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軼修
(鐵嶺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0)
為落實遼寧春玉米粳稻抗逆豐產(chǎn)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 遼寧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在鐵嶺縣凡河鎮(zhèn)五角湖村振義家庭農(nóng)場安排布置了水稻豐產(chǎn)抗逆增效核心試驗示范區(qū)。 主要研究內容為水稻高產(chǎn)耕層構建及地力保育關鍵技術, 重點摸索試驗水稻高產(chǎn)群體構建及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試驗規(guī)模約13.3 hm2, 本田土壤類型為淹育型水稻土草甸土田,地下水位1 m,采取井灌灌水方式。
采用鐵嶺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優(yōu)良品種鐵粳11,搭配美鋒669、遼粳399、遼星21、粳優(yōu)653。
采取工廠化大棚育苗方式, 流水線式機械播種作業(yè),營養(yǎng)土旱育苗。
育苗客土來源于附近村旱田地表層20 cm 左右,取土拉回保存1 a,循環(huán)使用。
育苗床土中摻入哈爾濱益農(nóng)科技生產(chǎn)的壯秧劑進行消毒、 調酸處理。 每袋調制劑規(guī)格 (15±0.15)kg,可育500~600 盤(塑料硬盤)苗床土,合計85~100 m2。 1 m2營養(yǎng)土摻入85 g 復合肥(15-15-15 西洋牌硫酸鉀型復合肥)。
3 月初扣育苗棚,4 月10 日播種育苗,5 月16~17 日插秧。 較當?shù)厮锾嵩?~7 d。
播前曬種3 d,選種后浸種(水中加氰烯菌脂防惡苗?。?~7 d,于育苗前1 d 撈出控干,使用亮盾種衣劑包衣,陰干備用。
播量95~105 g/盤。 使用千金于苗后除草,避免苗前除草產(chǎn)生藥害。 出苗時間4 月20~24 日。
注意秧苗期溫度、水分管理,做到適時通風煉苗,防治青枯病、立枯病。 本試驗于稻苗1 葉1 心期、2 葉1 心期用金阿組合兌水淋苗床或噴霧預防治療青枯病、立枯病和減輕低溫凍害。
插秧之前實行秧苗“三帶”,即帶肥(二銨60 g/m2)、帶藥(福戈0.48 g/盤,25 盤苗用藥12 g)、帶生物調節(jié)劑, 有利于促進緩苗發(fā)根及防治秧苗細菌性褐斑病、稻水象甲、一代二化螟、潛葉蠅等病蟲害。
3.1.1 深翻作業(yè) 首先對土壤耕層剖面確認安全深度,4 月30 日用雷沃554 型拖拉機牽引驅動圓盤犁對示范區(qū)稻田深翻。耕翻效果與鏵式犁相似,但耕翻質量不如鏵式犁。 深翻作業(yè)深度20 cm,打破犁底層。
3.1.2 泡田耙地 5 月8 日泡田,5 月13 日耙地。
5 月17 日使用久富插秧機進行機插秧。 機插秧時間比往年提早,延長了水稻生長期。
采用寬窄行和等距方式插秧, 自東至西4 個區(qū)插秧密度如下:等距30 cm×14 cm、寬窄行(37+17)cm×18 cm、寬窄行(37+17)cm×16 cm、寬窄行(33+17)cm×16 cm。
3.3.1 底肥 底施27-13-15 復合肥25 kg/667 m2。
3.3.2 返青肥 5 月25 日追施返青肥硫銨10 kg/667 m2。
3.3.3 分蘗肥 6 月8 日追施分蘗肥尿素5~6 kg/667 m2。
3.3.4 調整肥 6 月25 日于肥少地塊補施尿素2 kg/667 m2。
3.3.5 穗肥 7 月9 日施尿素2.0~2.5 kg/667 m2。
3.3.6 保葉壯粒肥 7 月21 日、8 月9 日無人機噴灑磷酸二氫鉀。
3.4.1 移栽 插秧時保持3~5 cm 水層。
3.4.2 返青期 水層2~3 cm,以防死苗,促進返青。
3.4.3 有效分蘗期 分蘗期間采取淺水灌溉為主,水層1~3 cm,淺濕交替,間歇灌溉,后水不見前水。
3.4.4 分蘗終止期 分蘗末至幼穗分化前, 在有效分蘗終止前, 根據(jù)長勢長相及時進行烤田、晾田,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發(fā)育。
3.4.5 幼穗形成抽穗開花期 進入拔節(jié)孕穗階段逐漸建立水層,水層3~5 cm。 保證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及光合作用的水分供應。
3.4.6 灌漿—乳熟—蠟熟期 該時期是干物質積累,增加粒重的重要時期,采取間歇灌溉。 乳熟期灌溉以濕為主,灌水后自然落干1~2 d,再灌下一次水; 蠟熟期灌溉以干為主, 灌一次水自然落干3~4 d,再灌下一次水。
3.4.7 黃熟期 排水曬田促進成熟,于收獲前7~10 d 停水。
3.5.1 病害防治 ①稻瘟?。悍乐? 次,在破口始期(7 月21 日)、齊穗期(8 月9 日)各用藥1 次,無人機噴灑呲唑醚菌酯加三環(huán)唑; ②紋枯?。航Y合泡田打撈菌核帶出田間,實行淺濕干灌溉,7 月4 日用無人機噴施噻呋酰胺。
3.5.2 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是稻水象甲、潛葉蠅、二化螟、負泥蟲。 在秧苗“三帶”基礎上,5 月25 日揚撒水陸全顆粒劑防治潛葉蠅、稻水象甲;6 月初在二化螟成蟲羽化初期,放置性誘劑及誘捕器,田間設誘捕器1 個/667 m2,每個誘捕器內放置性誘劑1 枚,誘捕器底部距離作物頂部10~20 cm;6 月28 日無人機噴施毒死蜱,防治二化螟、負泥蟲;7月21 日、8 月9 日無人機噴灑吡蚜酮,防治蚜蟲。
3.5.3 主要雜草防除 ①插秧前使用丙·氧·惡草酮封閉滅草,將噴霧器去掉噴嘴,于耙地結束水沉淀清亮后,把藥液噴灑在田間,每瓶250 ml 噴施0.166 hm2, 施藥至少72 h 后插秧。 插秧后7~10 d 進行第二遍除草,施用丁草胺110 g/667 m2、吡嘧·苯噻酰45.5 g/667 m2、 草克星13 g/667 m2。②6 月20 日, 出現(xiàn)野慈姑的個別地塊用靈斯科丹(氯氟吡啶酯)進行定點噴施。 防治螢藺(水蔥)用安達星(嗪吡嘧磺?。?。③池埂除草用滅生性的除草劑農(nóng)達(草甘磷乙丙胺鹽),選擇無風天氣用擋板擋著噴施,避免霧滴漂移對水稻造成藥害。
9 月30 日省內專家組正式驗收。 10 月16 日用久保田588 型半喂入式收割機實收過秤, 示范區(qū)平均產(chǎn)量680 kg/667 m2。 其中項目區(qū)內小塊田格(2 334.5 m2)長勢極佳,實收產(chǎn)量達738.6 kg/667 m2,創(chuàng)遼北歷史紀錄。
總體上看,2019 年鐵嶺市主產(chǎn)區(qū)水稻生育進程較常年延遲,分蘗高峰和拔節(jié)時間均延后,雖然后期溫度提升后快速轉入生殖生長, 但營養(yǎng)生長期被壓縮,抽穗期延遲3~5 d。 主要原因是6 月上旬分蘗期氣溫偏低,7 月末8 月初又遭遇利奇馬臺風導致的連續(xù)低溫陰雨寡照積水等影響, 很多農(nóng)戶稻瘟病防治效果不佳或者錯過停雨間隙無法用藥, 加之雷雨大風強對流天氣較多, 水稻稻瘟病、紋枯病較重。 造成結實率、千粒重下降及品質低下,最終導致水稻產(chǎn)量下降,表現(xiàn)欠收。
在這種氣候條件下, 分析示范區(qū)獲得高產(chǎn)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是采用鐵粳11、美鋒669、遼粳399、遼星21等省內各科研院所優(yōu)良品種,發(fā)揮了其增產(chǎn)潛力。
二是通過稻田深翻,作業(yè)深度20 cm,打破了犁底層,改善了土壤結構,增加耕作層,有利于稻根的生長,增強了土壤保肥力。
三是示范區(qū)采取密植、 減肥技術與深耕相結合,使后期潛在養(yǎng)分能夠充分發(fā)揮,起到前控后促作用,前期避免水稻生長過旺,適當密植以增加基本苗來補足單位面積總穗數(shù), 防止因減肥而影響分蘗,同時避免因密度大早封行,利于水稻均衡穩(wěn)健生長。
四是實行淺濕干間歇灌溉并適時曬田,創(chuàng)造了大氣向土壤直接供氧條件,起到了增強根系活力的作用。生育前期促使根系發(fā)達,蹲苗穩(wěn)長;中期曬田控制無效分蘗,達到群體協(xié)調發(fā)育,增強抗倒伏和抗病蟲害能力;后期干干濕濕,以氣養(yǎng)根,保證水稻活稈成熟。 2019 年堅持在適當?shù)臅r機斷水擱田曬田,使示范區(qū)水稻表現(xiàn)“根深、稈壯、谷實”。
五是適時早育早插,相對延長了水稻生長期。示范區(qū)由于提早7 d 插秧, 使水稻秧苗及早進入生長分蘗時期,有效縮短稻田返青時間。
六是始終樹立“防重于治” 的病蟲害防治觀念,在水稻生長各個階段密切跟蹤調查,對病蟲草害及時預測預報,確保最佳時機及時防治,藥劑選用得當,對癥施治,收到良好的防病蟲草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