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不難發(fā)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精神的力量,多次談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沂蒙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強調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僅今年以來,就多次發(fā)表過有關精神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比如,新時代要弘揚西遷精神、延安精神等。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本窳α渴菓?zhàn)勝疫情的強大支撐。物質上的實力,讓我們在困難面前更有底氣;精神上的頑強,讓我們在挑戰(zhàn)面前絕不低頭。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國動員匯聚的物質力量有力地支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開展,釋放出的精神力量同樣讓世人震撼。正是由于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撐和內在引領,中華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救援故事,見證了一次次拼盡全力的戰(zhàn)斗時刻,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團結一心,筑成了牢不可破的抗疫長城。
一個國家需要有物質國力,但如果沒有相匹配的精神國力,絕不能稱之為世界強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面對的是一窮二白的舊中國,面臨著西方國家的懷疑、輕視、打壓和封鎖,在這樣的廢墟上建設一個強大的新中國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建成的。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面對美國糾集的聯(lián)合國軍,如果沒有一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怎么能取得偉大的勝利?正是源源不斷的精神傳承,才讓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曾經一段時間,不少人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喪失了信仰,追逐物質享受,忽視精神修煉,精神滑坡成為一個令人憂心的社會現(xiàn)象。雖然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的成就,但精神國力卻與日漸強大的物質國力不相匹配,這樣的國家,只能說是大而不強。正是有鑒于此,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高層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個危險傾向,推出了系列工程加強精神培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tǒng)領精神建設,以“四個自信”來強化精神堤壩的穩(wěn)固。用精神的力量、集體的力量托起一個偉大的時代。這不僅僅是出于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需要,更是著眼于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長遠考慮。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的“承重墻”,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核心價值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精神的酵母,是被一個共同體集體認同的價值觀念,是凝聚一個族群的精神紐帶,它內存于心,外化于行,為人生提供精神支撐,為族群提供價值共識,為國家確立文化方位。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價值觀是各種具有精神的集中提煉,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新時代精神高度融合的靈魂。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更是迎接新時代各種挑戰(zhàn)的要求。
當今時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風云變幻,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改革推進也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壓力。
從個人來說,我們亟需從“物”的城堡中走出來,應從以鄰為壑的私欲中走出來,從物化的“小時代”里走出來,從國家、民族以及人民的“大德”出發(fā),抬起尊嚴的頭顱,仰望頭上的星空,確立前行的方位。從國家來說,更應該弘揚中國人民特有的精神品格,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以一種元氣滿滿的精神狀態(tài)來應局破局。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從磨難中總結教訓、汲取智慧力量,大力弘揚偉大的中國精神,凝聚億萬人民共同奮斗的磅礴偉力,我們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