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甘肅省康樂縣草灘小學,甘肅 康樂 731511)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要注重讀與寫的有效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中包含很多因素,而閱讀和寫作作為構成其基本的兩大元素,對于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資源,寫作可以有效地展示閱讀成果。進行讀寫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寫作水平全面提升。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并找出相關實施策略,滿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舊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中一味地以自我講解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缺少創(chuàng)新性,只是對閱讀部分與寫作部分進行簡單式填鴨教學,沒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1]導致學生無法深入掌握語文閱讀內容,從而降低了寫作水平,這樣就會喪失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都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但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教學時間分配不均衡,如果沒有教閱讀與寫作重點以及時間安排合理,那么在閱讀講解時,就沒有重難點之分,學生很難在閱讀中找到主次關系。如果把時間分配在閱讀的比重增大,那么寫作時間就會相應縮短;最后會導致學生忽略寫作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沒有進行合理的閱讀鋪墊,直接進入寫作部分,則會使學生缺少閱讀素材資源,不利于寫作的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課堂效果。并沒有在教學中滲透閱讀與寫作的技巧,只是進行簡單的課本教學。沒有告訴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形式進行閱讀,會導致學生在閱讀方面遇到困難。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以及技巧,那么對于讀寫部分就有很大的學習障礙。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中,老師需要將閱讀與寫作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與內容設計。所以在實踐過程中,需要老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將一些新型教學方式融入其中,比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等,將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從而轉變教育觀念。[2]比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兩篇文章時。老師要讓學生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在進行文章精讀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文章寫作背景以及深刻含義,而在略讀部分中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以及優(yōu)美字句并進行積累即可,為寫作部分進行鋪墊,構建良好的寫作框架,有利于讀寫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應用,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宰寣W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并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第四單元《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影音、視頻等,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的由來。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所學知識。當學生再次想到這些內容時,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寫作訓練。讓學生更加清楚地進行文字表達,在激發(fā)學生讀寫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進行讀寫結合過程中,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來源,寫作鞏固閱讀成果。由于在教學中老師缺少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所以導致學生對于課文理解不夠透徹,以至于在寫作過程中導致作文結構混亂、內容枯燥的問題。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文章中心句等,在進行仿寫訓練。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童話故事時,對于習作內容的故事新編??梢宰寣W生們通過對于童話故事的了解,從而進行故事的仿寫、續(xù)寫,來訓練寫作技巧。將閱讀知識運用到寫作當中,從而有效地促進行讀寫融合。
閱讀與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整體,需要老師積極轉變教育思想。對閱讀教學進行合理安排,同時要引入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后還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以及仿寫訓練的指導。以讀寫相結合的模式,共同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為學習其他科目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