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上古漢語“獨不+VP+乎/邪/與”構式研究

      2020-12-07 10:04禹雅潔
      現(xiàn)代語文 2020年7期
      關鍵詞:句末構式焦點

      禹雅潔

      摘? 要:“獨”在春秋末期就已經(jīng)由動詞語法化為反詰語氣副詞,這為“獨不+VP+乎/邪/與”構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一格式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蔼毑?VP+乎/邪/與”是由反詰語氣副詞“獨”+否定副詞“不”構成的、以聽話人為話題焦點的反詰構式,符合人際修辭的禮貌原則。它不僅能夠維護語言交際雙方的面子,也能表現(xiàn)出說話人對聽話人的詰責、鞭策或勸告。由于語言發(fā)展遵循簡約原則,加之由專職反詰副詞構成的“豈不+VP+乎”成為主要反詰構式,“獨不+VP+乎/邪/與”構式便逐漸退出了話語體系。

      關鍵詞:“獨不+VP+乎/邪/與”;構式;預設;焦點

      一、引言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中《妄稽》簡72有“女(汝)亦蜀(獨)不我直?”一句話,高中正認為,“獨”表示反問語氣,“汝亦獨不我直”當譯為“難道你也不認為我說的對?”[1](P85)筆者認為,這是省略句末語氣詞“乎/邪/與”的反詰句,亦屬于“獨不+VP+乎/邪/與”結構。由于現(xiàn)代漢語中未見“獨”表示反問語氣的用法,這對我們理解《妄稽》簡文造成了一定困難。本文通過語料庫檢索,發(fā)現(xiàn)“獨”表示反問語氣的用法始現(xiàn)于春秋末期;我們還發(fā)現(xiàn),“獨不+VP+乎/邪/與”格式在上古漢語時期共有92例。具體如表1所示:

      認知語言學家Goldberg指出,“在任何語言結構,只要在形式和功能的某個方面不能從其組成成分或其他已知構式中嚴格預測出來,就可視為構式。即使是能夠被完全預測出來的語言結構,只要有足夠的出現(xiàn)頻率,也可被視為構式?!盵2](P6)按照這一界定來看的話,上古漢語固定格式“獨不+VP+乎/邪/與”也基本符合構式的標準。因此,我們將從構式語法的角度對它進行探討。

      二、“獨不+VP+乎/邪/與”構式解析

      蘇丹潔認為,“語言的句法層面,存在的是各種各樣的構式,構式內部語義配置的每一部分語義都以一個語塊的形式來負載;每個構式都由語塊構成,語塊是構式的構成單位”。在此基礎上,蘇丹潔和陸儉明提出了“構式——語塊”分析法[3](P562)。就此而言,“獨不+VP+乎/邪/與”是由“反詰語氣副詞(獨)+否定副詞(不)+動詞短語+句末語氣詞(乎/邪/與)”構成的一個反詰構式,意思是“難道不/沒有……嗎?”例如:

      (1)君獨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2)君獨不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乎?(《呂氏春秋·長利》)

      例(1)可譯為:“您難道不知道死者不可以復生嗎?”例(2)可譯為:“您難道沒有聽說過成王建成成周時說的話嗎?”

      (一)“獨”的語法化

      沈家煊對“語法化”進行了如下界定:通常指語言中意義實在的詞轉化為無實在意義、表語法功能的成分的這樣一種過程或現(xiàn)象,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學稱之為“實詞虛化”[4](P7)。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獨”的語法化過程。

      《說文解字·犬部》:“獨,犬相得而鬥也。從犬蜀聲。羊為群,犬為獨?!盵5](P204)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則獨而不群。引伸叚借之為專一之稱。”意思是說,兩犬相聚則爭斗不休,因此,犬類通常以個體狀態(tài)進行活動??梢姡蔼殹钡谋玖x為動詞。在春秋時期,人們已開始用表示兩犬相斗的動詞“獨”來指代這一動作結果所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單獨”,以修飾核心動詞,在“獨+VP”的句法結構中作狀語。于是“獨”就通過轉喻引申,由動詞變?yōu)橐饬x較虛的范圍副詞,指行為動作是以個體進行的,可譯為“單獨,獨自”。例如:

      (3)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詩經(jīng)·衛(wèi)風·考槃》)

      由于某件事是獨自、個人進行的,此行為主體的見解有可能與他人相反,因此,這一主體往往會對事態(tài)發(fā)出怨惜情緒。于是“獨”在表示單一性的同時,又引申出表示怨惜的語氣副詞義,它側重于主觀感受方面,義為“唯獨、偏偏”。此時,“獨”的意義更加虛化,常用于疑問句和感嘆句中,用以加強悲怨、惋惜的語氣。例如:

      (4)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后予?”(《尚書·仲虺之誥》)

      (5)吾獨不得廉頗、李牧為將,豈憂匈奴哉?。ā稘h書·馮唐傳》)

      在強調主體心理預設與客觀事實存在巨大反差這種情形時,“獨”又增添了表示逆反的語氣副詞義,義為“單單,卻”。此時,主體在表示單一性的基礎上便增加了一層詰責的語氣。例如:

      (6)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左傳·隱公元年》)

      可以看出,通過語法化,“獨”由動詞虛化為表示怨惜、逆反的語氣副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反詰句和感嘆句中,用以加強怨惜、詰責的語氣。由于“獨”在反詰句中使用頻次較高,久而久之,表示反詰的語境義就被“獨”所吸收,成為“獨”的一個義項,表示對偏離正常事實主體的反詰,義為“難道,怎么”。例如:

      (7)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左傳·宣公四年》)

      (8)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獨”在春秋末期就已經(jīng)由動詞語法化為反詰語氣副詞,這為“獨不+VP+乎/邪/與”構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獨不”的替換項

      呂叔湘指出,“反詰實在是一種否定的方式:反詰句里沒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詰句里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肯定?!盵6](P294)馬建忠也指出:“故句意正者,狀字弗之;而句意反者,弗辭反不加焉。此所謂反比例也,亦即前所謂視句讀所冠狀字之順逆,以為意之反正云爾也?!盵7](P371)“獨不”由反詰語氣副詞“獨”+否定副詞“不”組成,義為“難道不/沒有……”,表示對VP的肯定。例如:

      (9)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呂氏春秋·貴生》)

      例(9)可直譯為:“您難道不可以舍棄我嗎?”其實際意義是“您應當舍棄我”。

      在上古傳世文獻中,與“獨不”結構相同且?guī)釉~賓語的格式,還有“豈不”“寧不”“曾不”“獨未”等。例如:

      (10)豈不日戒?玁狁孔棘。(《詩經(jīng)·小雅·采薇》)

      (11)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jīng)·鄭風·子衿》)

      (12)先生既來,曾不發(fā)藥乎?(《莊子·列御寇》)

      (13)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禮記·樂記》)

      我們對上古傳世文獻中“豈不”“獨不”“寧不”“曾不”“獨未”的語料進行了檢索,具體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豈不+VP+乎/邪/與”格式最多,達325例,這是因為“豈”為專職表示反詰的語氣副詞;“獨不+VP+乎/邪/與”格式次之,有92例,雖然比“豈不”格式要少,卻又遠遠多于其他格式??梢哉f,在上古漢語時期的“反詰副詞+不+VP+乎/邪/與”格式中,它的數(shù)量是相當可觀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獨”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常用反詰副詞。就此來說,我們對“獨不+VP+乎/邪/與”這一結構進行探討,對上古漢語反詰構式的研究也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句末語氣詞“乎/邪/與”

      在上古文獻中,“獨不+VP”構式計有92條用例,其中,句末語氣詞為“乎”的有62例,為“邪/耶”的有21例,為“與/歟”的有5例,句末語氣詞省略的有4例。

      馬建忠將“乎”“哉”“耶”“與”“夫”“諸”歸為傳疑助字,他分析說:“‘乎字有助擬議之句者。夫擬議之句,本無可疑之端,而行文亦無句句僵說之法,往往信者疑之,后信者愈信矣。惟一切較量計度之神情,有僅恃‘乎字傳之者,亦有兼用疑難不定之狀字者。而句意與狀字,往往有反比例焉?!彼€引“王獨不見夫蜻蛉乎”諸句為證,云“所引諸句,皆非可疑之事,而叚前設問,呼起下文以應之”[7](P370)??梢?,“獨不+VP”構式本無疑問,“獨不”為弗辭狀字,它與“乎”搭配,以描繪出說話人擬議之神情。

      “邪”和“耶”是古今字,后人造出“耶”字主要是為了區(qū)別“邪惡”之“邪”?!恶R氏文通》云:“‘邪系楚音……其助擬議之句法同‘乎字?!盵7](P379)可以說,“獨不”這一弗辭狀字與“邪”搭配,亦為正意反說。

      “獨不+VP+邪”格式最早見于《莊子》:

      (14)彼將內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女獨不聞邪?(《莊子·至樂》)

      例(14)中的“女獨不聞邪”猶云“汝當聞此”。

      “獨不+VP+耶”格式最早見于《戰(zhàn)國策》:

      (15)雖以臣為賤而輕辱臣,獨不重任臣者后無反覆于王前耶?(《戰(zhàn)國策·秦策三》)

      “與”“歟”亦為古今字,為區(qū)別“與共”之“與”,后人遂造“歟”字代之。馬建忠云:“‘與字之音,與‘乎字相終始?!鹾硪簦糁?,‘與唇音,音之終。其用法亦大同。”[7](P381)可見,“與”在作句末語氣詞時,跟“乎”的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

      “獨不+VP+與”格式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

      (16)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莊子·秋水》)

      “獨不+VP+歟”格式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

      (17)周諺曰:“囊漏貯中?!倍毑宦剼e?(西漢劉向《新序·刺奢》)

      (四)變項“VP”

      通過對上古傳世文獻中“獨不+VP+乎/邪/與”語料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VP的構成成分共有4種類型:

      1.VP由動賓短語構成

      (18)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莊子·人間世》)

      (19)崔子,子獨不為夫《詩》乎?(《呂氏春秋· 知分》)

      2.VP由“助動詞+動賓短語”構成

      (20)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呂氏春秋·貴生》)

      在例(20)中,VP由助動詞“可以”+動詞“舍”+代詞“我”組成。

      3.VP由“動詞+介賓短語”構成

      (21)縱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動我,我獨不愧于心乎?(《史記·田儋列傳》)

      4.VP由“動詞+N之V”構成

      “N之V”為先秦常見構式,是結構助詞“之”插入到“N+V”這一主謂詞組中的一種名詞性結構,它通常用來指稱一個具體事件,如:“人之無良, 我以為兄?!保ā对娊?jīng)·鄘風·鶉之奔奔》) 因此,“動詞+N之V”其實就是“動詞+NP”格式。例如:

      (22)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莊子·秋水》)

      三、“獨不+VP+乎/邪/與”的表達效果

      (一)“獨不+VP+乎/邪/與”構式的禮貌原則

      張克定指出:“語用預設是關于言語活動的預設,是交際者對自己所說語句的預設,這種預設可以是交際雙方所共知的,也可以是說話人自己知道而聽話人不知道,但聽話人能夠根據(jù)說話人的話語推斷出來?!盵8](P15)說話人在進行語言交際時,常常通過一定的話語反映自己對命題的某種態(tài)度、意圖,同時這種態(tài)度、意圖也傳遞了某種預設信息。例如:

      (23)君獨不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乎?(《呂氏春秋·長利》)

      這個反詰問句表達了說話者的命題態(tài)度與意圖。說話人南宮括的語用預設是:“君”是所有人當中最應該聽說過“成王之定成周之說”的人,同時,這一句話也蘊含著說話人南宮括對聽話人魯穆公的不滿與詰責。

      (24)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呂氏春秋·貴生》)

      這句話補全主語后,當為“君乎!君獨不可以舍我乎?”這個反詰句顯示說話人王子搜的預設是:在所有人當中,“我”是最不愿意作越國君位的人,同時,蘊含著說話人王子搜對欲立他為越國國君的聽話者的提議與勸阻。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運用“獨不+VP+乎/邪/與”構式的說話人,其心理預設與聽話人的行為動作不符,表達了對聽話人的不滿、詰責或提議、勸阻,體現(xiàn)出對聽話人主體行為的否定。從本質上說,這種言外行為是不禮貌的。不過,由于聽話人往往為位高權重者或人多勢眾者,而說話人常常為德才兼?zhèn)湔撸@樣的社會地位和道德素養(yǎng)就要求說話人必須遵從禮貌原則,采用消極禮貌策略,在不改變言外行為的基礎上,將不禮貌的表現(xiàn)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減輕對對方的面子威脅。陳妹金曾指出,帶有疑問語氣詞的問句具有較高的禮貌級別[9](P21)。由此看來,反詰句的句末語氣詞能夠削弱反詰句的詰責語氣,使之帶有一絲疑問色彩,語氣就顯得更為委婉。在上古時期的“獨不+VP”構式中,句末有語氣詞的占比達95.7%,表明這一構式更加符合人際修辭的禮貌原則。與“君當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和“君竟未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這兩個句式相比,“君獨不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乎”的語氣顯然更加委婉,詰責的程度相對減弱,這樣既維護了聽話人的面子,也充分表達了說話人的態(tài)度。

      (二)“獨不+VP+乎/邪/與”構式的焦點功能

      劉丹青、徐烈炯指出,焦點是說話人最想讓聽話人注意的部分,其中,“話題焦點”是只有對比沒有突出的焦點,只能與句外的某個話語成分或認知成分為背景,在本句中得到突出,而不能以本句中其他成分為背景,因此,帶話題焦點的句子的整個表達重點仍然在話題后的成分即述題上[10](P244-247)?!蔼毑弧笔且粋€前附性的、有說話人主觀預設的話題焦點標記,它所帶的成分就是話題焦點。如例(23)中聽話人“君”為話題焦點,它具有明顯的對比性(與句外的其他人相比),句子的信息重心為“聞成王之定成周之說”??梢哉f,以聽話人作為話題焦點,能更引起聽話人的重視,同時,也表現(xiàn)出說話人對聽話人的不滿、詰責的態(tài)度和情感。

      四、結語

      “獨不+VP+乎/邪/與”是由反詰語氣副詞“獨”+否定副詞“不”構成的、以聽話人為話題焦點的反詰構式,符合人際修辭的禮貌原則。它不僅能夠維護語言交際雙方的面子,也能表現(xiàn)出說話人對聽話人的詰責、鞭策或勸告?!蔼毑?VP+乎/邪/與”構式是上古漢語時期的常見構式,但由于語言發(fā)展遵循經(jīng)濟簡約原則,“獨”字后來僅保留其主流用法,它的反詰副詞用法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加之由專職反詰副詞構成的“豈不+VP+乎”成為主要反詰構式,“獨不+VP+乎/邪/與”這一反詰構式便退出了話語體系。

      參考文獻:

      [1]高中正.北大簡《反淫》《妄稽》字詞考釋[J].語言研究,2019,(2).

      [2]吳為善.構式語法與漢語構式[M].上海:學林出版社, 2016.

      [3]蘇丹潔,陸儉明.“構式——語塊”分析法和教學法[J].世界漢語教學,2010,(4).

      [4]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 (4).

      [5][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6.

      [7]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8]張克定.語用預設與信息中心[J].外語教學,1995,(2).

      [9]陳妹金.北京話疑問語氣詞的分布、功能及成因[J].中國語文,1995,(1).

      [10]劉丹青,徐烈炯.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J].中國語文,1998,(4).

      猜你喜歡
      句末構式焦點
      焦點
      明辨概念,確立學科研究范式
      “也”“還”在英語中的用法
      “兩會”焦點
      釋疑
      構式語法對二語教學的啟示
      簡論Goldberg的認知構式語法
      彩世界
      焦點
      語言的單位究竟是什么?
      贵南县| 平谷区| 绥阳县| 丹凤县| 民乐县| 长顺县| 景德镇市| 肇州县| 中宁县| 龙山县| 乌兰浩特市| 扎鲁特旗| 荥经县| 铁力市| 峨眉山市| 金山区| 历史| 河池市| 泽州县| 南丰县| 曲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田阳县| 陵水| 安达市| 凤凰县| 丘北县| 肃南| 新乐市| 冀州市| 大石桥市| 沅江市| 新津县| 贡嘎县| 吴堡县| 洛隆县| 成安县| 长治市| 辽宁省| 胶州市|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