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紫陽第五小學,江西 上饒 333200)
問題式教學法一直是教學中重要的引領教學模式,無論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還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新課堂,問題教學一直是教學中提升師生互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渠道,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間。主線問題立足于教學大綱要求,滿足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需求。基于此,加強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主線問題”設計研究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向導。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能夠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采取的教學方式能否激發(fā)學生興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所說的,如果沒有任何興趣進行強制學習,則無疑在扼殺學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主線問題設計過程中,必須以學生興趣為基本出發(fā)點。
例如,在《圓的認識》一節(jié)課學習過程中,主線問題設計實施過程可以為:先利用投影儀為學生投射出一個圓的形狀,告訴學生今天所要講的知識就是圓。之后讓學生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畫一個圓,然后比賽誰畫的圓更加美麗。學生動手畫好圓后,讓學生對自己所畫的圓進行評價,很多學生都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就是自己所畫的圓并不圓,無論進行幾次嘗試,都無法達到屏幕中圓的效果。之后引出問題:為什么大家都在認真的畫圓,結果畫出來的圖形不圓呢?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這就是本節(jié)課所設計的主線問題,這一問題看似簡單,但蘊含了《圓的認識》中圓心、半徑等核心知識,圍繞這一問題開展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抓住知識的本質,讓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都保持積極性,保持探究欲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們逐漸受到了學生為主體的事實,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而是主動探索知識,參與知識遷移、傳遞的過程中。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探索空間,能夠讓學生自行感悟,體驗知識過程,確保主線問題設計能夠圍繞清晰的目標,能夠具有更加明確的問題走向。
例如,在學習圓周長和半徑之間關系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索。首先,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今天課堂中所要探索的問題,探索圓周長和半徑關系,半徑作為一條線段,很容易測量其長度,但圓的周長屬于一條曲線,這樣進行測量呢?一些學生提出將其拉直后進行測量,但馬上就遭到了學生的反駁,認為實際物體并不容易被拉直。這時,很多學生提出用車輪滾動的原理,其滾動一周,就能夠輕松的測量出其周長。學生們都躍躍欲試,開始動手操作。如果將上一個問題當做是第一個主線問題,而:怎樣探索圓周長與半徑之間關系?就作為第二個主線問題,學生通過同桌合作、測量圓周長度、觀察、對比、匯報等過程,積極進行探究,最后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教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炞C教材中的相關結論。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自身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操作能力都能得以提升。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經驗、生活經驗,提升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有效的主線問題設計,將自身豐富的生活經驗進行總結,加強其引入到數(shù)學教學課堂之中,通過生活實踐,對數(shù)學理論知識進行解釋。
例如,鍛煉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過程中,可以設置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小明和媽媽去超市購物,媽媽一共有19元錢,而超市商品全部為2元、3元、5元,三種價格的商品都至少需要買一件,問怎樣購買才能將19元花光?對于這種自己有親身經驗的問題更感興趣,愿意主動進行思考,探索各種可能性,進行各種搭配方案。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去不斷的進行假設,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提升學生數(shù)學計算能力很有幫助,同時假設、計算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逐漸提升。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通過主線引領小學數(shù)學課堂,體現(xiàn)了關注數(shù)學知識構建過程、關注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思想。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對于主線問題的設計,必須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索,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總之,只有合理的設計主線問題,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問題教學法的優(yōu)勢,更好的貼合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