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3)
漢語中“副詞+名詞”這一類構式,近些年來引起了學界較為廣泛的關注,且研究較為成熟。對于“還NP呢”這一構式學界的研究則稍顯單薄,主要集中在構式義及能夠進入該構式的“NP”類型上。宗守云[1]、楊玉玲[2]、丁力[3]都認為“還NP呢”構式用來表達說話者諷刺、指責、否定等負面口吻。宗守云進一步研究了表達說話者消極情緒的“還X呢”構式,認為該構式是由行域貶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構成的一個完整的構式系統(tǒng)[4]。鄭娟曼認為“還NP呢”構式與否定義相關聯(lián)[5]。周維維則認為該構式在不同語境下既可表達否定義,也可表達肯定義[6]??梢姡叭藢τ谠摌嬍搅x的研究多集中在消極意義上,而對該構式表達積極意義的探討還不多見。此外,學者們就何種NP能夠進入“還NP呢”構式也展開了較為充分的討論,如宗守云認為“NP”表現(xiàn)出推移性[7];楊玉玲認為“NP”表現(xiàn)出高標準、高水平的特征[8];丁力認為“NP”表現(xiàn)出肯定性特征[9];鄭娟曼認為“NP”表現(xiàn)出反期望的特征[10];周維維認為“NP”表現(xiàn)出異感性[11]。由此可知,前人的研究多考察“NP”的特征,卻很少注意到“NP”的類型。更為重要的是,從“NP”的類型出發(fā),以評價理論(Appraisal Theory)為指導,探討該構式的態(tài)度系統(tǒng)還不多見。在評價理論的指導下,既能全面分析“還NP呢”構式的不同類型,又能深入窺探各類型所表達的評價功能。
綜上所述,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評價理論為指導,對“還NP呢”構式的評價功能進行探討,集中解決如下問題:(1)“還NP呢”構式的評價功能是什么?(2)具體表現(xiàn)為哪些類型?(3)每一類的評價意義又是什么?
評價理論是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人際功能理論假設的發(fā)展,由James R.Martin首次提出。該理論包括 態(tài) 度(Attitude)、介 入(Engagement)和 級 差(Grading)三個子系統(tǒng)。態(tài)度系統(tǒng)包括3個次系統(tǒng):情感(Affect)是用以表達情感反應的資源,判斷(Judgement)是依據(jù)不同的標準評價行為的資源,鑒賞(Appreciation)是表達事物價值的資源[12]。具體而言,情感是說話者對態(tài)度對象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喜歡和厭惡、同情和冷漠等等,屬于心理的范疇。判斷是說話者的一種認知,是對應該、不應該以及怎么做的規(guī)范,分為社會評判(Social Esteem)和社會約束(Social Sanction)。社會評判關注評價對象的才華、能力以及施展某行為所表現(xiàn)出的決心;社會約束則關注評價對象的道德品行及行為,是否誠實守信,是否正當?shù)皿w。因此,判斷屬于倫理的范疇。鑒賞是說話者的一種審美,屬于美學的范疇,主要用來對“事物”的價值進行評價。鑒賞的結果可能是負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也就是說,鑒賞分為負面鑒賞和正面鑒賞。情感、判斷和鑒賞三者之間,情感往往占據(jù)主導地位,決定說話者的態(tài)度傾向。
由于介入和級差與評價的內容無關,且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故在此不作過多介紹。
“還NP呢”構式的預設是分析其評價功能的基礎。關于預設的概念,學界觀點不一①代表性學者為R.Kempson(1975)、G.Leech(1979)和P.Grice(1981)。。本文對預設概念作如下解釋:在一個社會團體中,人們對于一個認知對象有著共同的認知經(jīng)驗,或者說是一種共同的認知模式,這種認知經(jīng)驗或模式為該團體中所有成員所認可,或至少為交際雙方所認可。例如:
(1)還要讓朋友來打電話,自己為啥不打,連打電話都不敢,還北方人呢,一點不爺們②本文例句大多源于網(wǎng)絡,部分為筆者自擬。。
當說話者說出這句話時,心中一定有一個預設信息:北方人豪爽、直接,因此做事婆婆媽媽的可能性很小。該預設信息為說話者所在社會團體中的全體成員所接受。又如:
(2)修個表帶弄得一肚子都是氣,還國際品牌呢,就這個服務態(tài)度。
說話者在說這句話時,心中同樣存在一個預設信息:國際品牌的售后服務肯定是一流的,因此服務態(tài)度惡劣的可能性極小。該預設信息同樣為說話者所在社會團體中的全體成員所接受。
因此,“還NP呢”構式中NP不論是人還是物(非人即物),其預設可以概括如下:在一定的時間和場合,說話者認為NP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或現(xiàn)象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小,并認定聽話者知道也認可這一看法。
“還NP呢”構式的態(tài)度表達以其預設為基礎,下文將詳細分析該構式的態(tài)度系統(tǒng)。
態(tài)度是說話者基于自身的知識背景、價值觀念和交際環(huán)境等內外在因素對某個特定對象作出的積極性/消極性評價或行為傾向。分析語料發(fā)現(xiàn),當“還NP呢”的評價對象是人時,態(tài)度類型偏向于判斷;當評價對象是物(非人即物)時,態(tài)度類型偏向于鑒賞。說話者無論是對人還是物作出評價,都流露出自身特定的情感。分析“還NP呢”構式的態(tài)度系統(tǒng)本質上是圍繞評價對象“名”與“實”之間的關系進行討論,包括“名大于實”和“名小于實”兩類,相應地產(chǎn)生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懊笥趯崱焙汀懊∮趯崱倍急憩F(xiàn)出該構式的“反事理”評價性特征,因此我們將“還NP呢”的評價功能概括為“反事理”性評價。下文按照判斷、鑒賞、情感的次序③之所以按照這樣的次序,是因為說話者作出“判斷”和“鑒賞”的落腳點最終仍是“情感”表達。逐一分析“還NP呢”的態(tài)度表達。
基于對語言事實的分析發(fā)現(xiàn),“還NP呢”構式表現(xiàn)了說話者對評價對象能力、道德品行和行為規(guī)范的判斷。例如:
(3)還大學生呢,連句英文都說不好。
(4)還主持人呢,說話都說不利索。
例(3)和(4)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能力的判斷,屬于社會評判的“能力”范疇。其中,例(3)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英語能力的判斷,認為其能力與大學生的身份不相匹配,例(4)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口語表達能力的判斷,認為其表達能力與主持人的身份不相匹配。也就是說,評價對象本該具備的某項能力在其身上卻無法體現(xiàn),即評價對象表現(xiàn)出“名小于實”的特征。換句話說,“還NP呢”構式具有“反事理”的評價性特征。
(5)人家還美國人呢,漢語都能說得這么溜!
(6)還高中生呢,都能發(fā)表這么專業(yè)的學術論文啦!
例(5)和(6)同樣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能力的判斷。但與例(3)和(4)不同的是,該組的評價對象都表現(xiàn)出“名大于實”的特征,即美國人和高中生在某個階段原本很難擁有的某種能力在他們身上卻得到了體現(xiàn)。一般而言,外國人學習漢語存在一定難度,特別是想把漢語說得很流利則更不容易。例(5)的評價對象“美國人”說漢語的能力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范圍,即“名大于實”。例(6)同樣如此,評價對象“高中生”發(fā)表學術論文的能力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范圍,也是“名大于實”。再如:
(7)你們看看,還老師呢,竟和學生發(fā)生了不正當關系。
(8)還白衣天使呢,見死不救,天理難容!
例(7)和(8)都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道德品行和行為規(guī)范的判斷,屬于社會約束的“得體”范疇。例(7),俗話說“為人師表”,說話者認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理應是正當?shù)膸熒P系,但所評價對象的形象卻與教師應有的形象背道而馳,不符合倫理道德。說話者用“還NP呢”對其作出判斷。例(8)也是如此,“白衣天使”理應救死扶傷,但其行為卻與身份不符,說話者對此作出自己的判斷——違背了倫理道德。該組評價對象都表現(xiàn)出“名小于實”的特征,即教師和白衣天使本應該具有的某種思想品行在他們身上卻沒有體現(xiàn)。這同樣體現(xiàn)了“還NP呢”構式具有“反事理”的評價性特征。
(9)還小學生呢,都知道心疼奶奶啦!
(10)還普通朋友呢,一下子就借給了他那么多錢!
例(9)和(10)同樣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道德品行和行為規(guī)范的判斷,但與例(7)和(8)不同的是,該組評價對象都表現(xiàn)出“名大于實”的特征。在一般人看來,小學生還處于不懂事階段,但例(9)中的評價對象卻知道心疼奶奶,其行為超出一般人的認知范圍,即“名大于實”。例(10)中的評價對象借給普通朋友很多錢這一行為超出了人們對普通朋友間情誼的界定,同樣是“名大于實”。
總而言之,當NP是人時,該構式表達判斷的評價功能,包括對評價對象能力、道德品行和行為規(guī)范的判斷。但例(3)、(4)和例(7)、(8)中評價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出“名小于實”的特征,例(5)、(6)和例(9)、(10)中評價對象的行為表現(xiàn)出“名大于實”的特征。該結論在句法上的證據(jù)表現(xiàn)為語境小句①“語境小句”的概念由沈家煊提出,他把“還……呢”所在的句子稱為“主表小句”,把不帶“還……呢”的句子稱為“語境小句”。參見:沈家煊.跟副詞“還”有關的兩個句式[J].中國語文,2001(6):483-493+575.的說明。例(3)中,說話者想要表達評價對象“名小于實”時,僅僅說出“還大學生呢”是不夠的,因此需要追加“連句英文都說不好”這一負面語言形式,這樣聽話者才能準確推斷說話者的評價類型。例(5)同樣如此,說話者若想表達評價對象“名大于實”的特征,僅說出“人家還美國人呢”是不充分的,必須追加“漢語都能說得這么溜”這一正面語言形式,這樣說話者的評價類型才能被準確推斷。
“還NP呢”構式除了表現(xiàn)出判斷功能外,還表現(xiàn)出說話者對評價對象價值的評估,其結果分為負面的(消極的)和正面的(積極的)。例如:
(11)就這貨色,還特級茶葉呢,沒見過這么難喝的。
(12)還金子呢,一點兒光澤都沒有。
(13)還進口貨呢,就這種咖啡!
該組評價對象都表現(xiàn)出“名小于實”的特征,因此鑒賞的結果都是負面的。例(11)和(12)是說話者對“特級茶葉”和“金子”的價值進行評價。特級茶葉是茶葉中的精品,比起普通茶葉,應該具有更高的價值,比如口感更好,但實際不然,所以說話者用“還特級茶葉呢”作出負面反應,并追加“沒見過這么難喝的”這一負面意義的語言形式,從而表達說話者的負面鑒賞。金子在一般人的預設里應該是金光閃閃、充滿光澤的,但事實并非如此,于是說話者用“還金子呢”作出負面反應,并輔以“一點兒光澤都沒有”這一負面意義的語言形式,從而表達說話者的負面鑒賞。同樣,例(13)是說話者評價“進口貨(咖啡)”的價值。在一般人看來,進口咖啡似乎要比國產(chǎn)咖啡質量好,因為國外有著種植咖啡豆的悠久歷史和生產(chǎn)咖啡的豐富經(jīng)驗。因此,說話者用“還NP呢”這一語言形式,輔以“就這種咖啡”,揭示了說話者對“進口咖啡”的反應,是一種負面的鑒賞。
(14)這兒還農(nóng)村地區(qū)呢,家家戶戶都已經(jīng)安裝上了空調。
(15)還小旅館呢,服務態(tài)度比星級的還好。
該組與例(11)、(12)、(13)有所不同,評價對象都表現(xiàn)出“名大于實”這一特征,所以鑒賞的結果是正面的。例(14)的評價對象是農(nóng)村地區(qū),在一般人的預設里,農(nóng)村地區(qū)生活水平較低,生活設施不如城市完善,但實際是家家戶戶都安裝上了空調,所以說話者在“還農(nóng)村地區(qū)呢”后面追加“家家戶戶都已經(jīng)安裝上了空調”這一正面含義的語言形式,從而明確說話者表達的是正面鑒賞。例(15)的評價對象是小旅館,在一般人的預設里,小旅館的服務態(tài)度肯定不如星級賓館,但實際卻相反,說話者想表達正面鑒賞,于是在“還小旅館呢”后追加“服務態(tài)度比星級的還好”這一正面含義的語言形式,從而凸顯了說話者的正面鑒賞。
總而言之,當NP是物時,該構式表達鑒賞的評價功能。當說話者表達負面鑒賞時,NP表現(xiàn)出“名小于實”的特征;當說話者表達正面鑒賞時,NP表現(xiàn)出“名大于實”的特征。
情感用于刻畫說話者的內心世界,屬于心理學的范疇,是說話者對某一行為、過程及現(xiàn)象作出的本能反應。因此,無論說話者對人或物作出判斷還是鑒賞,都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也就是說,判斷和鑒賞的最終落腳點是情感。因此,我們將沿用前文的例證①為保證此處的例子和上文一致,序號不作變更,僅在數(shù)字后添加“’”。,進一步分析“還NP呢”構式所表達的情感。具體言之,該構式體現(xiàn)了說話者的心理狀態(tài),表達了消極情感和積極情感兩個方面。
首先分析判斷功能中的兩組例子。為節(jié)省篇幅,且判斷功能的四組例子分析模式基本相近,因此僅選取例(3)、(4)和例(9)、(10)兩組實例作具體分析,其余實例則不作贅述。
(3’)還大學生呢,連句英文都說不好。
(4’)還主持人呢,說話都說不利索。
該組實例中,說話者在作出判斷的同時也表達了自身的消極情感,具體言之,說話者對評價對象帶有貶抑情感。這里的“大學生”和“主持人”受“還NP呢”構式的整體壓制,已經(jīng)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指稱性意義,而表現(xiàn)出由該名詞延伸而來的某種特征。由于NP延伸出的某種特征與說話者的主觀期待存在偏差,即上文所說的“名小于實”,從而導致了說話者的不滿,甚至貶抑。在人們的預設里,大學生是接受過優(yōu)良高等教育的群體,理應知識豐富,懂外語;主持人接受過專業(yè)訓練,理應表達曉暢,但是,客觀事實與主觀期待不符,從而激發(fā)了說話者尋求一種語言資源來表達對評價對象的不滿乃至責怪?!斑€NP呢”構式滿足了說話者的表達需求,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評價對象“名小于實”的特征。換句話說,“還NP呢”構式在語境中表現(xiàn)出的“反事理”特征,符合說話者的表達愿望。
(9’)還小學生呢,都知道心疼奶奶啦!
(10’)還普通朋友呢,一下子就借給了他那么多錢!
該組同樣是說話者對評價對象的判斷,但表達的情感卻是積極的,具體言之,說話者對評價對象帶有褒揚情感。甲乙雙方評價的對象丙在語境小句中表現(xiàn)出的行為超越了丙在現(xiàn)階段該有的品質特征,且該品質特征往往是良好的,即評價對象“名大于實”。說話者用“還NP呢”表達了丙的“反事理”特征,從而傳達出其對評價對象的褒獎之義。在例(9’)中,一個正常的小學生,可能還處于不懂事階段,更談不上懂得心疼人,但此例中的小學生卻已經(jīng)知道心疼奶奶,說話者不禁流露出驚異的情緒,同時也傳達出對評價對象的肯定和褒揚。在例(10’)中,一般而言,普通朋友之間不可能借給對方太多的錢,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量,在他人看來就是不同尋常的,于是說話者對此表示驚嘆,也傳達出對于評價對象間關系的褒揚。
需要注意的是,“還NP呢”構式表達的情感功能具有動態(tài)性。也就是說,隨著語境小句的變化,情感的極性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例(9’)的語境小句若是換成不會寫自己姓名的情況,那么整個構式所表達的情感功能就完全不一樣了。試比較:“還小學生呢,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贝颂幈磉_的就是否定,甚至有一絲責怪的意味。
再來分析鑒賞功能中的兩組例子。
(11’)還特級茶葉呢,沒見過這么難喝的。
(12’)還金子呢,一點兒光澤都沒有。
(13’)還進口貨呢,就這種咖啡!
該組實例中,說話者分別對“特級茶葉”“金子”“進口貨”進行鑒賞,其鑒賞結果都是“名小于實”,是負面的。與此相對應,說話者流露出消極情感,是對“特級茶葉”“金子”“進口貨”的貶抑。
(14’)還農(nóng)村地區(qū)呢,家家戶戶都已經(jīng)安裝上了空調。
(15’)還小旅館呢,服務態(tài)度比星級的還好。
該組是說話者分別對“農(nóng)村地區(qū)”和“小旅館”進行鑒賞,結果與例(11’)、(12’)和(13’)相反,是“名大于實”,是正面的,從而表達了說話者的積極情感,是對“農(nóng)村地區(qū)”和“小旅館”的褒揚。
考察更多的語料發(fā)現(xiàn),當“還NP呢”構式用于應答句時,與以上分析的類型完全不同。此時“還NP呢”構式往往用來表達聽話者對發(fā)話者信息真值的否定,且不涉及對評價對象的判斷或者鑒賞,僅僅表達說話者的“否定”情感,筆者將其歸并到消極情感的大類中②筆者認為“否定情感”是“消極情感”的一個次類,因而將其歸并到“消極情感”的大類里。。例如:
(16)a:小李六級過了吧?
b:還六級呢,他連英語四級都沒過。
(17)a:箱子里有蘋果,你自己拿哈。
b:還蘋果呢!都爛光啦!
(18)a:老胡今年應該可以評上講師了吧?
b:還講師呢,人家早升為教授了。
我們將該組所傳達的情感意義概括為否定,也就是說,交際雙方中的一方認為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不準確,對其持不贊同的態(tài)度。具體言之,例(16)說話者向對方確認小李是否通過英語六級考試,聽話者用“還六級呢”予以否定,后面繼續(xù)說明小李四級考試沒有通過,言外之意就是六級自然也不會通過,因為從一般認知模式來看,英語六級的考試難度要大于四級。例(17)是交際雙方中一方招待另一方,讓他自己拿蘋果吃,但是拿蘋果的人發(fā)現(xiàn)蘋果都壞了,沒法兒吃,所以用“還蘋果呢”否定發(fā)話者認為蘋果可食用的觀點。例(18)是交際雙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詢問老胡是否評上了講師這一事件,其中知情一方用“還講師呢”否定了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
如何判定在應答句中“還NP呢”是用來否定說話者所提供信息的真值性呢?從句法形式上看,“還NP呢”之后一般會出現(xiàn)對NP的說明句,該說明句既可能是對比說明,如例(16)和(18)中四級和六級的對比、教授和講師的對比,也可能是解釋說明,如例(17)中(蘋果)都爛光啦。
總之,當“還NP呢”構式表達說話者的否定情感時,往往出現(xiàn)在應答句中,且交際雙方中聽話者認為說話者所提供的信息不準確,所以用該構式否定對方所提供信息的真值性。從本質上而言,這同樣是在討論“名”和“實”的關系問題,將說話者提供的信息看作“名”,聽話者提供的信息看作“實”,此時“名”和“實”產(chǎn)生信息差,從而表達聽話者的否定情感。
還有一類需要注意,即說話者用“還NP呢”構式凸顯強調NP,雖不涉及態(tài)度系統(tǒng)中的判斷和鑒賞,但和情感卻密不可分。例如:
(19)這還大周末呢,公司一個勁兒的催著去加班,神煩!
例(19)中,說話者運用“還NP呢”強調周末的屬性,即休息,但實際情況是公司要求加班,這里如果把周末應該休息看作“名”,把實際加班看作“實”,則“名”小于“實”,從而表達了說話者的不滿之情。
(20)兩天睡了三個小時,起個大早奔唐山,還重感冒呢,難受??!我是這兩天嗨過頭了嗎我?
例(20)中,說話者用“還NP呢”構式強調自身感冒的狀態(tài),言外之意是應該得到好好休息,但實際情況是要趕往唐山,這里如果把感冒應該休息看作“名”,把實際趕往唐山看作“實”,同樣表現(xiàn)出“名”小于“實”的特征,從而表達了說話者的無奈之情。
因此,在該類情形下同樣是圍繞“名”與“實”的關系問題討論“還NP呢”的評價功能。
運用評價理論中的態(tài)度系統(tǒng)(情感、判斷、鑒賞)詳細分析“還NP呢”構式的評價功能,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首先,從NP的類型來看,當NP是表達人的名詞時,說話者用該構式表達判斷性評價,具體包括對評價對象能力和道德品行及行為規(guī)范的判斷;當NP是表達物(非人即物)的名詞時,說話者用該構式表達鑒賞性評價,具體包括正面鑒賞和負面鑒賞。
其次,無論該構式是用于對人的判斷還是對物的鑒賞,都流露出說話者或消極或積極的情感。但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當“還NP呢”構式用于應答句中時,它既不表示對評價對象的判斷,也不表示對評價對象的鑒賞,僅僅用來表達對說話者所提供信息真值性的否定,相應地產(chǎn)生消極情感。二是“還NP呢”構式可以用來強調NP,不涉及對NP的判斷或鑒賞,但表達特定的情感,比如不滿。
最后,通過對“還NP呢”構式評價功能的分析發(fā)現(xiàn),對該構式探討的本質是圍繞評價對象“名”與“實”之間的關系展開討論,包括“名大于實”和“名小于實”兩類。也就是說,“還NP呢”構式表現(xiàn)出“反事理”的評價性特征,因此,我們將該構式表達的評價功能概括為“反事理”性評價??傊?,“還NP呢”這一表達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說話者對所談及的人和物的評價。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北京語言大學聶丹教授的悉心指導,特此致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