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箏,陳奕瑋
(大連醫(yī)科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氣壓止血帶通過調節(jié)控制止血帶的壓力阻斷手術部位的主要血流供應,最大限度的使出血量減少,改善手術視野從而使手術平穩(wěn)進行,目前在四肢手術中已得到普遍應用,但應用止血帶是一個非生理性過程,同時也會造成副損傷,本文對術中應用氣壓止血帶的一些常見不良反應加以總結,幫助醫(yī)護人員在臨床中快速識別并加以預防。
氣壓止血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皮膚損傷,在止血帶應用的整個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微小問題導致止血帶使用不當都會引起皮膚的損傷,如紅腫,瘀斑,壞死等,會給患者造成額外的困擾,也不利于醫(yī)患關系的和諧,術中采取各種措施如放置柔軟的襯墊,完善檢查應用止血帶的流程等去最大程度的減少皮膚的破損[1]。
在止血帶下的肌肉,血管等由于壓力作用會暫時性的缺血缺氧,從而形成一些無氧代謝產物,在止血帶放松時也會引起缺血再灌注損傷,都會造成止血帶疼痛現象,若麻醉深度不夠時,病人極易術中躁動,不利于手術的進行[2]。竇雪嬌等[3]發(fā)現在下肢手術中運用超聲引導下多點神經聯合阻滯能明顯減輕止血帶疼痛。各種減輕止血帶疼痛方法的出現為臨床醫(yī)護人員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上肢手術中常容易出現神經損傷,其中橈神經損傷最多見,出現感覺缺失和肢體麻痹。缺血再灌注導致的神經損傷主要是神經水腫、神經血管周圍脫髓鞘等,尤其是卵磷脂水腫。血管腔直徑因為神經外膜和神經外膜的微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而減小,神經沒有充足的血流供應,導致血管周圍髓鞘選擇性損傷[4]。
在止血帶充氣時,外周血管受到壓迫致使回心血量增多,止血帶及遠端組織易發(fā)生缺血性損傷,當止血帶放氣時,血液重新分配到缺血肢體,有效循環(huán)血量顯著減低,血壓下降,同時心肌因回流的無氧代謝產物刺激而收縮,引起休克,缺血肢體也會發(fā)生從局部累及到全身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嚴重的肺損傷可迅速發(fā)生有生命危險的肺栓塞[5]。高軍輝等[6]研究右美托咪定在下肢手術中應用可以穩(wěn)定止血帶反應引起的血流動力學異常,對手術的成功進行提供保障。
造成止血帶不良反應的原因很多[7],止血帶的選擇、捆扎部位、使用壓力、使用時間、放松速度等因素是醫(yī)護工作者在臨床操作中應注意的方面,有意識的思考并且能夠根據情況靈活變通來有效處理發(fā)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優(yōu)化手術過程中的每個小細節(jié)會大大提高手術的質量與成功率,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既是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是對患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