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清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分層模式布置作業(yè),能夠充分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并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以初中物流《家庭用電》一課為例,分析了學生在常規(guī)練習及考試時丟分的主要原因,完整地闡述了分層布置作業(yè)各環(huán)節(jié)的側重點,希望為廣大初中物理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作業(yè)分層布置;丟分原因
一、案例背景
在很多教師、家長的印象中,一名學生如果智力正常、學習態(tài)度良好,能夠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yè),但考試成績永遠處于“中等偏上”以及“優(yōu)秀邊緣”,則問題往往出現(xiàn)在學習方法上。換言之,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尚未得到激發(fā),無法對自身潛能進行最大程度的調動,繼而導致無法對知識點進行精確掌握,在課后練習及考試期間,容易出現(xiàn)多種“本可避免”的錯誤[1]。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應該滲透“分層”思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yǎng)能力、發(fā)散思維,逐漸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優(yōu)質學習方法,從而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本文以初中物理《家庭用電》一課為例,闡述作業(yè)分層布置模式下,各環(huán)節(jié)的側重點,以供參考。
二、案例描述
在初中物理學科中,《家庭用電》一課的主要知識點可分為:
(1)家庭電路的基本組成,包含低壓進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裝置、插座、用電器、用電器開關;
(2)零線與火線的認識與判別;
(3)正確認識觸電現(xiàn)象以及行之有效的漏電保護方式;
(4)辨別日常生活中,安全用電與非安全用電的具體行為。
上述四項知識側重點,需運用一個完整的教學課時,完成對相關概念的講解,綜合而言,知識內容較多。
對《家庭用電》一課進行全面梳理后可發(fā)現(xiàn),與電阻及變阻器、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電阻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等課程相比,《家庭用電》一課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具備較強的熟悉感,故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接受度較高,能夠積極回應教師提出的問題,使教師獲得大量的反饋。但通過課后練習及階段性考試的檢驗,與該課相關的知識點,往往是學生丟分的“重災區(qū)”,原因在于:
(1)學生在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接受程度較高,即在特定時間內,感到新知識的難度較低,導致其心理重視程度不足;
(2)在課后自主練習階段,學生會本能地將復習側重點放在“知識難點”方面,對“相對簡單”的知識點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
作為物理教師,應當詳細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充分納入對不同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量,進而在布置作業(yè)時,采用分層模式,使具備不同知識基礎、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均能夠在作業(y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
三、案例分析
針對上文提到的《家庭用電》一課的四項主要知識點,筆者在布置作業(yè)時,進行如下設計:
第一層:回顧構成家庭電路的全部重要元素,并用自己的語言,將書本內容與自家電路構成一一對應,完成總結。首先,對進戶線的走向、電能表布置在何處、室內電能供應總開關位于何處、采用何種類型的保險裝置等,進行全面了解,既可以加深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對自家房屋電路布設的熟悉程度,一舉兩得。
第二層:向其他家庭成員介紹插座、零線、火線、用電器及用電器開關的作用原理,在家長的幫助下,對相關知識進行印證。(1)插座的主要作用在于:使用電器接入電路,為其正常運轉提供電能。常規(guī)分類為雙孔插座以及三孔插座,在插頭處,以“V”表示零線、以“L”表示火線、以“E”表示接地線。此過程能夠引導學生對插座、用電器插頭進行仔細觀察,達到加深記憶的目的。(2)所有接入家庭電路的用電器,均采用并聯(lián)形式接入??捎诖颂幵O置思考問題,即為什么采用并聯(lián)形式,而非串聯(lián)形式,增加《家庭用電》一課與前面章節(jié)《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之間的聯(lián)系,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3)用電器開關的作用,表面上是控制用電器啟動與關閉,深層的實現(xiàn)原理在于,使用電器串聯(lián)在火線上,在未曾拔出插頭,但卻令用電器停止工作時,實際上進入了“斷火不斷零”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此過程的實現(xiàn)原理進行描述,目的在于加深對“火線”、“零線”概念的深度掌握,避免混淆。(4)要求學生收集近年來,新聞媒體報道的,有關觸點事件的新聞,明確觸電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度理解人為什么會觸電(即人體是電阻,一旦某個身體的多個部位同時接觸到與火線相連的帶電體及零線、大地時,人體會成為電路的一部分;如果經(jīng)過人體的電流強度超過一定程度,即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了解人的觸電機理后,迅速拋出新的問題——面對人體觸電現(xiàn)象,應該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既可以迅速幫助觸電者脫離險境,又不會使自身受到傷害(重點在于:切斷電源、用干燥絕緣的物體將電線挑開;發(fā)生電失火現(xiàn)象時,采用何種方式滅火才是正確的做法等)。
第三層:上述兩層均為“指引性”回顧,即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將知識點“串接”,采用“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方式,幫助學生將《家庭用電》一課中出現(xiàn)的所有知識點進行整合,最終達到重新理解、加深記憶、明確教學側重點的目的。待基礎打牢之后,借助習題鞏固時,要求學生在正確作答的前提下,還應將題目重點考察的內容標出,完成自主總結。比如如下題目:“在表演臺上,某人聲稱具有特異功能“不怕電”,他將燈泡接到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上,燈泡亮;取下燈泡后,他用雙手同時抓住兩根電線芯,并讓別人用測電筆觸其肌膚,眾人見氖管發(fā)光而瞠目結舌,對此,從科學角度進行判斷,表演者采用何種方式,方可實現(xiàn)這一目的?”學生在給出答案后,需要從“出題者”的角度,對問題著重考察哪些知識點進行判斷,進而提高深度思維。
四、結論與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分層”的方式,幫助具備不同基礎、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在課后自主復習期間,圍繞課堂所學進行由淺入深式的全面梳理,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記憶程度;在此基礎上,在做題練習時,找出題目考察的側重點,進一步加深理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解題思維。
參考文獻
[1]?梁成山.初中物理作業(yè)分層布置的實踐與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12):110.
[2]?王晶晶.初中物理作業(yè)分層布置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8,36(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