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春
(山東省鄒平市碼頭鎮(zhèn)人民政府,山東 鄒平 256214)
這些年,山東強化政策引導,加大農(nóng)藝技術(shù)服務指導,全力推進春季田管、春耕備播工作,為小麥高產(chǎn)種植創(chuàng)造條件。
小麥屬喜溫作物,適栽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在山東各地都有大面積種植。但是,為確保高效益產(chǎn)出,應綜合考量經(jīng)濟效益、選擇抗倒、抗病、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適應機械化收種的品種。必要時,可嘗試不同品種做對比,從中選出好的品種。
同一地塊多次種植小麥,會造成固定營養(yǎng)損耗過量。為此,為確保小麥的高產(chǎn)量,應注意科學輪作倒茬。尤其同塊土地連續(xù)種植小麥5年以上,應與其他作物,合理安排好茬口,以確保小麥種植的高效益產(chǎn)出。
播種前,注意精細整地。通過深耕精細整地,以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積極推廣秸稈還田技術(shù),培肥土壤。深耕后,注意耙細、耙透、整平、踏實,做到上松下實,為后期高產(chǎn)奠定基礎。
播種前,應精選曬種,藥劑處理種子,以提升種子發(fā)芽率,增強抗病蟲害能力。
適期播種,充分利用好冬前有效積溫,培育壯苗促根系生長。通常情況下,田間持水在70%~80%,為播種最佳墑情期。如果墑情不好,應造墑備播,確保出全苗。
推廣機械精細化播種,選擇專業(yè)性強的播種機,通常情況下,地表溫度10~12°,即可組織播種。畝播種量,以品種特性和適播要求而定。播種深度,4cm最佳。同時,做到:深淺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
小麥播種時間,對地溫要求高。一般情況下,播種到出苗需積溫120℃左右。出苗到冬至,主莖每長一片葉,就需要積溫75℃,三葉開始分蘗,按照冬前培育壯苗5個分蘗的要求,結(jié)合當?shù)貧夂蝾A報,基本能判斷出適栽期。
通常情況下,半冬性、弱冬性品種,最佳播期在10月上旬、播種量根據(jù)品種特性和墑情等而定。
確保小麥高產(chǎn)效益,提升小麥產(chǎn)出質(zhì)量,根據(jù)小麥生長特點,合理施肥促控很重要和關(guān)鍵。
用足底肥。底肥重施有機肥,適量配用氮磷化肥。滿足高產(chǎn)田要求,每畝用有機肥3000kg以上,磷酸二銨每畝用40kg,尿素每畝用20kg,氯化鉀每畝10~15kg。
第二,用好種肥,促分蘗,培育壯苗。播種用好種衣劑,無種衣劑用硫酸銨,每畝用0.3kg。或,用尿素,每畝用0.2kg。
其三,看苗追肥。因地力情況而定,尤其中低產(chǎn)田,要將有限的肥料用于最大效應期,即起身至拔節(jié)期。就高產(chǎn)田而言,應重施底肥,巧施春肥,年前好于春季。
關(guān)注天氣預報,留意降水情況,合理組織灌溉,確保土壤中水分充足。在山東地區(qū),自然降水不能滿足小麥生產(chǎn)需水。應注意合理灌溉,避免小麥因干旱而降低產(chǎn)量。
一般情況下,播種至拔節(jié)期,因植株小,溫度低,地面蒸發(fā)量小,小麥耗水也不大,保證每天畝耗水在0.4m3即可。拔節(jié)至抽穗,期間耗水量急升。該期莖葉茂長,葉片增大,需水量多,充分的灌溉給水,能保證有效分蘗數(shù),增加畝穗數(shù)。此期,60cm以耕作層水層,確保持水量至少在80%左右為適宜。抽穗至成熟,耗水占到總耗水40%左右,日耗水較前期略有增加。尤其抽穗前后,莖葉長勢好,綠葉面積漸大,日耗水至少在4m3。抽穗揚花期至灌漿期,此時氣溫高,蒸騰量大,對水分需求更為敏感。遇到干旱時,應及時澆水。同時,注意改善田間小氣候。一般土層60cm上水分低于田間持水60%~65%時,都應做好灌溉給水。
培育高產(chǎn)綠色小麥為出發(fā)點,落實好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
應注意:選種耐抗品種,注意品種的適應性。
播種初期,注意包衣處理。比如:吡蟲啉、毒死蜱、三唑酮等包衣,能很好預控麥蚜、紋枯病、麥蜘蛛等病蟲害。秋苗期,條銹病、白粉病等危害嚴重的,可用種子量的0.3%的戊唑醇拌種處理,對降低危害效果不錯?;蛘?,嘗試用藥肥復合型種衣劑處理種植,能起到增產(chǎn)、抗病蟲害的功效。
返青——抽穗期,每株有紅蜘蛛6頭,可用阿維菌素、噠螨靈等噴施防治。孕穗期-抽穗期,條銹病達10%時,可用戊唑醇、丙環(huán)唑、氟環(huán)唑等等噴施。抽穗-揚花期,期間陰雨潮濕,持續(xù)1周以上,應留意赤霉病的防治。可用烯唑醇、硫菌靈等殺菌劑噴濕。后期,持續(xù)陰雨,應及時噴施1~2次。藥物防治期間,注意益蟲保護,合理控制用藥指標,盡量用對天敵益蟲殺傷力小的農(nóng)藥品種,比如:滅幼脲、抗蚜威等等。同時,注意施藥時機,避開益蟲繁殖期。改進施藥技術(shù),用低容量噴霧器,局部噴藥,降低對天敵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