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國醫(yī)大師鄧鐵濤鼓脹醫(yī)案淺論人參之用法

      2020-12-10 12:22:04鄧皓文
      關(guān)鍵詞:太子參國醫(yī)西洋參

      鄧皓文 陳 斌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 (湖南 長沙,410000) 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

      中醫(yī)古籍中最早記載鼓脹病名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1,2],“鼓脹”亦稱“臌脹”,為四大疑難重癥“風(fēng)、癆、臌、膈”之一,臨床上以腹部膨脹如鼓,腹皮青筋顯露,膚色蒼黃為主要表現(xiàn),正如《靈樞經(jīng)·水脹篇》所說:“鼓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脹多伴有脾虛水濕不能運化之癥,因此臨床上常用各類人參來補益脾胃,以健脾祛濕。現(xiàn)如今人參種類繁多,按栽培方式命名,有野山參、園參等;按產(chǎn)地命名,有高麗參、吉林參等;按炮制方法命名有紅參、白參等。紅參性溫助陽,白參即為人參自然曬干所制,無紅參溫補之力,長于補脾益肺。而如今臨床所用的黨參非古時之黨參,古時黨參為山西上黨地區(qū)產(chǎn)的五加科植物人參,而今言黨參為桔梗科植物,雖有健脾益氣之功,但效力遠不及前者。國醫(yī)大師鄧鐵濤在治療1例鼓脹患者過程中,前后共用到3種人參,筆者從中受到啟發(fā),收集其他醫(yī)家治療鼓脹的醫(yī)案,總結(jié)其與鄧鐵濤關(guān)于人參用法的異同,試圖歸納出不同種類人參在治療鼓脹中的不同用法。

      國醫(yī)大師鄧鐵濤治一鼓脹患者[3],初診見:患者臥床不起,面色蒼白無華,氣逆多痰,語聲低微,納呆,腹大如鼓,靜脈怒張,肝區(qū)痛夜甚,四肢消瘦,足背微腫,唇淡,舌瘦嫩,苔白厚,脈細弱。鄧?yán)蠑M處方一:高麗參(燉服)9 g,陳皮1.5 g。處方二:太子參、白術(shù)、菟絲子、丹參、雷丸各12 g,何首烏15 g,云芩、楮實子、蕪夷各9 g,谷芽24 g,甘草5 g。兩方同日先后服,服藥后次日精神好轉(zhuǎn),肝區(qū)痛減,尿量增加,舌苔斑剝,下生起新苔。第4天后方一高麗參改為吉林參9 g,陳皮改為1 g,第8天開始改為隔天一服,繼續(xù)服4劑,服藥20 d后腹水消失。

      此醫(yī)案表面上治療過程看似普通,實則其中有許多關(guān)于人參的使用特點值得深究。①鄧?yán)蠟楹我獙⑻幏椒譃閮山M,而不將高麗參、陳皮放入處方二中同煎?②為何初服藥后好轉(zhuǎn)要將高麗參改為吉林參?③治療過程中涉及到3種人參,它們之間有何異同?帶著上述疑問,筆者在搜集其他醫(yī)家治療鼓脹的醫(yī)案后,將眾醫(yī)家關(guān)于不同種類人參的用法整理闡述于下文。

      1 紅參益氣溫陽

      紅參即為人參經(jīng)過清洗、蒸制、晾曬、烘干等多道工序炮制而成,因此性溫助陽,多用于治療虛寒之病。如張金發(fā)等[4]運用李可“中氣萌芽”理論治一鼓脹患者,癥見:腹脹,納差,雙下肢浮腫,乏力,畏寒,面色晦暗,心悸氣短,頭暈,腰膝酸軟,口腔潰瘍疼痛,時牙衄鼻衄,尿少如濃茶色,大便稀溏,失眠多夢,舌質(zhì)紅,苔白膩,脈弦。辨證為土氣不足,土不載木,治以厚土載木,蓄萌芽。方藥如下:紅參、炮姜炭、炙甘草、生龍骨、生牡蠣、磁石、澤瀉、代赭石、五味子、生山萸肉、赤芍、海藻、五靈脂各30 g,生白術(shù)90 g,茯苓、白芍、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補骨脂、酸棗仁、生半夏各15 g,吳茱萸10 g,楮實子120 g。3劑后諸癥稍減,后以上方化裁繼續(xù)服用,患者腹水全消。從此醫(yī)案可以看出,患者有明顯的陽虛癥狀:畏寒、大便溏等,此時運用紅參恰到好處,益氣溫陽,既能補益虧損之脾氣,又能振奮虛衰之脾陽。但需注意的是,人參大補,而紅參經(jīng)過加工炮制后有過之而無不及,服用紅參后易妄生燥熱,因此本案方中配伍少量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等酸斂陰柔之品,一方面制約紅參溫補之峻猛,一方面調(diào)和陰陽,取“陰中求陽”之意,達到陰陽互根互用的狀態(tài)?!肮玛幉簧?,獨陽不長”,紅參配伍滋陰藥,可調(diào)節(jié)全方藥性使其趨于平和,使紅參充分發(fā)揮其溫陽益氣的功效,又不致于助熱傷陰。國醫(yī)大師張琪治療鼓脹患者[5],亦將紅參搭配鱉甲、白芍、枸杞、女貞子等補陰藥,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穩(wěn)定,無再生他癥。沈鵬程[6]運用八珍湯加減治療2例鼓脹危重患者,均以紅參配白芍、熟地、阿膠,療效甚佳。羅世坤等[7]治療一鼓脹患者,舌質(zhì)紅,根部苔白,脈沉滑,兩尺欲絕。此腎陽極虛,以紅參、肉桂配伍當(dāng)歸、白芍、鱉甲,服藥數(shù)次后患者悉癥漸愈。

      2 西洋參養(yǎng)陰清熱

      西洋參又稱花旗參、西洋人參,源于北美洲,因生長地區(qū)緯度較高,西洋參秉承寒涼之性。《本草從新》言西洋參:“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保?]國醫(yī)大師張琪診治一年輕鼓脹患者,刻下見:高度腹水,腹脹滿,腹壁靜脈曲張,小便無,大便秘,手足心熱,面色青暗不澤,身體羸瘦,脈象沉滑,舌紅苔黃,病勢極重,治以攻逐水飲與熱邪為主,輔以健脾益氣和中法。處方:大黃、牽牛子、檳榔、白術(shù)各20 g,甘遂、黃連各10 g,玄參、厚樸、枳實、西洋參各15 g,茯苓、海藻各30 g。服藥7劑,大便日瀉4~5次,小便量明顯增多,腹部寬松,后健脾柔肝之法善后。此處運用西洋參,輔佐瀉熱逐水之大黃、甘遂、牽牛子等清熱,兼以配合健脾護中之白術(shù)、茯苓補氣,攻補兼施,使邪去而不傷正。諶寧生[9]治一鼓脹患者,因情緒波動等因素刺激,出現(xiàn)早期肝性昏迷癥狀,經(jīng)西醫(yī)對癥治療無好轉(zhuǎn),病情加重出現(xiàn)煩躁不安、兩手顫抖、有時嗜睡、答非所問,舌質(zhì)紅絳無津,苔薄黃,脈弦細。辨證邪毒侵犯營血,危及心包。擬清營解毒,醒腦開竅之法治之。處方:西洋參、川黃連、遠志各5克,麥冬、生地、銀花、丹參各15 g,玄參、郁金、石菖蒲各10 g。水煎服,日1劑。另加服安宮牛黃丸,1粒/次,2次/d。服藥僅2 d病情有好轉(zhuǎn),患者神志清楚,雙手不顫抖,食欲漸進。仍按前法施治月余,患者精神飲食日益好轉(zhuǎn),胸水、氣急、咳嗽諸癥消除。又治療一段時間后,面色現(xiàn)華,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象弦緩。陰虛之候全除而見脾胃虛弱之候,故改用益氣健脾之法以固其本,調(diào)治月余,臨床痊愈出院。清·張錫純所著《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10]:“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蔽餮髤⒅糜跒a熱逐水藥類里,可清熱除煩;置于滋陰涼血藥類里,可養(yǎng)陰生津?!夺t(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所言“能補助氣分,并能補益血分”,正是此意。

      3 太子參力薄柔潤

      太子參首見于《本草從新》[6]:太子參,雖甚細如參條,短緊結(jié)實,而有蘆紋,其力不下大參。據(jù)《本草從新》、《本草綱目拾遺》等書[11],太子參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參之小者,現(xiàn)用太子參則普遍為石竹科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因此,古籍中太子參的用法與當(dāng)代用法有所不同。《中國藥典》:太子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12]。太子參相比于其他人參之類,補氣力弱,但經(jīng)現(xiàn)代各醫(yī)家的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太子參長于治療脾胃虛弱,有益氣生津之效[13],因其補氣之力柔潤,不同于其他溫燥之補藥,因此多用于治療小兒及虛體之?。?4]。李彥袆等[15]運用生脈散加減治療一陰虛鼓脹患者,癥見:腹大如甕,面容憔悴,面色晦滯似蒙塵,目睛發(fā)黃,顴鼻血縷,易發(fā)齒、鼻衄,口唇干燥,形容枯槁,常五心煩熱,少寐多夢,手足心熱,尿少氣穢,便結(jié)腹脹,食欲極度減退,臥床不起。萬師辨為鼓脹,陰虛水停型,藥物組成:太子參30 g,麥冬、川芎、赤芍、當(dāng)歸、澤蘭、茯苓、澤瀉、生地、石斛、豨簽草、玉竹、郁金、丹參各15 g,五味子、黃精、益母草、香附、砂仁、甘草各10 g,酸棗仁(炒)20 g。服用6劑后,腹水明顯減少,諸癥狀明顯緩解,精神狀態(tài)好轉(zhuǎn)。繼服3劑,家屬訴已可下地行走,并可承擔(dān)輕微體力勞動。國醫(yī)大師方和謙治一鼓脹患者[16]:其腹部脹大,腹水征陽性,面色不榮,腸鳴便溏,四肢乏力。舌苔微膩,脈虛細弦。證屬肝郁氣滯,脾虛不運,水濕內(nèi)停。擬以疏肝健脾,利水消脹。方藥:生黃芪12克,太子參、炒白術(shù)、水紅花子各15 g,茯苓、陳皮、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炒枳實、南藕節(jié)、車前子、澤瀉各10 g。服藥12劑后腹脹、腹水減緩,體力略增。繼服24劑,諸癥減輕。在原方基礎(chǔ)上加減繼服鞏固。上述兩個醫(yī)案均使用了太子參健脾益氣,但不同的是,前者取太子參養(yǎng)陰生津,方中配伍麥冬、五味子、生地、石斛等益胃生津之品,治療陰虛水停之癥;后者取太子參益氣健脾,配伍陳皮、白術(shù)、大腹皮等理氣健脾之品,治療脾虛失運之癥。太子參相比與西洋參,藥力柔和,長于運脾生津,而西洋參清熱除煩效果明顯,因此治療脾虛運化不利之癥選用太子參療效較佳。

      4 總結(jié)

      再次回顧國醫(yī)大師鄧鐵濤的鼓脹醫(yī)案,其用參的深意已漸漸明朗。方中高麗參健脾益肺,為君藥,臣以少量陳皮運脾行氣,助高麗參健脾益氣,二者配伍,使脾陽得運,脾氣得升。醫(yī)案中患者脾氣極虛,臥床不起,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此時若再予以大隊補藥,補氣之力尚未可知,壅塞之勢已成定局。此時以高麗參、陳皮相配,使補氣而不壅滯,行氣而不傷正。服藥數(shù)劑,將高麗參替換為吉林參,是取吉林參養(yǎng)陰生津之力,防止久服補藥內(nèi)生燥熱。通過變換此二參來調(diào)整全方之寒熱,使藥性趨于平和,另外,選取力薄效精的太子參貫穿治療始終,使脾運正復(fù),水濕得去,因而效如桴鼓。

      因此,運用人參治療鼓脹時,補益脾胃常用黨參,若需加重補氣健脾之功效,可用白參代替黨參[17]。若形寒畏冷,即用紅參溫補;若內(nèi)熱煩躁,即用西洋參清熱除煩;若脾虛失運,即用太子參助脾健運。上述總結(jié)僅僅針對單味人參的使用方法,若將人參置于方劑之中,還需考慮全方整體的寒熱。若患者陰陽兩虛,紅參亦可配伍滋陰藥,西洋參亦可配伍溫陽藥,以達到陰陽互生的效果。

      猜你喜歡
      太子參國醫(yī)西洋參
      “我起床講求三個半分鐘”——國醫(yī)大師金世元的養(yǎng)生經(jīng)
      重慶舉辦第十五屆國醫(yī)名師大講堂
      太子參品種栽培特性及其高產(chǎn)配套技術(shù)研究
      花卉(2021年14期)2021-07-26 02:22:38
      “參”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參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2
      益氣養(yǎng)陰西洋參
      國醫(yī)大師忘記年齡
      特別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0
      西洋參的前世 今生
      正交設(shè)計優(yōu)化太子參ISSR—PCR反應(yīng)體系
      國醫(yī)大師李振華教授治呃逆驗案1則
      種好西洋參致富奔小康
      中國火炬(2012年3期)2012-07-25 10:34:00
      扶绥县| 青神县| 乌什县| 莱西市| 自治县| 林州市| 厦门市| 都兰县| 珲春市| 茶陵县| 武功县| 搜索| 东莞市| 安塞县| 连城县| 疏勒县| 关岭| 海丰县| 南宁市| 南郑县| 凤山县| 兴安县| 田东县| 宾阳县| 正镶白旗| 徐州市| 留坝县| 张家界市| 兖州市| 夏河县| 资中县| 婺源县| 东明县| 武强县| 民勤县| 林芝县| 泾阳县| 枣强县| 钟祥市| 双鸭山市|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