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門市天門中學(xué)(431700) 伍 強
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溫度不夠高而發(fā)生副反應(yīng),生產(chǎn)大量黑色物質(zhì),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造成干擾。為了防止這些黑色物質(zhì)的出現(xiàn),必須將濃硫酸先煮沸,然后再將銅加入到濃硫酸中。將銅加入沸騰的濃硫酸后,會迅速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氣體從沸騰狀態(tài)的濃硫酸中逸出時,會帶走大量硫酸蒸氣,硫酸蒸氣遇冷后形成硫酸小液滴,分散在二氧化硫氣體中,形成硫酸氣溶膠。教材實驗中,銅絲通過橡膠塞上的凹槽伸入,由于凹槽與銅絲間有較大縫隙,大量硫酸氣溶膠從縫隙中逸出,會對實驗者的身體造成危害?,F(xiàn)有改進實驗裝置都是為吸收二氧化硫而設(shè)計的,尚未有人對硫酸氣溶膠的吸收作出設(shè)計,為此筆者設(shè)計出一套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的新裝置。
小試管、試管夾、酒精燈、膠頭滴管、小燒杯、細銅絲、粗銅絲、脫脂棉、濃硫酸、品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
如圖1所示,取1根打磨光亮的粗銅絲,在粗銅絲中段用細銅絲綁1塊長條形脫脂棉,形成1個脫脂棉柱。取1支小試管,將脫脂棉柱塞入試管,將試管直立,粗銅絲和脫脂棉柱不會向下滑動。用手上下抽動銅絲,使得脫脂棉柱能在試管中較容易地上下移動,拉動銅絲,將脫脂棉柱拔出試管。在脫脂棉柱的下端滴幾滴品紅溶液,上端滴加1滴管氫氧化鈉溶液。向小試管中加入1滴管濃硫酸,將粗銅絲插入小試管中,使脫脂棉柱卡在試管中,將試管封堵起來,此時不能使粗銅絲下端與濃硫酸接觸,以免發(fā)生副反應(yīng)。
左手持試管夾,將小試管套在試管夾上,并在酒精燈上加熱,待濃硫酸沸騰后,用右手捏住粗銅絲上端向下移動,將銅絲下端插入濃硫酸中。銅絲立即與濃硫酸發(fā)生劇烈反應(yīng),產(chǎn)生大量氣體,并在試管中形成大量白霧,這些白霧就是硫酸氣溶膠,整個實驗過程中,硫酸氣溶膠不能穿透脫脂棉柱逸出試管外。約10 s后,脫脂棉柱底端的品紅溶液褪色,這說明銅與濃硫酸反應(yīng)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用右手捏住粗銅絲上端往上移動,將粗銅絲下端移出濃硫酸。停止加熱,熄滅酒精燈,靜置片刻,觀察試管中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濃硫酸呈淺藍綠色,這說明濃硫酸中溶解了少量銅離子。試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為無水硫酸銅,由于試管中幾乎不含水,硫酸銅只能以無水物的形式存在,而且無水硫酸銅在濃硫酸中的溶解度不大,因此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待試管徹底冷卻后,將粗銅絲拔出試管。用傾潷法將試管中的濃硫酸緩緩倒入一個裝有水的小燒杯中,白色沉淀黏附在試管底部,不會隨著濃硫酸一起被倒出。向試管中加入1滴管蒸餾水,振蕩試管,發(fā)現(xiàn)白色沉淀溶解,形成藍色溶液,該藍色溶液為硫酸銅水溶液。
本實驗最主要的創(chuàng)新點是設(shè)計出了脫脂棉柱這一裝置。脫脂棉柱在本實驗中有以下幾個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封堵試管。脫脂棉柱由棉花纖維構(gòu)成,棉花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中含有大量羥基,而硫酸分子中也含羥基,因此硫酸分子極易與纖維素形成氫鍵而結(jié)合在一起。當硫酸與二氧化硫氣體組成的氣溶膠通過脫脂棉柱時,硫酸小液滴與棉花纖維碰撞,然后就被棉花纖維吸收。由于脫脂棉柱足夠長,棉花纖維也比較致密,大多數(shù)的硫酸小液滴都能被棉花纖維捕獲。即使有少量硫酸液滴突破棉花纖維的重重阻隔,隨著二氧化硫氣體順利到達試管口,最終也會與二氧化硫氣體一同被脫脂棉柱尾端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第二個作用是有利于調(diào)節(jié)銅絲的位置。由于脫脂棉柱有彈性,塞入試管后,對試管內(nèi)壁有一定的壓力,可產(chǎn)生足夠的摩擦力,可防止粗銅絲因重力作用往下滑動。由于脫脂棉柱足夠長,在上下調(diào)節(jié)銅絲的過程中,脫脂棉柱始終有一部分卡在試管中,保持了試管的密閉狀態(tài)。
第三個作用是作檢測試劑與尾氣處理試劑的載體。脫脂棉柱下端的品紅溶液起檢驗二氧化硫氣體的作用,上端的氫氧化鈉溶液主要起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的作用。