廣大市民,不利于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
其次,新聞報道是現代社會人們認知社會的窗口。都市報新聞客戶端對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宣傳少,對各行各業(yè)中的先進典型、市民中的好人好事、社會上的好現象、好風尚等正能量的報道少;相反,報道有關殺人犯罪、強奸犯罪、死亡失蹤、搶劫詐騙等方面的負面新聞多,從長遠來看,會導致讀者對社會的認知不真實、不客觀、不準確、不全面,甚至會在少數讀者心目中形成恐怖氛圍,產生心理陰影;而社會治安、公民素質、戲說政府工作人員等負面新聞多,會損害我們的國家、人民以及黨和政府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影響讀者對國家、黨和政府的認同,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與和諧。習近平同志曾指出:“連篇累牘、不厭其煩地報道各類負面消息,社會就會缺乏精氣神,甚至人心就會散掉。”[4]因此,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報道正面宣傳和負面報道失衡,不利于發(fā)揮其作為新聞媒體應有的“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5]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一些新聞報道導向不正確,就可能誤導公眾,誤導社會輿論,從而給社會帶來不良效果。如昆明某都市報新聞客戶端所推送的新聞《交通標識“使壞”,公共服務不走心》《交通標識“戲太多”司機行人“一臉蒙”》《交通標識“躲貓貓”,司機蒙圈不知怎么開——昆明人:路越來越難走了!》等,將少數交通標識不清晰或不科學的問題說成交通標識“使壞”、“戲太多”、“躲貓貓”等,暗示有關部門故意為之,甚至有釣魚執(zhí)法之嫌,就可能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引發(fā)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情緒,甚至挑起公眾與政府機關的對立,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都市報的新聞客戶端推送的一些所謂“帶色”“帶彩”的情色、血腥報道,一些缺乏人文關懷的新聞報道和標題黨新聞,以情色、血腥刺激讀者感官,把庸俗當“有趣”,以故弄玄虛、嘩眾取寵、聳人聽聞博取讀者眼球,以低俗化迎合和取悅少數讀者,在滿足一些讀者低級趣味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一些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低級趣味,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同時,它對社會風氣也會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傳播,不利于公民素質的提升。
此外,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標題黨新聞是對讀者的欺騙和愚弄,雖可一時吸引讀者,但從長遠來看,是飲鴆止渴,必將損害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有讀者就吐槽“‘標題黨’推送令人不堪其擾,低俗內容為何總充斥新聞APP”。
以上都市報新聞客戶端出現的問題,有媒體競爭激烈,都市報生存發(fā)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等方面的客觀原因,但關鍵還是主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熱衷于報道各種各樣的負面新聞特別是負面社會新聞,熱衷于情色、血腥新聞,熱衷于在標題制作上夸大其辭、聳人聽聞等等,其原因不外乎是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這很大程度上是當前一些都市報的辦報宗旨、辦報思想、辦報方針在新聞客戶端的運營中發(fā)生了偏離,由為黨辦報、為人民辦報歪向了為經濟利益辦報,以至于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被經濟效益所“綁架”,導致沒有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位置擺正,社會責任意識淡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只看新聞的閱讀量、關注量,而不管其社會效果如何。加之紙質版的讀者、廣告流失嚴重,難以為繼,急需用新聞客戶端打開市場,而新聞客戶端的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于是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指揮棒下,一些都市報新聞客戶端就以低俗化、劣質化新聞迎合讀者的感官刺激和低級趣味,爭奪讀者,搶占市場。
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報道低俗化、劣質化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在社會新聞方面表現尤為典型,還與當前一些都市報新聞采編人員對社會新聞、新媒體新聞的認識存在偏差,對社會新聞、新媒體新聞要求降低、把關不嚴有很大關系。
當前一些都市報新聞采編人員在思想意識上錯誤地認為,社會新聞政治性不強,不必像時政新聞那樣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必須做到報道真實、表達準確;一些都市報新聞采編人員還錯誤地認為,新聞客戶端誕生時間短,加之發(fā)稿快,不能像對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那樣要求高,不必像對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那樣要求嚴。因此,在新聞報道的導向上,在新聞報道的真實、準確和文風上降低了標準,放松了要求,把關不嚴不實的問題就比較突出。
從所分析的某都市報新聞客戶端來看,每天推送的新聞在數量上趨少,特別是作為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家地方媒體,反映云南省、昆明市社會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發(fā)展進步的鮮活新聞不多,報道各行各業(yè)先進典型的新聞也比較匱乏;作為一家面向昆明市民的都市類媒體,也缺乏反映市民中的好人好事、好現象、好風尚方面的鮮活新聞。相反,該新聞客戶端常常通過轉載外地網絡媒體的社會新聞來湊數,而且對外地媒體報道有關云南、昆明本地的社會新聞通常也是簡單地“一轉了之”,而不是以其為新聞線索進行深入采訪,深入挖掘,追蹤報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當前一些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新聞采編人員存在工作作風不扎實,新聞采訪不深入的問題。他們沒有真正下功夫去跑新聞、做新聞,沒有將精力用在新聞策劃、新聞采訪上,用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上,因此也就不能從基層和市民生活中源源不斷地挖掘到鮮活的新聞,以致新聞不夠,就通過轉發(fā)別人的新聞來湊,將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了投機取巧從網上“扒新聞”上;由于不能采訪到鮮活的、有特色的、真正貼近讀者、吸引讀者的新聞,他們也只好從標題上去動歪腦筋,以標題黨來吸引讀者眼球,導致標題黨現象比較突出。
針對當前都市報新聞客戶端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改進。
都市報是黨的新聞事業(yè)、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組成部分。在新形勢新任務下,都市報要組織新聞采編人員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特別是習近平新聞思想,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有關“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的重要論述,并開展廣泛討論,澄清模糊認識,對一些都市報新聞采編人員頭腦中偏離正確方向的辦報宗旨、辦報思想和辦報方針進行糾偏,確立并筑牢為黨辦報為民辦報的思想,使新聞采編人員真正認識并承擔起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聞輿論工作“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和使命,真正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由于網媒、移動媒體的崛起和人們信息接收渠道、媒介消費習慣的改變,目前都市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但是經營困難并不是媒體降低新聞報道的品質、質量和格調的理由,更不是背離社會主義新聞媒體的職責和使命的借口。況且以低俗化、劣質化新聞來吸引讀者眼球,看似短期內可以吸引一部分讀者,但實則是飲鴆止渴,慢性自殺;從長遠來看,必將喪失公信力和權威性,被廣大讀者所唾棄。所以,越是在當前經營困難的時候,都市報越要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效益觀,防止被眼前經濟利益所綁架和俘虜,要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絕不能以犧牲社會利益為代價來謀取媒體私利;報社管理層和采編人員要具有政治家辦報意識,始終保持政治敏銳性,要有大局觀和服務大局意識,對敏感新聞必須慎重衡量它的社會效果,把握新聞報道的時機,注意把握好新聞報道的度,始終堅持積極向上的健康文風,決不能不顧社會影響和社會效果,追求轟動效應和跟風炒作,使作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一部分的都市報新聞客戶端墮落成資本主義的“八卦小報”。
在當前媒體競爭空前激烈的背景下,都市報要樹立以新聞質量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思想,不管是紙質版還是新媒體版都要以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吸引讀者、留住讀者,不斷提高傳播力、公信力、知名度和影響力。新聞采編人員要以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源源不斷采寫鮮活的、貼近廣大讀者的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要多從群眾視角報道黨的方針政策,多從群眾的視角報道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多挖掘各行各業(yè)中的先進典型人物、群眾中的好人好事,多報道社會上的新風尚、新現象,多出一些“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新聞作品,多傳播正能量,在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同時,也贏得自身的發(fā)展。
新聞客戶端傳播以快見長,但正因為傳播快捷,所以尤其要重視把關和把關制度建設。習近平指出:“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要讓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導報刊版面、廣播電臺、電視熒屏,主導網絡空間、移動平臺等傳播載體,不能搞兩個標準、形成兩個‘輿論場’?!盵6]不管是紙質版面,還是網頁,不管是微信公眾號、微博,還是新聞客戶端刊發(fā)推送的新聞,都要以同樣的標準嚴格要求,都要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對傳統媒體新聞要求的同一標準來審核、把關新聞客戶端推送的新聞?!叭龑徶贫取笔俏覈鴤鹘y媒體確保新聞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和優(yōu)良傳統,要改進都市報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報道質量,必須發(fā)揚傳統媒體的優(yōu)良傳統,借鑒傳統媒體的新聞把關制度,嚴格執(zhí)行“三審制度”,堅決杜絕新聞客戶端推送出導向不正確的新聞,堅決剎住當前都市報新聞客戶端中的標題黨、低俗化、劣質化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