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61)
在2016年中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政課程的事,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备魑似渌n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和使命?!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有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服務的任務”。怎樣在教學過程中于無聲處滲透德育教育,適應社會對勞動者的要求,與德育課和其他課程同頻共振,是中職語文課面臨的新課題。
中職語文課本篇目的選取,非常充分地考慮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由于大多數(shù)作者在寫作時,會受到當時的環(huán)境、背景的影響,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志向、情懷、理想、希望、抱負。這些因素本身,就是非常寶貴的德育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從“背景介紹,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這個角度下手,讓學生在對課文有整體認識和理解的同時,也能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而不露說教痕跡。比如《合歡樹》一課時,作家史鐵生“身殘志堅,與命運抗爭”的生平事跡,對母愛的深刻體驗和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會很自然地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是學生精神成長的養(yǎng)分。
中國文學史,實際上是中國歷史在文學領域的折射,正所謂一枝一葉總關情。特別是現(xiàn)當代的魯迅、巴金、郭沫若、茅盾、莫言、畢淑敏等一大批作家,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人特質。學生在學習他們寫作背景的同時,經過教師的講解,能夠了解到當時中國社會的矛盾、知識分子的吶喊以及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這樣,學生一方面以文學為切入點對中國社會歷史見微知著,避免了枯燥的歷史知識灌輸;一方面以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情懷抱負做底色,便于更好的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從另一角度印證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
德育工作的敵人,莫過于填鴨式灌輸?!白灾鳌献鳌骄俊北旧砑仁切陆虒W改革積極倡導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白灾鳌献鳌骄俊边\用在語文這種與德育存在千絲萬縷內在聯(lián)系的課程中,無形中成為思想道德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利器。
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在討論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并親身感悟、體驗,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在正確的結論中主動獲得道德體驗。
如中職學生對愛情的懵懂感覺容易表現(xiàn)為早戀、男女不文明行為等違規(guī)行為。那么在教授《關雎》時,就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去感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情,促使中職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時,可以先從學生身邊可見的早戀行為導入新課,引出問題——真正的愛情什么樣?從而導出數(shù)千年前古人的愛情絕唱——《關雎》。既做到了語文課與德育課之間的整合,也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在誦讀、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古人的戀愛觀進行評價,學生可以直言不諱、各抒己見,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點撥。最后,師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總結出:愛情里有理智,也有尊重;有距離,也有忠貞,從而誘導學生反思現(xiàn)實中早戀和男女不文明行為等現(xiàn)象。
中職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只有源于學生實際生活的語文教學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真實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體驗,形成真實的道德認知。因此,教師根據(jù)德育目標,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育情境,使教育因素情境化、現(xiàn)實化。
如在戲劇學習單元,如果單純講授戲劇文本,就會讓學生感受偏于單薄膚淺,不如讓學生親身角色扮演,體驗戲劇情節(jié)的走向、矛盾的推進,感受角色的形象和心理,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豐富內涵。比如在《雷雨》扮演中,他們才能發(fā)現(xiàn)虛偽面具下周樸園的自私本質和資本家丑惡嘴臉,而扮演侍萍的學生,又能對女主角多年來的心酸、自尊、剛強、懊悔和感情世界感同身受。
又如,在《列車上的偶然相遇》一課的課后討論,可以延伸成辯論賽 “人的成功主要靠機遇VS人的成功主要靠奮斗”。學生們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教師適時點撥:機遇和奮斗,都是一個人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同學們倒戈對手,正是我們從內心認同這一點的證明。
教師如果只注重課本教材的解析和品鑒,容易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其實,課外閱讀相比課本是更廣大的文學寶藏,也是更廣闊的德育陣地,是課堂學習之外的“又一村”。
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主要包括舉辦讀書會、“我是朗讀者”分享會、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評比等活動。雖然學生因年齡和層次限定,喜歡網絡小說,對嚴肅讀物缺乏興趣,但教師應當善加引導,激勵學生多讀有價值、有意義的書籍。
比如在講授記人類文章時,師生可以課下閱讀交流《懺悔錄》《巴爾扎克傳》等,了解偉大人物的人生軌跡和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在講授小說單元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推薦《飄》、《福爾摩斯探案集》甚至《哈利波特》系列。教師只要細心甄別流行文學中的德育元素,選取彰顯人性真、善、美的作品,就一定能對學生的思想成長產生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的素材和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只要敢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善加誘導,定能讓學生學習到取之不竭的人生智慧和做人的道理,進而提高他們的自身道德修養(yǎng)和品質,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