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宿郊民圖》 五代南唐·董源 絹本設色 156cm×16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董源(?—約962),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今江西省進賢縣)人,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其山水畫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其作品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因皴法狀如麻皮而被后人稱為“披麻皴”。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等。
《龍宿郊民圖》,描繪了居住于江邊山麓的民眾慶賀節(jié)日的情景。此圖以山為主,右側的兩座大山占據(jù)了畫面的大半,且山頂有礬頭;山下水面空闊,溪流蜿蜒,樹木茂密成林;山下的居民在樹頭掛起了燈籠,溪邊的兩條舟船上豎有彩旗,數(shù)十人自岸及舟聯(lián)臂排列,似正在表演慶賀的歌舞;遠處小橋上點綴著三兩行人,似在趕路,又似在游覽。此畫的用意,應該是表現(xiàn)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暢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