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軍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平安堡學區(qū)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7399)
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訓練無序、批改評價無序,教師應構筑有序的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能力。
長時間以來,我國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視一般都集中在初中階段,因為學生在中學階段面對升學的壓力,就開始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集中式訓練,而對小學階段寫作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重視度不夠,致使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寫作能力一直處于低水平的狀態(tài)。
(一)小學生不愿寫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講,作文課是一場噩夢,一說上作文課,學生便開始垂頭喪氣,愁眉苦臉,拿著作文本,冥思苦想,一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寫什么,該怎么寫。這種不愿寫作文的心態(tài)一般都與寫作態(tài)度和寫作興趣有關,通常都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
(二)小學不會寫作文。作文教學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貫穿著學生學習的始終,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會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碰到一篇作文,無從下筆?;蛘呤墙處熢谧魑慕虒W中,給出固定的模式,學生寫作文生搬硬套。小學生不會寫作文,主要是因為對生活環(huán)境缺乏觀察,不注重積累素材,使學生無內容可寫,有的是內容充足,但是缺乏寫作技巧,不知道怎樣才能寫好。
(三)小學生不會改作文。修改是寫好一篇作文的重要方法,而在小學生的思想觀念中,作文就是寫完就算完事了,批改是教師的工作,只注重教師批改的分數(shù)和評語,也不對評語進行仔細思考,然后對作文進行修改,沒有形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對小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就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多與自然基礎,積累作文語言等。
(一)養(yǎng)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小學生應該具備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的能力,有意識得提高自己的見識,不斷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留心觀察的習慣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給學生布置觀察生活的任務,有意識得讓他們去觀察,比如上學途中,會遇到什么樣的景物,什么樣的人;寫人物作文時,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形態(tài)、動作姿勢等。有意識得為學生提供觀察事物的機會,讓他們逐漸養(yǎng)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讓小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應該引導學生寫日記,記錄每天發(fā)生的事情。剛開始,讓學生先學會說,讓他們先學會口頭描述一件事情,以說促寫,學會了怎么寫,就大致知道該怎么寫。然后讓學生每天通過看、聽、說等方式,把每天經歷過的、看到的事物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既鍛煉了學生觀察生活細節(jié)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
(三)重視閱讀的作用,積累作文語言。作文教學不應局限在課本之中,應該讓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或者容易理解的名著,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思想,積累更多的文化素材,掌握更多的作文語言或者名人名言,使在寫作文時,能應用其中,不至于出現(xiàn)語言貧乏的現(xiàn)象,為作文增添色彩。
(一)文字評價。對學生作文進行批閱的時候,應該仔細閱讀學生的作文,對寫得比較好的地方寫一寫鼓勵的評語,寫得不好的地方要寫出修改意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辛苦寫出的作文得到了老師的重視,從而樹立了信心,提高了寫作的興趣,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
(二)面對面的交流。很多學生對于老師批改過的作文,只是關注評分,對于評語置之不理,也沒有按照老師的評語進行修改,因此,學生與師生之間面對面得進行批閱,能提高學生對作文的重視度。教師應選出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享、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寫作思路,然后再向學生傳授更多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評價別人作文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逐漸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三)心靈上的交流。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也是他們思想的體現(xiàn),真情的流露,教師應該真心地去感受,不能覺得他們寫的作文比較幼稚,可笑,畢竟他們的思想比較單純,童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批改作文,感知他們的世界,才能讓學生與教師真誠地交流,而不是在迎合或應付老師、考試去進行寫作。
小學作文的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小學教師不斷進行作文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作文教學水平,使小學作文教學能循序漸進,為學生將來的寫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