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
- 董源《溪岸圖》探析
水畫的稀世名品。董源是五代南唐人,水墨類似王維,他的繪畫風格和李思訓一樣,作品多是江南的真實風景,筆法深邃而樸實,風格樸拙,承前啟后,對中國水墨畫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溪岸圖》就是董源現(xiàn)存的一幅名作。本文通過對《溪岸圖》的繼承與美學特點的論述,從繪畫中所體現(xiàn)的筆墨、畫法、風格等方面提供一些啟發(fā)。一、《溪岸圖》的背景分析《溪岸圖》是董源早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作品。這幅畫雖然不像李思訓那般用青綠色來描繪,但注重切面、求形、用墨,這是唐畫中“青綠”的一個顯著特征
藝術(shù)家 2023年3期2023-09-12
- 護“芯”使者厚積薄發(fā)
——記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董源
王 芳 祝傳海董源在之江同心·海歸浙里留學人員愛國奮斗報告會上作報告“當電腦因長時間工作而發(fā)燙時,用風扇或冰袋降溫是辦公室一族首先想到的‘絕招’。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操作便是傳熱科學的一個典型應用?!蓖ㄋ滓锥呐e例讓聽眾立刻對“傳熱”這一專業(yè)詞有了直觀理解。這樣“接地氣”的表述,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董源為做好科普工作而特意采用的方式。傳熱現(xiàn)象隨處可見,幾乎人人都可以說上兩句,但在工程技術(shù)領域的尖端應用尚待專家學者的深入研究。董源就是這樣一位年
科學中國人 2023年7期2023-07-31
- 從《瀟湘圖》看董源的山水藝術(shù)及影響
水畫也由此發(fā)展。董源是我國五代時期著名的山水畫家,傳世作品存留不多,其中《瀟湘圖》就是他的名作之一。文章通過對《瀟湘圖》的構(gòu)圖、皴法、筆墨、造型的分析來學習董源山水畫的技法,從畫家生活的時代背景、地理環(huán)境入手,分析董源山水畫技法形成的原因及其對中國山水畫作出的重要貢獻。董源的繪畫在各方面都有涉及,能畫山水、人物、花鳥,但是他最擅長的當數(shù)山水畫,他獨創(chuàng)了山水畫中影響極大的披麻皴、點子皴等皴法,其作品以平淡天真、不裝巧趣而著名。董源開創(chuàng)了南方山水畫的新畫風,他
藝術(shù)科技 2023年7期2023-06-25
- 畫里江南:興亡多感慨,筆底落墨花來
深、綺麗的韻味。董源《瀟湘圖》局部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局部直到五代、兩宋時期,山水畫終于達到了藝術(shù)的巔峰,筆墨的皴法已趨向成熟完備,畫家可以用筆墨精微地表現(xiàn)出自然萬象。在其中,“江南畫派”公認的鼻祖董源與李成、范寬,合稱“北宋三大家”。董源字叔達,鐘陵人,五代南唐中主、后主時曾任“北苑副使”,故畫史中稱他為“董北苑”。其山水成就最高,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后人稱為“披麻皴”。山頭苔點細密,
新民周刊 2023年13期2023-04-13
- “論畫當以目見者為準”:董其昌建構(gòu)南宗譜系的原則
(王維)始,其后董源……為嫡子”③,又說李龍眠、米芾父子等從董源而來,元四家都是董源正傳,文徵明、沈周又“遠接衣缽”④??梢姡洳龑⑼蹙S和董源樹立為南宗一派的關(guān)鍵畫家。為了在視覺上確立王維和董源作為南宗典范的意義,董其昌四處搜集他們的畫作。然而明代幾乎沒有王維的真跡存世,董其昌也未從傳世與王維有關(guān)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堪當南宗典范的理想圖式,于是他將視野轉(zhuǎn)向了董源。在觀摩、收藏數(shù)量可觀的董源作品,并鑒藏趙孟頫、黃公望宗法董源的名作后,董其昌驗證了董源平淡天真的畫風
大眾文藝 2022年21期2022-12-05
- 被歷史建構(gòu)的南宗畫祖
——董源山水畫研究
瀟(山東美術(shù)館)董源大約出生于公元十世紀初,卒于公元962年前后,字叔達,鐘陵(今江西南昌)人,南唐中主唐元宗時做過北苑副使,故后世稱其為“董北苑”。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記載,董源不只畫山水,而且還畫牛、虎等,并且描繪得十分生動,具足精神,只可惜今天我們已無緣見到他的花鳥、走獸作品。此外,還評價董源的山水畫:水墨作品與王維的氣息類似,著色山水和李思訓的很像。也就是說董源對水墨和青綠山水都有涉獵?!缎彤嬜V》中記載,董源當時以青綠山水而著稱。其實他的
河北畫報 2022年20期2022-07-22
- 瀟湘水云:董其昌跋董源《瀟湘圖》
者,何顛倒見也。董源畫世如星鳳,此卷尤奇古荒率。僧巨然于此還丹,梅道人嘗其一臠者,余何幸得臥游其間耶。”從跋語我們得知,董其昌在長安得到此卷時,上有文彭的題跋但殘缺不全,無法認定畫作名稱。于是董其昌援引古畫多詩意的論據(jù),以“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名句詩境與畫面相合,定畫作名為《瀟湘圖》。瀟湘,無疑是富含眾多人文內(nèi)涵的地理稱謂。大舜南巡蒼梧之野,終于九嶷山。妻子娥皇、女英悲痛萬分,在奔赴追悼的路上淚飛濺竹,令瀟湘遍布湘妃竹。二人被后世稱為湘水女神,成為歷代
老年教育 2021年7期2021-07-28
- 平淡天真:董其昌跋董源《龍宿郊民圖》
南的煙雨迷蒙中,董源的山水畫面貌得到廣泛的認同與尊崇。也許是出于同宗共祖的原因,董源的“北苑春山”一再出現(xiàn)于董其昌的款識之中。董源曾官北苑使,世稱“董北苑”。而董源的傳世作品上亦多見董其昌的題跋。董源《龍宿郊民圖》,展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壯闊景象。圖中草木蔥蘢,煙水逍遙,重山疊嶺,青綠交輝。近景刻畫入微,樹石中人物列隊,旌旗高舉。中景處道路掩映,房舍藏露,山勢峻拔,煙水遼闊。古代繪畫作品在流傳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誤讀。一方面是由于繪畫作品脫離當時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語境,讓
老年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2
- 黃秋園山水畫課徒稿(十)
□ 黃秋園董源畫樹法名家畫樹法中國歷代名畫家畫樹的方法各有不同。這里所例舉的黃秋園名家畫樹法擬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名家畫樹的不同方法,二是名家畫松樹的不同方法。名家畫樹法,既有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樹法,也有北宋李成、范寬、郭熙的畫樹法,還有南宋李唐、夏圭的畫樹法。董源、巨然畫樹法董源為五代著名山水畫家,畫史將其與巨然并稱為“董巨”。兩人創(chuàng)立了長短披麻皴法,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董源畫樹,別具風韻?!督孀訄@畫傳》稱:“北苑山頭多作小樹,然不先作樹枝,但大抵以筆點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2021-05-25
- 從董源《瀟湘圖》分析其藝術(shù)風格
主導地位。五代的董源是江南山水畫的創(chuàng)始人,他以獨創(chuàng)的“披麻皴”來表現(xiàn)江南的秀美景色。董源的《瀟湘圖》在云水、山石、樹木、構(gòu)圖、皴法的表現(xiàn)上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從《瀟湘圖》里可以看出他善于用富有水分的筆墨寫出煙云濕潤的江南山水,對之后的山水畫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關(guān)鍵詞:山水畫;皴法;藝術(shù)風格;董源一、《瀟湘圖》總體分析(一)《瀟湘圖》的畫面內(nèi)容分析《瀟湘圖》的景色是來自于南方的山水景象,構(gòu)圖是三遠中的平遠,以平遠的山水取勢來構(gòu)圖,可以描繪出南方山水的秀美
美與時代·美術(shù)學刊 2020年9期2020-12-23
- 傳世名畫
圖》 五代南唐·董源 絹本設色 156cm×16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董源(?—約962),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今江西省進賢縣)人,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其山水畫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其作品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因皴法狀如麻皮而被后人稱為“披麻皴”。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等。《龍宿郊民圖》,描繪了居住于江邊山麓的民眾慶賀節(jié)日的情景。此圖以山為主,右側(cè)的兩座大山占據(jù)了畫面的大半,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2020-12-11
- 從董源的山水畫看地貌因素對畫家藝術(shù)風格的重要影響
◎王曉飛一、董源山水畫中的地域因素據(jù)考察董源為洪州鐘陵人,鐘陵是屬于典型的江南一帶丘陵地貌,氣候濕潤多雨,由于江河的沖積,該地貌多數(shù)海拔低矮,但并非是絕對平坦,河谷兩岸多留有殘存的低山和丘陵,經(jīng)過風化和雨水侵蝕,呈低緩混圓狀,在地面相對低洼的地方則是由于地形淤塞形成大小不等的水域,該地域內(nèi)林木茂密,以長綠闊葉林為主,植被覆蓋率高。董源長期生活在此,對以土質(zhì)為主而且植被繁密的丘陵地帶有著深刻的審美感悟,他的山水作品中多用舒張而松動的線條,很貼切地表現(xiàn)出了被茂
頌雅風·藝術(shù)月刊 2020年19期2020-12-07
- 書北苑之貍骨,寫南派之龍頭
——論荊浩與南方山水畫派的師承關(guān)系
以及此派的開創(chuàng)者董源三者的藝術(shù)風格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繼承與發(fā)展的線性邏輯關(guān)系。荊浩是這一風格演進過程的源頭,董源是這一過程的紐帶與畫風的直接繼承者,而南方山水畫派則是這一過程的終點,是荊浩風格的間接繼承者。一、荊浩、董源與南方山水畫派間的線性聯(lián)系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中指出:“精通者所宜詳辯南北之妙跡,古今之名蹤,然后可以議乎畫?!保?]張氏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位提出“南北之別”概念的繪畫史論家。這一觀點不同于明代董其昌、莫是龍等人的文
天津美術(shù)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11-09
- 振衣千仞岡
——文徵明《五岡圖》的制作
圖。二、五岡圖與董源風格《五岡圖》在幽居圖式的基本架構(gòu)上調(diào)整了屋后背屏山體的畫法,出之以平列的五岡來頌美那位以才學知名之致仕友人的隱居。在這五個山岡之中,右邊算來第二岡最為特別,不僅高度最高,而且岡頂作了往中軸線傾垂的造型,立刻吸引住觀者的目光。這個造型獨特的山體實與五代南唐畫家董源的名作《溪岸圖》(圖5,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藏)中的主峰極為近似,二者間顯然存在著一種直接或間接的承襲關(guān)系。自此點來說,《五岡圖》可說是
中國書畫 2020年6期2020-09-17
- 董源山水畫的藝術(shù)特色
摘要:董源在五代、南唐是出類拔萃的山水畫家,所畫的作品極得山水的的神氣,并開創(chuàng)了江南畫派。本文試圖通過概述董源及其水墨山水畫題材,以《夏景山口待渡圖》為代表,試從構(gòu)圖、水色、筆法角度分析董源水墨山水畫的的藝術(shù)特征,并總結(jié)董源水墨山水畫的藝術(shù)對后世的影響與啟示。關(guān)鍵詞:董源;水墨山水畫;藝術(shù)特色一、董源及其山水畫題材(一)題材的詞語描述題材是人們直接描繪現(xiàn)實生活的景色和故事,創(chuàng)作出的美術(shù)作品形成了不同的題材類型,如:神話故事題材、現(xiàn)實生活題材、山水、花鳥題材
新教育論壇 2020年16期2020-09-10
- 巨然:南派山水畫的代表
了南方山水畫大家董源的弟子。北宋開寶八年,南唐降亡,不少南唐翰林圖畫院的畫家隨李后主遷移至京城汴梁。巨然也是在這種亡國的狀況下來到北方,居于開封開寶寺為僧,自此潛心作畫。巨然才情過人,不幾時便聲名漸起。不少官員文人索其作畫,后來在學士院(宋朝最高文化機構(gòu))北墻壁上繪制壁畫,文人又多賦詩稱頌,以致畫名隨之鵲起,一時間傳為美談,名聲日隆。巨然師出董源,為南唐遺民,受業(yè)于南方卻身居于北國。許是為謀求生存和北方文人的認可,也效法李成等北派畫家,作寒林山水。雖在筆墨
美文 2020年17期2020-09-10
- 從“概念”到“圖像”:沈括的“董源”發(fā)現(xiàn)與董其昌的“董源”鑒藏
0060)一、“董源”形象的演變董源在五代和北宋早期的畫史中并沒有什么影響,北宋劉道醇《宋朝名畫評》(1057 年成書)與《五代名畫補遺》(1059 年成書)均不載董源。關(guān)于董源的記載最早見于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1074 年后成書):“董源,字叔達,鐘陵人,事南唐為后苑副使。善畫山水,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盵1]75-76根據(jù)《圖畫見聞志》所載,董源在五代南唐出任官職,其“善畫山水”、且山水畫有“水墨類王維”和“著色如李思訓”兩種風格。成書于1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計) 2020年2期2020-06-25
- 《〈溪岸圖〉與山水畫史》綜述簡析
關(guān)鍵詞:山水畫;董源;《溪岸圖》真?zhèn)?藝術(shù)背景《〈溪岸圖〉與山水畫史》是美籍華裔美術(shù)史論家方聞在中國山水畫史研究方面的一篇重要論文。方聞先生寫這篇文章的背景是1998年學界發(fā)生的一場關(guān)于五代董源《溪岸圖》真?zhèn)蔚臓幷摚绹母呔雍才c日本的古原宏伸兩位中國藝術(shù)史學者提出《溪岸圖》為現(xiàn)代偽作,方聞便寫了《〈溪岸圖〉與山水畫史》,試圖通過重建作品的歷史,確定《溪岸圖》的時代與真實性。方聞先生致力以“風格分析”的方法來解決中國古代書畫的斷代問題,所以該文是通過回顧中
書畫世界 2020年4期2020-06-08
-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夏日的美景野趣。董源(934—962),又名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人,五代南唐大畫家。曾在南唐做過北苑副使,亦稱“董北苑”。擅畫山水,初以荊浩為師,后注重江南實景入畫,漸自成家。與荊浩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相映襯,成為南方山水畫派的開山之祖。他所開創(chuàng)的山水畫新風格在當時就得到巨然和尚的推崇和追隨,后世將董、巨并稱于世。入宋后米芾米友仁父子,元明時趙孟頫、沈周、文徵明、董其昌均深受其影響,一應追隨,勢成畫壇一大流派。董源的成就和創(chuàng)造性來自于他的水墨山水畫。他善
美文 2020年9期2020-05-13
- 董源山水畫的詩情美
李嬌嬌〔摘 要〕董源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山水畫技法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且能以自我為品格,自成畫局。他的山水畫作集南方山水之大成,對后世影響深遠,所具有的詩情美和他的筆墨韻律使得他的作品備受推崇,了解他山水畫中的詩意之境和筆墨的統(tǒng)籌技藝是掌握他的繪畫語言的必要因素,這也將對當代山水畫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碴P(guān)鍵詞〕董源;詩情美;筆墨董源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位以自我為品,自成畫局且不拘一格的畫家。他是五代時期南唐巨匠,也是南派山水畫的旗幟。他的水墨山
藝海 2020年3期2020-04-16
- 大云院壁畫“南派山水”圖景的成因探析
堪稱是一幅獨立的董源“南派”山水畫(圖一)。此處的山水圖景,從構(gòu)圖布局上看,“一水兩岸”式的配置與傳為董源的《夏山圖卷》相類似;在空間處理方面,畫面基本采用“平遠”的視角,來表現(xiàn)如江南丘陵地帶般的低矮平緩的層層沙磧岡巒、矮樹灌叢,正如沈宗騫品評董源時說,“皆不過平平之景,而其清和宕逸之趣,縹緲靈變之機”[2];在具體表現(xiàn)技法上,山體輪廓均用墨線勾勒,近山墨色重,遠山墨色略淡,明暗變化與山石結(jié)構(gòu)用長短線的皴法,山頭遠樹作“個”字點苔,與董源山水的礬頭畫法已很
文物季刊 2020年2期2020-04-01
- 董源《龍宿郊民圖》的生成與合法性身份的建構(gòu)
。圖1 [五代]董源 龍宿郊民圖(局部) 156cm×160cm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那么,接下來的問題便是:作為研究主體如何才能跳脫“修昔底德陷阱”的控制?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跳脫“修昔底德陷阱”的過程即是一種研究路徑的展開,通過層層上推,追本溯源,一直到達作品產(chǎn)生的“原境”〔2〕,至此才能豁然釋疑。然而,如此的研究思路只能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tài),在真實的研究過程中由于文本的匱乏、歷史話語的遮蔽等諸種原因使得“回到原境”這一方法可能僅僅存在于理論的
中國書畫 2019年7期2019-10-24
- 謝稚柳《雨余富春山色》扇
,用董巨法,力追董源之平淡天真,清新可人,雅淡精細,大有宋人風致。謝公早年對工具的挑選很重視,無論筆、墨、紙絹都力求完美,從此圖之用筆與折扇之質(zhì)地也可略見一斑,其墨色至今還顯潤澤而有光彩。說起折扇,乃源于日本、朝鮮,據(jù)《宋史》記載,自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由日本傳入中國。(一說云:南北朝時先由中國傳入日本,然其樣式可能與后來的日本折扇有區(qū)別)?;兆诔鐚幎?1103年),出使高麗國的使臣帶回的禮物中亦有折扇一項;至南宋臨安府,也出現(xiàn)了不少作坊來生產(chǎn)折扇。
老年世界 2019年5期2019-08-06
- 董香光二跋董源瀟湘神卷圖
姚悅董源(934—約962),五代南唐杰出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南唐舊主李璟時,曾任過北苑副使,人亦稱“董北苑”,鐘陵(今江西進賢)人。初師荊浩,筆力沉雄,畫境平遠幽深,淡墨皴似“麻皮”,故后人亦稱“披麻皴”。被世人尊為“南派”山水開山鼻祖。畫稀名重,與李成、范寬并稱北宋三大家。董源《瀟湘圖卷》,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尺寸50×141.4厘米。(見圖1)“瀟湘”亦指湖南省境內(nèi)的“瀟河”與“湘江”,二水融合即匯入洞庭湖。北苑公于畫中之景,多觀察而實
東方收藏 2019年3期2019-06-11
- 一幅古畫驚現(xiàn)“雙胞胎”,抄襲或是學習?
院藏圖6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圖(上) 遼寧省博物館藏 清代 王夏景山口待渡圖(下) 天津博物館藏二、古人創(chuàng)作“雙胞胎”書畫其目的追根溯源,古代書畫出現(xiàn)“雙胞胎”,是因為古代沒有照相技術(shù),因此,“雙胞胎書畫”是傳播、保存書畫的手段之一。有了這些“雙胞胎”甚至“多胞胎”,就便于“成教化,助人倫”和遞藏,當然也隨之出現(xiàn)鑒別孰是原本、孰是臨摹本、更有甚者是故意偽造的偽本的相關(guān)問題。筆者通過對此類作品的筆墨、跋文、遞藏、社會背景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其創(chuàng)作目
收藏家 2018年11期2018-11-29
- 靈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氳
——董源《瀟湘圖》賞析
留存千年很難,但董源(?—962)的《瀟湘圖》做到了。據(jù)記載,明朝末年此畫被收藏家袁樞擁有,它躲過了李自成的兵火和水災雙重劫難,清末被溥儀帶到長春流落民間,1952年被張大千覓得捐賣給政府,1959年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定為一級甲等文物。整幅畫面,湖光山色之中山丘連綿,草木蔥蘢,農(nóng)舍掩映其中;如鏡的水面上,舟船、漁人、游客忙碌往返;沙洲葦渚之間,群鴨嬉戲,行人不斷,好一幅“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的水墨畫卷。水面寬闊,河網(wǎng)密布,山勢平緩,樹木濃郁,這是江南特
初中生世界 2018年39期2018-10-25
- 商途異夢(四幕話?。?/a>
管爾東人 物董源和 寧波富商,60歲董致先 董源和之子,大來航運公司老板, 31歲沈夢綺 董源和之妻, 59歲秦 鴻 租界巡捕,后任某抗日部隊軍官, 50歲裘 寧 董源和之婿,福盈面粉廠老板,30歲董致潔 董源和之女,裘寧之妻, 25歲傅筱庵 偽政府官員,49歲梁 伯 董家管家姚 媽 董家娘姨裘 勇 董源和外孫,裘寧之子,3歲流氓、巡捕、傭人、管家等第一幕[1938年初某日傍晚,上海租界董家正廳,中堂懸“壽” 字,下面正桌二椅。兩邊分列椅子、茶幾,茶幾上有
劇作家 2018年2期2018-09-10
- “江南傳統(tǒng)”的形成與董源地位的奠立①
木奇古,坡岸皴如董源。乃知人稱江南畫,蓋自顧愷之以來皆一樣,隋唐及南唐,至巨然不移?!比淮颂幩圃谡f明江南畫自顧愷之始,實則以“皴如董源”的語氣表明,董源的畫自有出處與傳統(tǒng),或在證明董源畫的確為江南畫的典型之法,自顧愷之到巨然皆一脈相承,實際是在坐實董源的正統(tǒng)地位,因此不能算是以顧愷之為江南畫派遠祖。另外作者認為出現(xiàn)在晉宋的“江南山水畫”不完全等同于南唐的“江南畫”,更不同于“江南傳統(tǒng)”,因為晉宋時人的“江南”概念與唐人、宋人各不相同。[1]5-7,“江南美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計) 2018年2期2018-06-04
- 論董源水墨山水畫的藝術(shù)特征
宏 荊福全摘要:董源是五代南唐時期著名山水畫家,所畫作品極得山水神氣,并開創(chuàng)了江南畫派。文章以《夏景山口待渡圖》為例從構(gòu)圖、水色、筆法等角度分析董源水墨山水畫的藝術(shù)特征,并總結(jié)董源水墨山水畫的藝術(shù)對后世中國畫的影響與啟示。關(guān)鍵詞:董源;水墨山水畫;藝術(shù)特征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059-01一、董源及其水墨山水畫題材1.題材的詞語描述。題材是人們直接描繪現(xiàn)實生活的景色和故事,創(chuàng)作出的美術(shù)作品形成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2018-05-04
- “董北苑”溯源
摘 要:董源在畫史上一般被稱作“董北苑”,但是“北苑”的原意并非代指董源。細看文獻對董源的記載,會發(fā)現(xiàn)對其官職的記載多為“后苑副使”“北苑副使”,唯獨沈括對其記載為“北苑使”,董源與北苑的關(guān)系是否來源于此?學界對于董源與北苑之間的關(guān)系一直各有說辭,無一定論,卻都指向了董源的官職。文章試在梳理董源與北苑相關(guān)記載的基礎上,探討董源與北苑之間的關(guān)系,及董源畫史形象之變遷。關(guān)鍵詞:董源;董北苑;北苑北苑最早與董源有關(guān)的記載是沈括《夢溪筆談》中“有北苑使董源善畫”①
大觀 2018年1期2018-02-21
- 南宗畫祖 百代典范
——董源山水筆墨形象衍生之途
荊浩、關(guān)仝,南有董源、巨然,皆為山水宗師,共同建構(gòu)了全新的山水筆墨境界。董源(?—962),字叔達,鐘陵人,活動于五代南唐時期,曾任北苑副使,南唐畫院畫師,史稱董北苑。董源在繪畫史中被尊為“南唐之祖”,與王維“文人畫祖”相傳承,形成平淡天真、深遠幽暝、渾厚華滋的品格與意象,這也是合乎儒家溫柔敦厚的君子風范藝文形象,影響至深。北苑山水意象的確立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道德文藝理念的營造而逐漸形成。在北宋時期的《圖畫見聞志》與《宣和畫譜》中僅列其為優(yōu)秀的傳承者。“善畫山水
天津美術(shù)學院學報 2018年7期2018-01-25
- 不裝巧趣,皆得天真
田茂永摘要:董源是五代南唐畫家,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多寫江南真山實景,筆力沉雄,呈現(xiàn)平淡天真的畫風,承前啟后,在畫史上為推進水墨畫的進程功不可沒,其中《溪岸圖》是董源存世作品之一。本文試作探討《溪岸圖》的傳承關(guān)系和審美特征,從畫面中反映出的用筆、畫法及風格入手,可以啟發(fā)我們對現(xiàn)代水墨畫的創(chuàng)作靈感。關(guān)鍵詞:《溪岸圖》 董源 筆墨 傳承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2-0035-02一、董源與《溪岸圖》宋
藝術(shù)評鑒 2018年22期2018-01-19
- 境界篇
得人憔悴。【乙】董源①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后建業(yè)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④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如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宛有反照之色。此妙處也。(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注】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②巨然:建業(yè)(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畫家,師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學說或行為。④粲:鮮明?!局锌兼溄印坷?:(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8年36期2018-01-02
- 董、巨山水對查士標繪畫的筑基作用
源流問題,他認為董源、巨然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源頭,而“元四家”則是這座源頭下產(chǎn)生的支脈。在繪畫史上,董源和巨然雖然并稱“董巨”,但巨然的畫風終究是從董源畫風中脫胎而出,從根本上看,董源具有一種“筑基”始祖的作用。如董其昌在談論倪瓚、王蒙與黃公望的繪畫時曾說“皆以北苑起祖”“所謂漸忘漸熟者,若不從北苑筑基,不容易到耳”2.董其昌《畫旨》,見于安瀾《畫論叢書》(上),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2年版。。上述查士標款識中的言論,是對董其昌見解的進一步發(fā)揮和確認,并指出了董
藝品 2017年3期2017-06-21
- 青
周文矩、顧閎中、董源、趙幹等。畫院外的徐熙,是足以與黃筌雙峰對峙的花鳥畫家。在中國美術(shù)史的殿堂,這些畫家熠熠生輝、光芒萬丈。其中,畫家董源被尊為南派山水畫開山大師。董源,或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人(今江西進賢縣),自稱“江南人”。他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時期,事南唐中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后,董入宋。他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山水初師荊浩、李思訓、王維,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自然率真、布景淡遠、秀潤溫婉;存世作品有《龍宿郊民
美與時代·美術(shù)學刊 2016年12期2017-04-22
- 溥心畬山水與筆墨傳統(tǒng)
習畫初,他先取法董源,以連綿的筆墨、大小相間的墨點,來表現(xiàn)江南山水意趣,以及李成剛骨、挺拔的用筆,以表現(xiàn)北方山水的雄渾。以下對于溥氏習畫之初,取法的董源、李成二家,來探討溥氏對于傳統(tǒng)筆墨的融會貫通,以及從南北不同地域的自然山水所影響中,窺探畫家所呈現(xiàn)出的筆墨特點。溥心畬 臨宋十家30cm×18cm 紙本《中國名畫家全集·溥心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山水畫發(fā)展至宋代,山水畫家注重從自然山水中,師法造化。郭熙提出:“欲奪其造化,則莫神于好,莫精于勤勞,莫
藝品 2017年1期2017-03-02
- “平淡天真”的江南董、巨山水
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后建業(yè)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如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宛有返照之色,此妙處也!”可惜沈括提到的五代南唐畫家董源所作的這幅《落照圖》,現(xiàn)已不見流傳。但沈括這番描述仍使后人迷醉:那種“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簡直與近現(xiàn)代西方印象派
國畫家 2017年6期2017-02-15
- 論巨然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
,專攻山水,是繼董源之后南方山水畫派的又一巨匠。他年輕時期的山水畫以仿董源為主。后居開寶寺后,為學士院墻壁畫煙嵐曉景,其用筆奇妙,意境深遠,深受當時人們的贊賞。巨然的山水畫溫潤沉厚而無尖刻的感覺。他師承董源,所以其藝術(shù)風格和特征都與董源有幾分相近,都以江南山水為題材,但仍具獨特畫貌和卓越得藝術(shù)成就,師出董源,又更勝一籌。在董源開創(chuàng)了南方山水畫派后,他又發(fā)展了“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南方山水畫派。并在對現(xiàn)實的觀察和藝術(shù)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適應江南秀美
大眾文藝 2017年19期2017-01-28
- 略論“瀟湘八景圖”
要:五代著名畫家董源的《瀟湘圖》作為中國古代“瀟湘”題材的代表之作歷來被人們所珍視,其所體現(xiàn)出實際的價值早已遠遠的超出其畫面本身的藝術(shù)價值,同時也漸漸成為歷代畫家喜聞樂見、樂意去創(chuàng)作的一個大眾題材。在五代以后以宋迪、李氏、張遠、王洪等人所創(chuàng)作的“瀟湘八景圖”題材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關(guān)鍵詞:五代;董源;“瀟湘八景圖”一、董源《瀟湘圖》傳為五代董源所作的《瀟湘圖》為絹本設色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卷以江南的幽靜秀麗的景色為主調(diào),畫面中的山巒綿延不絕極具運動之感,
大觀 2016年10期2016-12-03
- 山西平順大云院五代壁畫山水之“南宗”圖式探微
壁畫山水卻與南派董源的江南山水類似,在山石皴法、樹法、水法的表現(xiàn)上,運用了相同的手法。與同時期的同處北方的河北五代王處直墓室壁畫山水一樣,充分證明了“南宗”山水圖式風格在五代時期已經(jīng)普遍流行。大云院;壁畫山水;王處直墓;董源;南宗山水大云院現(xiàn)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西北26公里之處的實會鎮(zhèn)實會村北面的雙峰山腰。院內(nèi)前院北側(cè),遺存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所建彌陀殿一座,殿內(nèi)東北兩壁及扇面墻現(xiàn)殘存五代壁畫46平方米。東壁30.15平米,繪維摩經(jīng)變,其中左上角繪
山西檔案 2016年4期2016-11-12
- 董源概念的歷史生成
尹吉男董源概念的歷史生成尹吉男董源作為一個知識概念是我們理解中國文化脈絡的一個關(guān)鍵。本文討論了“董源”概念歷史生成的主要過程,通過已有的歷史文本的條件、品評標準的地域轉(zhuǎn)變、董其昌與“董源”的特殊際遇與趣味和畫史主線的確立過程等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了全新的學術(shù)討論。作者觀照的重點是中國山水畫的知識概念被主流化的過程,而明代后期正處在這樣的時期。明代后期由所謂“董源”的作品和歷史文獻所建構(gòu)的主流知識概念又成為我們現(xiàn)在習慣性敘述古代繪畫史的基礎。董源 董其昌 歷史生成
大觀(書畫家) 2016年6期2016-06-06
- 董源的江南
直到唐亡,南唐的董源,是這一體格的繼承者。董源的山水畫,將江南典型的地質(zhì)風貌化為藝術(shù)形式,故被稱為江南畫的始祖。今天,吳道子、王維的畫跡固然湮滅不彰,而董源,其傳世真跡甚多,儼然從中可見水墨一體的淵源流變,此將前古畫蹤幾無遐想空間的流風余韻,渺然神會。董源,字叔達,鐘陵人,南唐中主李琮時任北苑副使,故畫史稱為“董北苑”。后世對董源的生平事跡,幾乎是一無所知,最早為之立傳的是郭若虛,也僅僅述其畫風,云:“董源,字叔達,鐘陵人。事南唐為后苑副使。善畫山水,水墨
收藏與投資 2016年2期2016-05-30
- 五代董源山水畫簡論
——民藏董源《山林幽居圖》賞析及董源山水畫的成就和影響(下篇)
China)五代董源山水畫簡論 ——民藏董源《山林幽居圖》賞析及董源山水畫的成就和影響(下篇)湛 波(湖州市含弘閣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0)董源《山林幽居圖》是一幅以寧靜安閑的悠然心境,融匯南北的造型置景,嫻熟靈活的筆墨技巧,隱謐含蓄的對照比較,淡雅明清的設色渲染而精心創(chuàng)作的珍品。中國山水畫南北兼融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董源就是一個順應歷史發(fā)展的先行者和創(chuàng)造者。從董源而降,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都是沿著他的路子走下來的,元四家、明清山水傳承了董源的
湖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2-13
- 南唐董源《龍宿郊民圖》的來龍去脈之謎
南唐王朝,聚集了董源、巨然、周文矩、顧閎中、徐熙等一批卓爾不群的國畫大家,他們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耕耘,終于成就了一番絢麗輝煌的藝術(shù)天地。董源(?-約962年。史上一作“董元”)是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大師。其字叔達,鐘陵(今江西進賢,一說為今江蘇南京)人,因曾擔任過南唐翰林圖畫院北苑副使,世人故稱“董北苑”。董源傳統(tǒng)花鳥、人物、禽獸畫皆精,但對于山水畫藝術(shù)的貢獻最大。其山水畫主要承繼王維、李思訓等前代名家筆墨精髓,多以水墨、或略施青綠皴染等技法,藉以表現(xiàn)明媚蔥秀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8期2015-03-19
- 五代董源山水畫簡論
——民藏董源《湖山清幽圖》賞析(中篇)*
13000)五代董源山水畫簡論 ——民藏董源《湖山清幽圖》賞析(中篇)*湛 波(湖州市含弘閣中國古代書畫研究所, 浙江 湖州 313000)董源的山水畫無論是章法的安排還是對意境的營造,無論是筆墨的運用還是技法的施展,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和巧妙的安排,達到了一種深邃高渺之化有形為無形的精神境界。而在畫面的布局、置景、對比、點綴等方面,追求的氣氛始終圍繞著清遠、秀涌、靜謐、柔和的江南地域景色,讓人享受到湖山清幽的美妙勝景和出神入化的筆墨功夫。《湖山清幽圖》是一
湖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8-11
- 五代董源山水畫簡論民藏董源《湖山清幽圖》賞析(中篇)*
們在民藏家中尋訪董源流傳至今的作品,主要有《湖山清幽圖》《山林幽居圖》共二件。通過認真研究、仔細分析,我們認為,這二件作品創(chuàng)作于董源畫風、技法已經(jīng)形成且較為成熟的時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研究董源畫作有著不可替代的參照價值。所以,我們打算對畫作一簡略分析,以便認識董源繪畫的真實面貌?!逗角逵膱D》(參見圖1)白麻紙本,水墨設色,清代重新裝裱,縱129.2厘米,為橫63.6厘米,為民藏家收藏。畫心有明宮廷“廣運之寶”,清宮廷“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
湖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7-03
- 神品格高,無與比也—董源《龍宿郊民圖》賞析
格高,無與比也—董源《龍宿郊民圖》賞析《龍宿郊民圖》是董源傳世最為著名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描繪天子治理的京郊人民于節(jié)日嬉娛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他對政治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向往和憧憬。董源的山水畫作品,有兩種風格,一類為著色山水畫,風格似李思訓,“景物富麗,皴紋甚少,用色秾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用紅粉。董源另一類為水墨山水畫,風格類王維,其特征為“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董源流傳到現(xiàn)在的一些山水畫作品,基本上為水墨山水,著色山水幾成絕
讀者欣賞 2013年1期2013-07-05
- 《溪岸圖》真?zhèn)卧僖まq
/周游十幾年前,董源《溪岸圖》的真?zhèn)卧鹨粓鰢H大辯論。最近,這幅作品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移師上海,在“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上亮相,關(guān)于這件作品真?zhèn)蔚挠懻撛俅纬蔀闊衢T話題。2012年初秋,上海博物館為慶祝建館60周年,與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克利夫蘭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四家美國頂級博物館合作,舉辦了“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傳〉卷》在內(nèi)的60幅
讀者欣賞 2013年1期2013-07-05
- 神品格高,無與比也
《龍宿郊民圖》是董源傳世最為著名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描繪天子治理的京郊人民于節(jié)日嬉娛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他對政治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向往和憧憬。董源的山水畫作品,有兩種風格,一類為著色山水畫,風格似李思訓,“景物富麗,皴紋甚少,用色秾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用紅粉。董源另一類為水墨山水畫,風格類王維,其特征為“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董源流傳到現(xiàn)在的一些山水畫作品,基本上為水墨山水,著色山水幾成絕響,《龍宿郊民圖》作為董源著色山水畫作
讀者欣賞 2013年1期2013-01-09
- 《溪岸圖》真?zhèn)卧僖まq
人關(guān)注的要數(shù)五代董源的《溪岸圖》。從來沒有一幅中國繪畫作品像《溪岸圖》那樣,引發(fā)一場長達10多年的大辯論。13年前的懸案傳為五代董源的《溪岸圖》的真?zhèn)沃疇幱蓙硪丫?,但最為轟動的要算1999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召開的研討會,緣由是著名中國藝術(shù)史專家、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高居翰大膽宣稱《溪岸圖》是張大千的偽造—確切地說,是現(xiàn)代人徐悲鴻、張大千、謝稚柳“合謀”所為的“產(chǎn)物”,繼而確指系張大千作偽。由于高居翰在美國美術(shù)史學界的重要地位,此論一出,輿論嘩然。為了
讀者欣賞 2013年1期2013-01-09
- 論巨然的山水畫風格及其影響
,南方山水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北宋以來的南宗山水畫家都是從董源、巨然的山水畫中變化而出,可見,董源、巨然是南宗山水畫的“百代之師”。一、巨然簡介巨然是五代北宋初期的著名山水畫家,生卒年不詳,關(guān)于他的籍貫有兩種說法,《圖畫見聞志》中說他是“鐘陵僧”,《圣朝名畫評》中又說他是江陵人,實際上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帶。劉道醇在《圣朝名畫評》中說他“受業(yè)于本郡開元寺”,說明這一時期在開元寺出家為僧。同一時期,他拜董源為師,學習水墨山水畫,成為董源的親授弟子。公元975
名作欣賞 2012年30期2012-08-15
- “米氏云山”及其遞傳與嬗變
水。而南方出現(xiàn)了董源、巨然開創(chuàng)的善于表現(xiàn)江南地區(qū)濕潤秀麗景色的江南山水畫系統(tǒng)。由于表現(xiàn)題材的不同而導致的筆墨及構(gòu)圖上的差異成為這兩個山水畫系統(tǒng)的顯著區(qū)別。荊浩以后,關(guān)仝、李成、范寬繼承了以水墨為主的山水畫風,表現(xiàn)雄偉壯闊的北方山水,被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大師。繼三家而起的燕文貴、許道寧、屈鼎、郭熙、王詵等人都成為北方山水畫系統(tǒng)的重要人物。在北方山水畫系統(tǒng)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同時,江南山水畫系統(tǒng)則一時后繼乏人,發(fā)展受到一定的抑制。董源的山水畫的成就及影響皆
書畫藝術(shù) 2009年2期200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